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編選者序
- 第一編《佛學通論》
- ├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 ├ 附︰佛法為今時所必需
- ├ 附︰歐陽競無先生答梅君書
- ├ 唯識抉擇談
- ├ 心學大意
- ├ 《內學》敘言
- ├ 辨方便與僧制
- ├ 辨虛妄分別
- ├ 辨二諦三性
- ├ 附︰解惑四則
- ├ 辨唯識法相
- └ 附︰解惑二則
- 第二編《佛教教育》
- ├ 支那內學院研究會開會辭
- ├ 法相大學特科開學講演
- ├ 今日之佛法研究
- ├ 談內學研究
- ├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師訓第一
- ├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悲訓第二
- └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教訓第三
- 第三編《佛典研究》
- ├ 《瑜伽師地論》敘卷上
- ├ 《瑜伽師地論》敘卷下
-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一
-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二
-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三
-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四
- ├ 《藏要》第一輯敘
- ├ 《藏要》第二輯敘
- ├ 《維摩詰所說經》敘
- ├ 贈友《藏要》
- ├ 支那內學院經版圖書展覽緣起
- ├ 《經論斷章讀》敘
- └ 精刻大藏經緣起
- 第四編《論佛學書》
- ├ 《心經》讀
- ├ 與章行嚴書
- ├ 覆陳伯嚴書
- ├ 覆魏斯逸書
- ├ 答熊子真書
- ├ 覆歐陽浚明書
- ├ 答陳真如書(二則)
- ├ 與李正剛書
- └ 覆梅擷芸書(七則)
- 第五編《儒學通論》
- ├ 夏聲說
- ├ 孔佛
- └ 孔佛概論之概論
- 第六編《儒典研究》
- ├ 《論語十一篇讀》敘
- ├ 《孟子十篇讀》敘
- ├ 《中庸讀》敘
- ├ 《大學王注讀》敘
- ├ 附︰讀《大學》十義
- ├ 《心史》序
- ├ 《孟子課》敘
- ├ 《論語課》敘
- ├ 《毛詩課》敘
- └ 《中庸》傳
- 第七編《論儒學書》
- ├ 與陶 士書(四則)
- ├ 覆張溥泉書
- ├ 跋《中庸傳》寄諸友
- └ 覆蒙文通書
- 第八編《人物行狀》
- ├ 歐陽東泅斃哀紀碑
- ├ 楊仁山居土傳
- └ 附︰親教師歐陽先生事略
『悲愤而后有学』《經論斷章讀》敘
- 本章共 619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法海難言,汪洋淵懿。學者嘗以易解文字囑請抉擇,而苦無專籍。因思方便,于諸經論節取雜集,期不背乎《般若》、《瑜伽》,以應其求。凡十五章,名之曰《經論斷章讀》。《左傳》賦詩斷章,予取所求,蓋斯意也。
舍生死身而取法身,猶儒者義利之辨,入德之門,如是讀《維摩》之〈方便〉、《密嚴》之〈胎藏生〉二品。
如何能舍生死身,以解空法故,如是讀《智論?十喻》。不能倏然與空相應,方便先觀無常,數息以定心,不淨以入境。龍樹稱法中甘露門也,如是讀《般若?念住品》。定根于戒而成于慧,最初三皈,念佛、法、僧;三學之戒,念戒、舍、天;定,念息、死;如是讀《智論?八念》。
三學之慧,般若真諦,瑜伽俗諦,如是讀《大般若?空性品》、《智論?般若波羅蜜》、《瑜伽?勝義伽他》。
實相為無上菩提,方便為一切種智,佛之知見,方便為究竟,如是讀《法華?方便品》。一乘絕唱,在不舍離一切眾生,一百四十一當愿眾生,信行位也;觀察身語意業,佛法僧戒皆不可得,而勤修十智,住位行也;皆地前行也,如是讀《華嚴》〈淨行品〉、〈梵行品〉。
地上菩薩,自在無礙行,如是讀《華嚴?十忍品》。佛前佛後,皆本一行,如是讀《華嚴?普賢行愿品》。
學佛所在,在決定死心,如是讀《金光明》舍身飼虎故事。學佛所忌,忌決定死法,如是讀《大涅 》阿 世王故事。探驪取珠,掃賊殄渠,何駭怪之有,何不可思議之有﹗?
民國二十八年(1939)歐陽漸敘于江津支那內學院蜀院
(選自《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二十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