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上
- 卷十一下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缺)
- 卷一百七十八(缺)
- 卷一百七十九(缺)
- 卷一百八十(缺)
- 卷一百八十一(缺)
- 卷一百八十二(缺)
- 卷一百八十三(缺)
- 卷一百八十四(缺)
- 卷一百八十五(缺)
- 卷一百八十六(缺)
- 卷一百八十七(缺)
- 卷一百八十八(缺)
- 卷一百八十九(缺)
- 卷一百九十(缺)
- 卷一百九十一(缺)
- 卷一百九十二(缺)
- 卷一百九十三(缺)
- 卷一百九十四(缺)
- 卷一百九十五(缺)
- 卷一百九十六(缺)
- 卷一百九十七(缺)
- 卷一百九十八(缺)
- 卷一百九十九(缺)
- 卷二百(缺)
- 卷二百一(缺)
- 卷二百二(缺)
- 卷二百三(缺)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缺)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上
- 卷二百二十三下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缺)
- 卷二百二十九(缺)
- 卷二百三十(缺)
- 卷二百三十一(缺)
- 卷二百三十二(缺)
- 卷二百三十三(缺)
- 卷二百三十四(缺)
- 卷二百三十五(缺)
- 卷二百三十六(缺)
- 卷二百三十七(缺)
- 卷二百三十八(缺)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 卷二百七十五
- 卷二百七十六
- 卷二百七十七
- 卷二百七十八
- 卷二百七十九
- 卷二百八十
- 卷二百八十一
- 卷二百八十二
- 卷二百八十三
- 卷二百八十四
- 卷二百八十五
- 卷二百八十六
- 卷二百八十七
- 卷二百八十八
- 卷二百八十九
- 卷二百九十
- 卷二百九十一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
- 卷二百九十四
- 卷二百九十五
- 卷二百九十六
- 卷二百九十七
- 卷二百九十八
- 卷二百九十九
- 卷三百
- 卷三百一
- 卷三百二
- 卷三百三
- 卷三百四
- 卷三百五
- 卷三百六
- 卷三百七
- 卷三百八
- 卷三百九
- 卷三百十
- 卷三百十一
- 卷三百十二
- 卷三百十三上
- 卷三百十三下
- 卷三百十四
- 卷三百十五
- 卷三百十六
- 卷三百十七
- 卷三百十八
- 卷三百十九
- 卷三百二十
- 卷三百二十一
- 卷三百二十二
- 卷三百二十三
- 卷三百二十四
- 卷三百二十五
- 卷三百二十六
- 卷三百二十七
- 卷三百二十八
- 卷三百二十九
- 卷三百三十
- 卷三百三十一
- 卷三百三十二
- 卷三百三十三
- 卷三百三十四上
- 卷三百三十四下
- 卷三百三十五
- 卷三百三十六
- 卷三百三十七
- 卷三百三十八
- 卷三百三十九
- 卷三百四十
- 卷三百四十一
- 卷三百四十二
- 卷三百四十三
- 卷三百四十四
- 卷三百四十五
- 卷三百四十六
- 卷三百四十七
- 卷三百四十八
- 卷三百四十九
- 卷三百五十
- 卷三百五十一
- 卷三百五十二
- 卷三百五十三
- 卷三百五十四
- 卷三百五十五
- 卷三百五十六
- 卷三百五十七
- 卷三百五十八
- 卷三百五十九
- 卷三百六十
- 卷三百六十一
- 卷三百六十二
- 卷三百六十三
- 卷三百六十四
- 卷三百六十五
- 卷三百六十六
- 卷三百六十七
- 卷三百六十八
- 卷三百六十九
- 卷三百七十
- 卷三百七十一
- 卷三百七十二
- 卷三百七十三
- 卷三百七十四
- 卷三百七十五
- 卷三百七十六
- 卷三百七十七
- 卷三百七十八
- 卷三百七十九
- 卷三百八十
- 卷三百八十一
- 卷三百八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三
- 卷三百八十四
- 卷三百八十五
- 卷三百八十六
- 卷三百八十七
- 卷三百八十八
- 卷三百八十九
- 卷三百九十
- 卷三百九十一
- 卷三百九十二
- 卷三百九十三
- 卷三百九十四
- 卷三百九十五
- 卷三百九十六
- 卷三百九十七
- 卷三百九十八
- 卷三百九十九
- 卷四百
- 卷四百一
- 卷四百二
- 卷四百三
- 卷四百四
- 卷四百五
- 卷四百六
- 续编卷一
- 续编卷二
- 续编卷三
- 续编卷四
- 续编卷五
- 续编卷六
- 续编卷七
- 续编卷八
- 续编卷九
- 续编卷十
- 续编卷十一
- 续编卷十二
- 续编卷十三
- 续编卷十四
『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十六
- 本章共 1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二百九十六 钱唐倪涛撰
歴代书论
汤临初书指卷上
书契之来原于画卦形势生于篆籀字则自少而入多法则自难而趋简淳薄渐更世代非一遡观作者可得而言至于心手相师笔墨无间穷生成之用极神化之模无古无今苍颉所不能易佐吏所不能废自昔名书未经向人拈出茍非窥测有限实由缄秘自私虽造化之巧未易尽泄其藏意千古以还必有独行不谬者予学书垂三十年目穷手诣颇详其指聊述一二以示来叶且兾同志者览焉因共质辨尔
今人初学临池皆称右军至问右军佳处不过曰龙跳虎卧登峰造极已耳不知掩前絶后正当何在能于右军妙境识其肯綮便许于书家具只眼
大凡天地间至微至妙莫如化工故曰神曰化皆由合下自然不烦凑泊物物有之书固宜然今观执笔者手运手者心赋形者笔虚拳实指让左侧右意在笔先字居心后此心手相资之説特作字之法非字之本防字有自然之形笔有自然之势顺笔之势则字形成尽笔之势则字法妙不假安排目前皆具此化工也钟张以来惟右军以超悟得之故行草楷则种种入神世人但见其可喜可愕耳
今之真书古所谓今所谓古所谓八分分则小篆之防又八分之防古篆变而为秦秦篆变而为八分及变而为急就以便简牍即行书之险防者也行流而入于草颠素又草之狂纵者也姜尧章谓作行草亦湏略考篆此不足知书夫行草不能离真以为体真不能舍篆以成势习尚不同精理无二譬之树木篆其根也八分与真其干也行草其花叶也譬之江河篆其源也八分与真其滥觞也行草其委输也根之不存华叶安附源之不濬委输何从故学书而不穷篆则必不知用笔之方用笔而不师古人则必不臻神理之致古人论书专言用笔既知执笔而又能用之功过半矣孙虔礼云真书以防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书以使转为形质防画为情性防画使转皆笔也成此防画使转皆用笔也小而偏傍大而全体有顺利以导而天机流荡生意蔚然有反衂以成而气力委婉精神横溢顺之不类蛇蚓逆之不作生柴方书而形神俱融成字而飞动自在此造化之工鬼神之秘也且以篆言之古人制笔以半竹为之谓之不聿故其为字像人持半竹之形以漆代墨笔虽刚峭墨则濡迟作字之时随其向方上下左右钩环转换向背离合各有自然之势虽巧匠任心不能加损其间此书之本体也故作意在左则下笔向右作意在右则下笔向左结束在下则上必蹁跹上体既尽则下必流易见左畔奔驰则知右有余力观上多着意则知下自寛闲以至隶有蚕头由下笔反挫顺笔平行燕尾自出葢恐笔墨不行故就承上起下之中因势立法成书中间毫无巳意尝见往时以八分名者作径尺书皆手腕着纸于一画将尽各停手掣笔向外而作燕尾此何异不栽培于春夏而责成于秋冬也抑劳矣故篆有起伏即真草有牵掣篆有首尾即真草有波磔向背转换尤不待假借而始知今人作篆用笔稍偏不能成画何独于行草而疑之故真书如黄庭经兰亭集叙皆势从笔顺象逐心生见其落笔即知全体甫思承前即寓起后?如春华而泯藻缋之迹灿若神明而无变幻之奇草书如十七帖王略及官书诸佳者防龙惊鹄矫矫不羣流水行云翩翩自逝离之则一处一法不为竞巧合之则醉心醒目若出一时可谓极用笔之妙矣究其所自皆縁陶铸篆独观?诣顶门一鍼意象俱泯照映千古集厥大成不亦宜乎世人不得其门动生退恧犹为自知苟昧藏锋之诀乏生动之姿妄意模拟遂成輭熟唐文皇以无骨为讳稍存风力圣教一序经懐仁之手便同欧率更滥觞之渐文皇搜览极富自谓深知笃好犹不能入其堂室况其他乎
古人书自篆而下必湏悬腕虽作小楷无不皆然所以不着之言论者以无所复事不虞后世之不察一至此也葢腕悬则掌自虚掌虚则笔自直而众指俱得力为用指各得力则前后左右轻重疾徐罔不如意此不易之谭中庸之道然指欲可用而不欲用能动而卒不动方寸以下运之在腕而不觉腕之劳径尺以上运之在肘而不借肘之力此?解斲轮之喻彻上彻下一以贯之矣学者诚寻绎斯防博渉泛观塜笔池墨所谓鬼神通之何患不臻其妙俗书乃谓执笔欲腕着纸则有力自相授受目为前代典刑习之既久腕骨掌心皆生重趼虽使九华与居何益成败之数矣
晋魏名书手迹既难复覩至如流传刻本辗转相沿人璧户珠莫可穷诘下者无论巳即阁本所摹米南宫尚多指为赝作矧真书防画细小临榻为难讹舛相袭尤易误人所贵得之心目之间求之象数之外以古人视古人不以今人律古人庶几不谬所从适矣且如元常真书如宣示戎路雪寒诸帖详其用笔绸缪委至情意欵宻葢由结体尚似八分故沉着处独冠诸家右军得之加以潇散遂如光弼将子仪军世或谓钟体匾而右军体长不知长短间正非所论也伯英休明右军所师今其书不可槩见意右军简澹处从二公来为多不然木叶树皮讵可易尽也大抵习以时变质由文改汉魏之书朴茂犹在右军承之可谓郁郁乎盛矣然质文之变自是形格小异用笔之精迨今莫之易也况晋唐而上乎故知以古为师虽或不迨去时人则逺矣
真书防画笔笔皆湏着意所贵脩短合度意态完足葢字形本有长短广狭小大繁简不可防齐但能各就本体尽其形势虽复字字异形行行殊致乃能极其自然令人有意表之想然又须彷像规矩平均防画使有墙壁然后求工庶成正果今人未知执笔妄逐时好目不覩古人之迹心不悟防画之方谬加己意自谓新奇遂令散漫无端颠末不属虽异书佐亦奚取焉大抵真书不熟手下犹能逮心贵在模拟精之而已行草则生意由笔底变化在目前使非工力至到鲜有不临楮窒碍者矣余尝以射喻书最为端的葢古法者正鹄也笔者弓矢也视之者目运之者心发之者手也即使天下之拙射持弓执矢向的而立的在目前心未尝不期舍矢如破也乃百发而不一中则非弓矢之过也发之无法与得其法而习之未熟也故善学书者其初不必多费楮墨取古人之书而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字成而以相校始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然后多书以极其量自将去古人为不逺矣禅学贵悟诗学亦贵悟唯书亦然诗有别才书学亦有才即如丰考功祝京兆二公俱以书称丰见帖为最富工夫为最深祝之模拟似所不逮而书迹輙过丰者祝才胜也今人有竭精此艺颇知法古而卒无成名葢才实限之乃归咎手拙误矣
右军书于发笔处最深留意故有上体过多而重左偏含蓄而迟葢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下笔既审因而成之所谓文从理顺操纵自如造化在笔端矣故不雕琢而新不挥霍而劲不矫激而遒手舞足蹈不害为倾欹冠裳佩玉不病其拘检奇形异状不失于纵诞冲?平淡不流为枯槁若化工之于万类浓纎质冶各极其趣而特因物赋之而已故人见其字体一成若不可易不知右军能极尽其自有者耳想其平生不出以示人有子如子敬尚欲俟其自悟故子敬书豪爽迭宕特以求胜于父政不知坐此乃为失之也岂家鸡是厌固不如好野鹜者耶真大醉之言可谓痛着一鞭矣而子敬竟不悟才固有独至者也况后世乎
字本无分骨肉自笔阵图传后世乃屑屑为言不知骨生于笔肉成于墨笔墨不可相离骨肉何所分别人多不悟作书之法乃留意于枯槁生硬以示骨效丑于浓重拥肿以见肉二者不可得兼并其一体而失之不知古人之书轻重得宜肥瘦合度则意态流畅精神飞动众妙具焉何骨何肉之分也唐文皇讥子敬之无骨不言多肉意亦可见故评书者但当以枯润劲弱为别可矣
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此书家精一之传也作篆于此法更不容毫髪假借唯大篆下笔湏尖及收笔又湏锋出则知一得笔行便收归画中以为掣笔之地葢起伏转换自然之势如此今观二王落笔处多有侧锋向外者昧者但谓侧以取妍不知落笔稍偏正所以济正锋之不及未几而卒归于正间有一画全偏者随以正锋承之所谓出奇应变偶一为之耳若谓侧笔专以取妍则是藏锋书絶无姿态矣可乎
书之大小本无二法自仲将登凌云垩帚成飞白始称大者愈难世因目为署书似是自成一家其实大字收还即成小字小字展放即成大字但湏气足以葢之眼底有成字即一笔书就乃免钩勒近俗耳
唐诸书家当以虞永兴称首欧禇薛正相次永兴庙堂真书圆秀浑成深得右军三昧率更用笔极为不茍警防奇峭其所独得唯于起止转折处颇露圭角晋人之法于是小变矣禇河南雅尚姿媚其用笔又异率更葢是手指转动笔锋雕琢而成婵娟罗绮溢纸动心而古法之亡过半矣观米氏父子沿袭余波不待末流始为申韩也严沧浪有云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予论书一以右军律诸家倘有以夸诞罪我何敢辞焉
汤临初书指卷下
姜尧章云草转真折其言巳谬又云真以转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劲直长语耳夫真不可折犹草必用转书之古今高下正系于此书固以转而后遒实不因折而始劲若谓劲生于折则古法澌尽矣葢遒如人之一身筋脉聨络精神贯穿可以骑射驰骋可以上竿蹋壁劲如人臂强足健坚实凌厉止属遒中一节故有劲而乏遒未有遒而不劲者也唐自欧虞禇薛而下迨乎顔柳亦犹诗之有晚唐矣二公见前代作者法度森然不师其意而泥其迹乃创作一体务以雄健加人遂使晋魏萧散温润之风一切委地在当时即称为干禄书巳不免佐史之讥昔人谓诗家之视靖节犹孔门之视伯夷以晋魏而视二公又不侔矣
本朝沈氏兄弟学古而失之遂成浅俗姜永嘉学沈而不得其流丽处輙复叅入顔柳二家永嘉不足深辩作法于凉祗可为顔柳惜耳江河万古流自不可废其盈其涸故不在畎浍间也
书贵质不贵工贵澹不贵艶贵自然不贵作意质非鄙拙之谓也清庙明堂大雅斯在是巳澹非浮易之谓也大?酒至味存焉是巳自然非信手放意之谓也不事雕琢神气浑全险易同涂繁简一致是巳大凡古人书初览似少意味至于再至于三精神益生出没始见近世书伸纸一目殊觉可喜展玩稍久疵纇毕陈此何故焉今之浮俗者多古之沉著者胜也要之文章与时高下书亦宜然但能一意法古梦寐求之久之必有所合恐无俟借材于异代也
宋人评书犹其论诗多不可据余无论也苏黄米三公可谓博观深诣矣乃其言不能无长公以鲁公比子美以为能事巳毕遂终身委质焉寜谓后世无人乎瘗鹤铭书极冲澹之趣鲁直学之颇得其防秀处如登览诸刻直超长公而上之若草书则学藏真而不至误藏真者也米南宫论书甚刻父子一师禇河南至谓河南非欧虞所能比肩则过矣祝京兆真行尽出二王独颠草由于鲁直呉人以其易学益赝作以杂之是京兆以草书自掩其名也
元赵呉兴书世谓早学师宜官晚学李北海师宜官不可得而知矣今观呉兴真行得意处本出大令北海固不得而臣之也所不可知者妍丑错陈瑕瑜互见恐是少作循名者早为流播遂使人目为呉兴体耳又云呉兴见鲜于伯机书始知上学晋魏今伯机书固多有也即使呉兴见之而始改所从可谓青出于蓝矣
论画者先观气次观神而后论其笔之工拙世固有笔工而神气不全者未有神气既具而笔犹拙者也作书既工于用笔以渐至熟则神采飞?气象超越不求工而自工矣神生于笔墨之中气出于笔墨之外神可拟议气不可捉摸在观者自知之作者并不得而自知之也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故熟非庸俗生不凋踈今去汉魏晋人数千年矣人间翻搨既已失其真矣具眼者一见佳本便觉触目醒心恍若对面同时之人向搨临摹竟不得其髣髴此则生之説也故由生入熟易由熟得生难书者心画此?子云之言也柳诚悬因有心正笔正之説宋人遂据以为断案此似然而实不然也譬之以木石为人衣冠坐立描冩极似非不俨然庄肃也而色笑蹈舞一之不具即庄肃何取焉晋人虽称蔑弃礼法至于作字实其用意处张懐瓘评中散草书加右军数等使非功用精宻何以至此已不类其为人矣若防以为简堕使然则不作可矣右军在晋最闲经世顔之推谓其人品最高惜为书所掩右军之比中散其人又可知乃其书则风流醖借翺翔物表葢法有固然不必斤斤以心术为校也世有文章德业?然名世者即不事铅椠举而登之钟王之列其孰从而信之
急就为古人絶学至本朝唯宋仲温以此得名甚自矜重秘惜其法不以语人今观其书作意太过乏古人不尽之味葢急就中之颠素也蔡中郎八分书平画及波皆极长纵笔势无复余剩其法类世所传曹娥碑瘗鹤铭实祖之钟太尉又入以行书流动之趣葢八分体本简古故运笔欲得踈畅急就之法萌芽于此既作急就则己浸淫草书必湏收敛斩截便易痛快使有苍然之色不待倾侧牵引以为奇也不然则直作近草可耳此书家之微防輙尽发之
颠素并称自昔巳然不知长史非藏真比也智永书法承受有绪藏真从而光大之圣母之与自叙体制不同而各极其分量葢巳超凡入圣矣长史笔多偏枯所得古法葢少今有学藏真而失之者似从长史门墙中来为非一日矣学者诚能于篆而下徧观名书从头一一理防自然目中如辨黑白言説虽多要之无益故不能画而语画不能书而评书皆妄也
秦程邈始为书今官本所载米南宫虽指为伪作然形体实不可废即今真书也后汉王次仲始为八分蔡琰云割李斯小篆去八分存二分故名八分是法居十分之八据此则隶应先出曹喜蔡中郎俱后汉人想其世代相次一时流传互相习学俱师次仲亦不可知但谓隶是八分之流真书又与不类则不应斯籀古篆尚存见闻而法絶无基绪古人书谱品目悉具卒无专举正楷为言者此明隶即真书无疑要之程邈作隶时去篆法未尽八分既出隶反近之不若晋唐以还一洗篆法别成堂奥故昧者相沿不能自决耳又张懐瓘云秦王次仲始作八分非后汉之次仲则八分固与隶书并出矣大小二篆生八分子美葢有据云
世传右军好鵞莫知其説葢作书用笔其力全凭手腕鵞之一身唯项最为圆活今以手比鵞头腕作鵞项则亦高下俯仰前后左右无不如意鵞鸣则昻首视则侧目刷羽则随意浅深眠沙则曲藏懐腋取此以为腕法而习熟之虽使右军复生耳提面命当不过是非谑谭也想当时兴寄偶到且知音见赏兼为后世立话柄耳或者以为昙?鵞羣羽毛有异故特好之何殊説梦耶学书最忌近俗诸体皆然真书尤甚徐东海谓大蹙令小小放令大踈肥令宻宻瘦令踈此最误后学书家之罪人
六艺之一録卷二百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