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第01回 长孙后遣放宫女 唐太宗魂游地府
- 第02回 唐俭奉诏选秀女 西辽遣使下战书
- 第03回 仁贵统兵征辽西 保童献计困大唐
- 第04回 苏保童刀伤仁贵 薛丁山箭敌保童
- 第05回 薛仁贵辽西认子 陈金定计杀辽婆
- 第06回 金莲作法救丁山 青云领兵战金莲
- 第07回 仁贵保驾回长安 媚娘披缁入尼寺
- 第08回 冯小宝行淫禅寺 武媚娘蓄发还宫
- 第09回 昌宗受荐幸太后 怀义建节抚硕贞
- 第10回 安金藏剖腹鸣冤 骆宾王草檄讨罪
- 第11回 改国号女主称尊 违君召怀僧丧身
- 第12回 释情痴夫妇感恩 伸义讨兄弟被戮
- 第13回 结彩楼嫔御评诗 游灯市帝后行乐
- 第14回 鸩昏主竟同儿戏 斩逆后大快人心
- 第15回 上皇难庇恶公主 张说不及死姚崇
- 第16回 江采萍恃爱追欢 杨玉环承恩夺宠
- 第17回 禄山入宫见妃子 力士沿街觅状元
- 第18回 纵嬖宠洗儿赐钱 惑君王对使剪发
- 第19回 谪仙应诏答番书 力士进谗议雅调
- 第20回 逍遥学士识英雄 误用番人作藩镇
- 第21回 幻作戏屏上婵娟 小游仙空中音乐
- 第22回 公远预寄蜀当归 禄山请用番将士
- 第23回 长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楼通宵欢宴
- 第24回 雪衣女诵经得度 赤心儿欺主作威
- 第25回 安禄山范阳造反 封常清东京募兵
- 第26回 唐明皇梦中见鬼 雷万春都下寻兄
- 第27回 矢忠贞真卿起义 遭疑忌舒翰丧师
- 第28回 延秋门君臣奔窜 马嵬驿兄妹伏诛
- 第29回 留灵武储君践位 陷长安逆贼肆凶
- 第30回 凝碧池乐工殉节 普施寺摩诘吟诗
- 第31回 安禄山屠肠殒命 南霁云啮指乞师
- 第32回 李暮石上逢怪虎 老翁船中惊蛟龙
- 第33回 郭令公上表报恩 广平王立功奏绩
- 第34回 达奚盈盈续旧好 江采萍妃返故宫
- 第35回 得画像上皇题诗 遗锦袜老妪获钱
- 第36回 赦反侧君念臣恩 了前缘人同花谢
- 第37回 迁西内离间父子 遣鸿都结证隋唐
『混唐后传』第25回 安禄山范阳造反 封常清东京募兵
- 本章共 2.5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6-04
却说玄宗恨禄山,杨妃没奈何,只得劝解:“禄山原系番人,不知礼数。又平日过蒙陛下恩宠,待之如家人孺子,未免习成骄傲之性,故不觉一时狂肆。他前日表情献马,或原无反意。现今他有儿子在京,结婚宗室。他若在外谋为不轨,难道竟不顾其子孙?”原来禄山长子名庆宗,次子名庆绪。那庆宗聘宗室之女荣义郡主为配。因此禄山出镇范阳时,留他在京就婚,尚未归范阳,故杨妃以此为解。玄宗听了,暗想:“如今可着安庆宗上书于其父,要他入朝谢罪,看他来不来,便可知其心矣。”遂命高力士谕意于安庆宗,作速写书,遣使送往范阳去。庆宗领旨,随即写下一书,呈过御览,即日遣使赍去。只道禄山见书自然便来,谁知杨国忠恐怕禄山看了儿子的书真个入京来,朝廷必要留他在京,暗想:“他有宫中线索必然重用,夺宠争权,老大不便。不如早早弄他反了,既可以实我之言,又永绝了与我争权之人,岂不甚妙。”时有禄山的门客李超寓在京中,国忠诬他打点关节,遣人捕送御使台狱,按治处死,欲使禄山危疑不自安。又密差心腹人,星夜潜往范阳,一路散布流言说天子以安节度轻亵诏书,侮慢天使,又察出他交通宫禁的私事,十分大怒,已将其子安庆宗拘囚在宫,勒令写书,诱他父亲入朝谢罪,便要把他父子来杀了。禄山闻此流言,甚是惊疑。不一日,果然安庆宗有书信来到,禄山忙拆书观看。其略云:
前者大人表请献马,天子甚善忠悃。只因部送人多,恐有骚扰,故谕令暂缓,初无它意。及诏使回奏,深以大人简忽天言为可怪。幸天子宽仁,不即督过。大人宜便星驰入朝谢罪,则上下猜嫌尽释,谗口无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岂不美哉。况男婚事已毕,渴思仰睹慈颜,少申子妇孝敬之意。书到日,希即命驾。
禄山看毕,问来使道:“吾儿无恙否?”使者道:“奴出京时,大爷安然无事。但于路途之间,闻说门客李超犯罪下狱。又闻人传说,近日宫里有什么事情发觉了,大爷已被朝廷拘禁在那里,未知此言何来?”禄山道:“我这里也是恁般传说,此言必有来由。”又密问道:“你来时,贵妃娘娘可有甚密旨着你传来么?”使者道:“贵妃娘娘没有什么旨意。”禄山闻说,愈加惊疑。看官,你道杨妃时常有私信往来,如何这番偏没有?盖因安庆宗遵奉上命,立刻写书遣使,杨妃不便夹带私书。心中虽欲禄山入京相叙,只恐他身入樊笼被人暗算。因欲密遣心腹内侍寄书与禄山,叫他且勿亲自来京,只急急上表谢罪便了。书已写就,怎奈杨国忠移檄范阳,一路关津驿递所在,说边防宜慎,须严察往来行人,稽查奸细。杨妃探知此信,恐怕嫌疑是非之际,倘有泄露,非同小可,因此迟疑,未即遣使。
这边安禄山不见杨妃有密信,只道宫中私事发觉了。若果发觉,察出私情之事,这便无可解救,其势不得不反了。遂与部下心腹严庄、高尚、阿史那承庆等三人密谋作乱,商议明日如此如此。到了次日,号召部下大小将士,毕集于府中。禄山戎服带剑,出坐堂上,却诈为天子敕书一道出之袖中。传示诸将道:“昨日有人传到皇帝密敕,着我安禄山统兵入朝,诛讨奸相杨国忠。公等便当助我,前去扫清君侧之恶。功成之后,爵赏非轻。”诸将闻言,愕然失色,不敢作声。严庄、高尚、阿史那承庆三人按剑而起,对着众人厉声道:“天子既有密敕,自应奉敕行事,谁敢不遵?”禄山亦按剑厉声道:“有不遵者,即治以军法。”诸将素畏禄山凶威,又见严庄等已出力相助,便都不敢异言。禄山遂发所部十五万众,反于范阳。即日大飨军将士,令贾循守范阳,吕知海守平卢,高秀岩守大同,其余诸将俱引兵而南。此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事也。
原来,当初宰相张九龄在朝之时,曾说“安禄山有反相,若不除之,必为后患”。玄宗不以为然。那知他今日确为国家祸患。当日安禄山反叛,引兵南下,声势甚张。那时海内承平已久,百姓累世不见兵革。猝然闻知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一路州县,望风瓦解;地方文武官员,无有能拒之者。禄山以太原留守杨光翙依附杨国忠,又为同族,欲先杀之。乃一面发出大队人马,一面遣部将何千年、高邈引二十余骑,托言献射手,乘驿至太原。因光翙尚未知禄山反信,只道范阳有使臣经过,出城迎之,却被劫掳去,解到禄山军前杀了。
玄宗初闻禄山已反,还犹未信,及闻杨光翙被杀于太原,方知禄山真反,大惊大怒。杨妃也惊得呆了。玄宗召集朝臣,共议其事,众论不一,也有说该剿的,也有说该抚的。唯有杨国忠洋洋得意道:“此奴久萌反志,臣早已窥见其肺腑。故屡渎天听,今日乃知臣言之不谬也。”玄宗道:“番奴背叛,罪不容诛,今当何以御之?”国忠大言道:“陛下勿忧,今反者只禄山一人,其余将士都不欲反,特为禄山所逼耳。朝廷只须遣一旅之师,声罪致讨,不旬日间,定当传旨京师,何足多虑。”玄宗信其言,遂不以为意。那安庆宗闻其父反,一时大惊,只得肉袒自缚,诣阙待罪。玄宗怜他是宗室之婿,意欲赦之。杨国忠奏道:“禄山久蓄异志,陛下不即诛之,致有今日之叛。庆宗乃叛人之子,法不可贷,岂容留此逆孽,以为后患。”玄宗准奏,传旨将安庆宗处死。国忠又劝玄宗,并将其妻荣义郡主亦赐自尽。
其时适有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奏事,玄宗问以讨贼方略。那封常清是个志小言大的人,便率意奏道:“陛下不必过虑,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发仓廪,招募骁勇,击此逆贼,计日取其首,献于阙下。”玄宗大喜,遂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即日赴东京,募兵讨贼,听许便宜行事。
封常清奉旨,星夜至东京,动支仓库钱粮,出榜招募勇士。一时应募者如市,旬日之间,募得六万余人。皆市井白徒,并非能战之士。又探听得禄山兵马强壮,是个劲敌,方自悔不该大言于朝。今已身当重任,无可推诿,只得率众断河阳桥,以为守御之备。玄宗又命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统陈留等十三郡,与封常清互为声援。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