章节列表
- ◎《金鱼唱和词》
- ◎挽联惬当之难
- ◎大觉寺看杏花
- ◎清帝遗事
- ◎清初轶闻
- ◎游南海子
- ◎故宫书画
- ◎翁同《并未生事帖》
- ◎龚孝拱遗著
- ◎曾国藩师谢安
- ◎沈宝桢死之异闻
- ◎袁瞿之隙
- ◎袁项城祀孔
- ◎盛宣怀以贿得邮尚
- ◎锡良之廉直
- ◎侍坐杂闻
- ◎瑞出奔
- ◎杨春浦诙谐
- ◎二钱遗事
- ◎前辈俭德
- ◎《中外日报》归官办之经过
- ◎盛夔卿
- ◎幕府才难
- ◎李经羲
- ◎章太炎
- ◎刘崧生
- ◎罗文干
- ◎汤李之交
- ◎王静安
- ◎吴雷川
- ◎马君武
- ◎王文韶
- ◎大茶壶
- ◎程砚秋
- ◎张伯岸
- ◎烟霞洞罗汉
- ◎中和园听歌
- ◎三贝子花园
- ◎欢喜佛
- ◎岳飞善处事
- ◎墓上植梅
- ◎朱天庙
- ◎官僚解
- ◎谈月
- ◎梦中诗
- ◎可异的政令
- ◎刍荛者言
- ◎姑妄记之
- ◎锦城行记
- ◎《论书绝句》
- ◎严嵩书
- ◎黄晦闻书
- ◎鲜于伯机书
- ◎于右任书
- ◎张静江书
- ◎沈尹默书
- ◎陈老莲画
- ◎马阮画
- ◎二张画
- ◎溥心画
- ◎笔墨
- ◎高句丽笔
- ◎黄晦闻遗砚
- ◎程君房墨
- ◎元椠《琵琶记》
- ◎《荡寇志》
- ◎狐异
- ◎狐祟
- ◎熊十力奇疾
- ◎弘一预知寂期
- ◎出使笑谈
- ◎力医
- ◎李秀成义子
- ◎李叔同一言阻止毁寺
- ◎书法要拙中生美
- ◎劳玉初先生遗事
- ◎蓉阁先生投赠诗册
- ◎吴观岱之成名
- ◎纪子庚墓志铭
- ◎作书不贵形似
- ◎魏碑
- ◎许迈孙之达
- ◎浙江最初之师范生
- ◎米海岳论书法
- ◎梁闻山评书
- ◎姚仲虞论书法
- ◎听余叔岩歌
- ◎陶方之悉民间疾苦
- ◎《兰亭八柱》真伪
- ◎李若农善相
- ◎陈止庵师遗事
- ◎陈右铭能举其职
- ◎乡民之骗术
- ◎徐世昌不齿于翰林
- ◎许叔玑墓表
- ◎王右军《感怀帖》真迹
- ◎红芋诗人
- ◎瓷器由来
- ◎杭州葬法
- ◎林迪臣先生兴学
- ◎叶左文之孝友
- ◎清季杂志
- ◎鼓吹民族革命之《国粹学报》
- ◎清政轶闻
- ◎杨昀谷论诗
- ◎婢亦人子也
- ◎命相术
- ◎朱有年说
- ◎《送春诗》
- ◎治葬戒奢
- ◎林攻渎
- ◎唐太宗书
- ◎孙仲之学行
- ◎樊樊山辞祝寿
- ◎<门龠>三劫包
- ◎作书五养
- ◎余之信仰
- ◎乙卯词
- ◎儒佛修持异同
- ◎顺风耳
- ◎马先生汤
- ◎传代归阁
- ◎途中人语一
- ◎途中人语二
- ◎王郎中
- ◎赵子昂书
- ◎汤定之节概
- ◎寿亲不在文字
- ◎盘瓠氏之图腾
- ◎彭李出家因缘
- ◎避煞
『石屋余瀋』◎刍荛者言
- 本章共 563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廿四年七月五日访宋仲方,仲方告以谣言或七号夜当有变。然既为人所知,当无虑矣。仲方又谓:“王克敏北来之前,曾与黄膺白、何敬之商榷对日之策,终以抗御不能,承认侵地不可,仍止支节应付一法。”然而支节可以日生,应付岂有既耶。当国府移宁之际,余即以为内政当定国是,外交当定国策,两者皆以从速调查研究入手。此事当以建设委员会任其策画,政治会议决其行止,总之必使有通盘大计,然后政治方入途轨。十七年,曾劝张静江先生不必办事业(时静江长建设委员会,方揽办电气、筑路事),宜筹建国大计,政治会议不当仅为因应之机关,宜设各曹,审定国计,时静江方有所避,不敢当此任。后二年政治会议虽设曹司,尚非如余之旨也。曾几何时而国势陵夷至于如此。回想收复汉口租界时,作何感想耶?仲方又谓:“监察院将劾汪精卫、黄膺白、何敬之及殷同等,以权辱国罪。”呜呼,果有其事,直儿戏耳。夫监察院之精神,早已磨灭尽净,亦可谓未曾实现;因有监院以来,问狐狸者固数数见,而豺狼则未之问也。此次北陲之事,论理当劾,而当劾者岂仅此数子耶?且在此时而有此举并不足以示惩戒,而内政外交之纠纷益起。呜呼!好为门面事,亦吾国人之习性也。余以为此时止宜认识某为真正辱国者,不复使之得政,而切实筹定国计,而励行束湿之治以科其效。监察院于国计既行之后,执法而绳,择豺狼而诛之,则狐狸自安于窟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