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全传』第26回 五索州英雄复会 兴隆庄兄弟重逢

  • 本章共 6.1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6-05

词曰:

客路多愁,风景寒飕,怎禁那虎狼临头!漫相争恃,幸有英俦。扫蜉蝣,深款曲,意情留。  襟期绝俗,奔走单驹。愤同盟,去矣难求。谁将往事,肯付沙鸥?一朝聚乐,伊故事,要重修。

右调《行香子》

话说赵匡胤在五索州城中,被解保领了民兵围捉,幸而杀出重围,欲要斩关而出;谁知那东南北三门,多有整备,不但不能出去,反受了三砖两瓦炮石之危,只得带转了赤兔马,欲望西门出去。正走之间,只见那路北里有座庙宇,那庙内走出一个老者来,苍颜白发,手执杖藜,望着匡胤将身跪倒,口称:“小神本境土地,特来接驾。”匡胤见了,心甚惊疑:“这老者为甚这般跪接于我,莫非其中有诈?谅要骗我下马,就好擒住。我且混他一混,看是如何?”说道:“你这老者,既称土地,为何不早来救护,尚是迟迟?与我把头砍了!”匡胤本是戏言,欲要试他有计没计。谁知真命帝皇,虚空自有神护,话才说完,早有值日功曹,听了圣旨,就把土地登时砍了。匡胤见老者头儿落地,心甚惊讶,定睛细看,乃是个泥塑的土地,方才信以为实,至今五索州古迹尚存。此时城中百姓,因见民兵沸乱,擒捉杀御乐的钦犯,各家儿都是关门闭户,路上通无行人,任从兵马往来追捉。

当下匡胤看那庙宇,那门上边有一匾额,写着“城隍庙”三个金字。看罢,才要转身,只见庙内又跑出一个人来,幞头象简,圆领乌靴,走上前来,躬身下拜,道:“小神本州城隍接驾!”匡胤想道:“方才土地,此时城隍,我赵匡胤莫非日后果有帝王之分么?”叫道:“城隍,我今误入此城,陷遭困迫;你救护来迟,先贬你云南驻足。我若出不得这五索州,还要问你一个重罪。”那匡胤金口玉言,非同小可,城隍不敢停留,连忙谢恩起来,就往云南而走,心中想道:“我虽受贬,倘真主一时有失,我神性命亦难保矣!须寻一个救驾之人,方才好往云南而去。”正是:

莫道幽明多间隔,果然赏罚自相符。

不说城隍在空中寻人救驾。且说匡胤斩了土地,贬了城隍,才要转身,只听得后面喊声大震,尘土飞扬,乃是解保带了团练兵并四个徒弟,各执挠钩套索、棍棒刀枪,一齐往西赶来,追至城隍庙前,又把匡胤围住了。各人举了兵器,乱戮乱砍。匡胤抡刀招架,往外冲突;不防背后伸出几把挠钩,把匡胤的袍服搭住,扯去了数绺。匡胤手中刀虽然前后遮护,怎当他兵马众多,难寻出路,心下甚是慌张。

且说城隍往南而走,寻访救驾之人,一时难得,甚是着急。只见前面有座酒楼,忽然想起一人,按上界金甲神祇转凡,姓史名魁,生来力大无穷,现在酒楼上走堂。此人前去救驾,方得成功。遂把神光一起,上了酒楼。正值无人饮酒,史魁闷坐无聊,在那里打盹。城隍在梦中叫道:“史魁听着!今有真命天子在城隍庙前有难,汝可快快前去救驾,日后不失封侯之位;须认赤面红驹,便是真主,汝可快快醒来,勿得怠慢。”那史魁猛然醒来,那里肯信,自言自语道:“俺真晦气!正在好睡,没要紧做这春梦,那真命天子飞也飞不到这五索州来,有什么的驾要我去救?封什么的公侯婆侯?不要管他,我自打我的睡。”蒙眬说完,又是呼呼的睡了。那城隍好不着急,又把史魁叫醒。

如是者三次,史魁惊觉,心内思量道:“我一连三次做了此梦,绝有缘故;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趁此空在这里,且到城隍庙前看看,便知真假。”急忙爬起身来,下了酒楼,只推解手,跑到街中,复又想道:“既然要去救驾,必须有了一件军器方好;若只赤手空拳,干得甚事!”一面儿走,一面儿瞧,忽见路旁有一根幌竿,约有碗口大小,数长丈余,觉得称手可用。即时将竿扳倒,扯来掮在肩上,迈步往城隍庙来。果见有许多人马,围住在那里厮杀。史魁暗暗称奇,道:“我说是梦中的虚话,谁知果有其事!”急忙抡动幌竿,闯入重围,正遇解保,史魁顺手只一竿,把解保打去了半个脑盖;又是几竿,一连打倒了数人。那四个徒弟与这些团练兵,见史魁来得凶狠,更兼解保已死,古云“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看这风色不好,心中俱各着慌,那里还敢厮杀,哄一声,各往四野里乱窜奔散。

匡胤正欲追赶,只见那史魁认得是赵匡胤,急忙叫道:“赵公子,休得赶他;且请回来,别有相叙。”匡胤听说,回头观看,却原来就是枯井铺相会之人,心中大喜,即便下马,与史魁相见,说道:“自从分别以来,常怀渴想,不意今日又蒙相救,使弟感激不忘!”史魁道:“些须薄力,何足挂齿?但此城不可久居,小可自当相送出城,免得又生别议。”匡胤感谢,牵马与史魁并步同行。又问史魁,因何在此,重能相会?史魁道:“自与公子别后,无处存身,因而同了老母,来此五索州酒店中帮闲过日。所得微资,权为养母之计。小可本不知公子驾临,因今日无事,打盹片时,梦见城隍命我救驾,不想正遇公子,诚大幸也!”匡胤见史魁孝义俱全,心下十分爱敬,因说道:“既史兄流落在此,尚无际会,何不与小弟同往禅州,寻些事业,便可荣身矣!”史魁道:“本欲与公子同行,奈因老母在堂,无人侍奉,不敢远离。日后倘或重逢,愿随鞭镫。”匡胤听了,不胜感动,遂把杜二公送的两封银子,取来送与史魁,道:“这些许薄物,权为薪水之助,聊表赵某寸心!他日若得空闲,愿期相会。”史魁义不容辞,只得拜受。两个说话之间,不觉已出了西门,来至一高阜之处。史魁辞别道:“公子此去,路途保重!小可因有俗事缠身,不能远送了。”匡胤听言,心中不忍分别,只得也说了一句“保重”,依依不舍而别。后来直到太祖三下河东,方与史魁相会。有诗为证:

神助英雄救驾功,疆场威武孰能冲?

依回不忍分离别,中夜殷勤心际空。

不说史魁回城归店。且说匡胤上马提刀,往前行走,一路上不住的赞叹:“苗光义阴阳有准。他叫我五索州莫入,有三砖两瓦炮石之灾,今日果应其言,毫厘不爽。我此去务要访他,问问后举如何。”行路之间,天已傍晚下来。况此时正当隆冬之际,阵阵寒风透人肌肤。匡胤也觉身上寒冷起来,跳下马将行李打开,取出那王员外所赠的棉衣,把来穿在里面。又因日中厮杀了多时,口中烦渴,把摘来的两个雪桃食了一个。打好包裹拴在马上,跨上雕鞍,策鞭而走。

原来此处乃是山僻幽径,名叫“寂寞坡”,人烟稀少,树木参差,来往人疏,那里有得宿店。匡胤见是这等冷静,无处安宿,心慌意闷。正走之间,只见前面山侧里,露出一间茅屋,那门首立着一个婆婆,手内抱了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正在那里观看。匡胤紧马上前,见了婆婆,下马施礼。那婆婆慌忙还礼,问道:“客人何来?有何话说?”匡胤道:“小子乃东京人氏,欲往禅州公干;因错过了宿店,无处安身,欲求婆婆方便,借宿一宵,不知可否?”婆婆道:“原来客人要过宿的,这却不妨;况此幽僻路途,怎好夜间行走?但是草舍不堪,恐有亵慢。”匡胤称谢过了,把马拴在屋旁树上。取了行李,跟了婆婆至中堂里坐定。那婆婆抱了孩儿,往内取了灯火出来,摆放桌上。复请匡胤把马带了进来,就系在天井之中。又将柴扉闭上,然后复到草堂,彼此问答了一回。匡胤又问:“府上还有何人?”婆婆答道:“老身所生一子,因出门生理,不在家中。娶过媳妇,生下这个孙儿,已是四岁,极是聪明,因此老身倒也欢喜。”正说之间,只见那孩子曲过身来,望了匡胤要抱。那婆婆笑道:“你看这孩子好不作怪!方才说得聪明,他便真个装这聪明出来,见了客人,就要累他抱了。”匡胤心中亦是喜欢,接将过来,坐在膝上。那婆婆回身往里,便叫媳妇端整晚膳去了。

匡胤独坐草堂,细看这孩子,果然生得眉清目秀,相貌端方。想他村僻人家,生得这样儿子,日后福分亦是不小。正在思想,忽听得四下里阴风飒飒,乱卷尘沙,险些把灯火亦多吹灭。这孩子却也稀奇,从那风起之时,他便伏在匡胤怀中,酣酣的睡了。匡胤见这风来得古怪,振起精神往外观看,只见那天井中隐隐的有几个人儿,闪来闪去,却不进来。耳边又听他唧唧哝哝在那里说话,却又听不得仔细,但听他说:“吾们奉命而来,又被这位皇帝做情抱了,叫吾们怎好下手?只索回去便了。”后面又有几句,听不出来。说完又是一阵旋风,却已不见了。匡胤明知鬼祟,未晓缘由,只惊得毛发耸然,不敢声响。

看官们有所不知,盖因这孩子本有根器,托生人间,他的命里,该有这一遭关煞大难,所以阎君特差鬼卒,前来降祸。虽无性命之忧,终有淹染之苦。却是这孩子天大福缘,命多厚禄,得遇匡胤暗中救护,免了灾殃。闲话休提。

当时婆婆送将晚膳出来,却好这孩子已醒,接过来抱了,便请匡胤用饭。须臾食毕,婆婆收了进去,请过匡胤安置,然后将中门闭了,往里去讫。匡胤铺开行李,将身安睡。一宵晚景无词。

次日起来,匡胤请出婆婆谢别,送上一锭银子作为谢仪。婆婆那里肯受。正在推辞,只见那孩儿慢慢地走将出来,见了匡胤嘻嘻的笑。匡胤大喜,把这银子递与他拿了,那婆婆推辞不得,只得谢了。

当时匡胤别了婆婆,牵马出门,将行李、兵器一齐捎放好了,纵身上马,往西而行。一路上又过了些山川原隰、城市村庄。那日正行之间,只见正南上有座庄子,屋宇参差,人烟稠密。匡胤策马进庄,见那北首有座酒店,即便下马,提了行李物件,入得店来,拣副座头坐下,便叫:“酒保!端上好热酒三角、猪肉一盘。”酒保道:“敢告客人得知,热酒、猪肉都已无了,只用些冷酒、素菜罢!”匡胤发怒道:“你那锅里煮的不是肉?炉内烫的不是酒么?直恁如此欺负人,拣人买卖,是何道理?”酒保道:“原来客人不知,这锅里的肉,炉里的酒,却不是卖的,乃是敬我们这兴隆庄的黑吃大王财神爷,所以不敢便卖。”匡胤道:“怎么的叫做黑吃大王,如今却在何处?”酒保道:“若说起了财神爷,客人也须敬重哩!我们这座庄子,向来称为孟家庄。数年前出了一个妖怪,在这庄上作耗,每年一期,要童男童女祭赛,方保得合庄公然无事;若不祭赛,他便搅得逐家儿人丁离散。因此都奈何他不得,活活的把男女儿作为羹馔,其实可怜!却在秋末间,来了这位财神爷,听了妖怪,他便立心要去拿捉,我们众人只得将他送到庙中。那财神爷真有通天的手段、彻地的才情,一夜之间,便把妖怪降服了——原来是个鹿精。故此我们众人留他在庙里住下,轮流供养,镇压邪魔。我们得这财神爷在此,不但家家安静,连把这座庄子也兴发起来,所以改做为兴隆庄。今日该是我们供膳,财神爷现在店后歇息,所以不便把这酒肉货卖,望客人莫怪!”匡胤道:“原来如此。既是这大王伏妖除害,安镇村坊,便是有功于民,也算是个豪杰。俺便去会他一会何妨?”酒保道:“这却使不得。那大王生性凶狠,一怒之间,不顾好歹,便要打人。劝客人莫去见他罢!”匡胤坚执要去,酒保再三阻挡,只是不听,立起身来往里便走。

只见里面有间洁净书房,居中摆了一只桌子。那桌上有一条大汉,满身都是青衣,横着身躯眠在桌上,脸儿朝着里面,口内唱着曲儿,说道:

“南来雁,北去雁,朝夜飞不厌。

日日醉呼呼,几时得见我的二哥面?”

当下匡胤见了大汉,听了声音,暗道:“这是我的兄弟郑恩,为何独自在此,却不见有大哥?但方才听他的言语,甚有顾恋之心。我且不与他相见,耍他一耍,看是如何?”遂轻轻挨到跟前,望着郑恩后背就是一拳。郑恩大叫道:“那个驴球入的,和乐子玩耍?”说了一声,翻转身来往外一看,见是匡胤,即便滚下桌来,说道:“乐子醒着呢,还是做梦儿?”匡胤道:“兄弟!你方才尚是唱曲,明明醒在这里,怎么说起做梦来?”郑恩听了,跪了下去,道:“乐子的二哥,自从与你分手以来,没有一日不想念着你。今日天赐相逢,乐子便欢喜杀了也!”匡胤连忙扶起,道:“兄弟休得如此,那大哥如何不见,你独自一个怎能得到此地?你可说与我知。”郑恩道:“不要说起!乐子自从跟伴着他到得泌州,失去了裤儿里的银子,他又病倒在饭店中,却又心地狭窄,日日的吃用又不称乐子的心,故此抛了他,跑到这里,除了一个妖怪,众人留我在此镇压,竟得了安身。只是放不下你有仁有义的二哥。今日得见了你,乐子便已心满意足。”匡胤听了,伤心嗟叹道:“贤弟,愚兄孤身远奔,也无日不念手足之情。今日相逢,实为天幸。但大哥乃是兄长,不该抛弃分离。他有甚不是,须该忍耐三分,才是正理。怎么粗心忿气,如此胡行,有伤情义。不知流落何方,愚兄委实放心不下。”郑恩道:“二哥,你休要想他。乐子若再跟他几日,定要饿死,焉有今日这般好处?你看乐子,穿的这样华俏,那吃的又是恁般丰满,这等奉养,乐子实是称心,还要想他做甚?”匡胤听毕,仔细把郑恩一看,见他自上至下,都是青色布衣,故意奖道:“好,好!果然华丽端严,愚兄万难及一。”

郑恩不觉大喜,忙叫店小二,快将酒食拿进来。那小二整齐了鱼肉荤腥、上好热酒,送将进来摆于桌上。弟兄二人对面坐下,开怀畅饮。饮够多时,郑恩也问匡胤行藏,匡胤把分别以后事情,一端一端的细说。说到了桃园事情,郑恩便接口道:“可惜这样鲜桃,乐子没分,也得一个尝尝便好。”匡胤道:“贤弟爱吃,愚兄尚有一个在此。”便叫店小二把行李取来,匡胤往包裹内取出剩下的这个雪桃,递与郑恩。郑恩见了,先喜个不了,慌把这雪桃做几口嚼下了去,口内只叫:“妙!妙!”手内又拿了酒杯直吼。那匡胤又将以后事情一齐诉毕,郑恩大喜。两个又复欢饮,直至傍晚而撤。店小二进来收拾已了,郑恩便邀匡胤到庙中安住,叫店小二背了行李,出来拿了军器,牵了马匹,跟了兄弟二人,一齐来到庙里。小二把什物交割了,告辞回去。

匡胤看那庙宇,虽然神像全无,倒也收拾得整洁,遂把行李打开,铺设停当;那马就拴在庭心内窗柱上,喂了些草料。当下点上灯火,弟兄二人又是谈谈说说,分外亲密。那郑恩叫道:“二哥,你如今也不要东奔西跑没有着落,不如就在这里住下。那些众人听了是乐子的朋友,谁敢不来奉承?咱们二人在此,岂不快活。”匡胤道:“贤弟,愚兄有一言相告,愿汝择取。”那匡胤正气严词,说出这几句话来。有分叫:闲人为数月之征人,遗像作万年之宝像。正是:

说开心事惊天地,提起行藏震古今。

毕竟匡胤说出什么言语?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