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宋词鉴赏辞典·前言
- 王禹偁词作鉴赏
- 寇准词作鉴赏
- 钱惟演词作鉴赏
- 陈尧佐词作鉴赏
- 潘阆词作鉴赏
- 林逋词作鉴赏
- 杨亿词作鉴赏
- 陈亚词作鉴赏
- 夏竦词作鉴赏
- 范仲淹词作鉴赏
- 柳永词作鉴赏
- 张先词作鉴赏
- 晏殊词作鉴赏
- 张昪词作鉴赏
- 石延年词作鉴赏
- 李冠词作鉴赏
- 宋祁词作鉴赏
- 梅尧臣词作鉴赏
- 叶清臣词作鉴赏
- 欧阳修词作鉴赏
- 王琪词作鉴赏
- 解昉词作鉴赏
- 韩琦词作鉴赏
- 杜安世词作鉴赏
- 李师中词作鉴赏
- 蔡挺词作鉴赏
- 司马光词作鉴赏
- 韩缜词作鉴赏
- 阮逸女词作鉴赏
- 王安石词作鉴赏
- 章楶词作鉴赏
- 王安国词作鉴赏
- 孙洙词作鉴赏
- 晏几道词作鉴赏
- 王观词作鉴赏
- 张舜民词作鉴赏
- 魏夫人词作鉴赏
- 王诜词作鉴赏
- 苏轼词作鉴赏
- 李之仪词作鉴赏
- 舒亶词作鉴赏
- 黄裳词作鉴赏
- 王雱词作鉴赏
- 黄庭坚词作鉴赏
- 晁端礼词作鉴赏
- 李元膺词作鉴赏
- 朱服词作鉴赏
- 刘弇词作鉴赏
- 时彦词作鉴赏
- 秦观词作鉴赏
- 米芾词作鉴赏
- 李甲词作鉴赏
- 赵令畤词作鉴赏
- 贺铸词作鉴赏
- 仲殊词作鉴赏
- 晁补之词作鉴赏
- 张耒词作鉴赏
- 周邦彦词作鉴赏
- 李廌词作鉴赏
- 阮阅词作鉴赏
- 赵企词作鉴赏
- 谢逸词作鉴赏
- 晁冲之词作鉴赏
- 苏庠词作鉴赏
- 毛滂词作鉴赏
- 司马槱词作鉴赏
- 谢薖词作鉴赏
- 惠洪词作鉴赏
- 谢克家词作鉴赏
- 秦湛词作鉴赏
- 徐俯词作鉴赏
- 王安中词作鉴赏
- 叶梦得词作鉴赏
- 刘一让词作鉴赏
- 汪藻词作鉴赏
- 曹组词作鉴赏
- 万俟咏词作鉴赏
- 田为词作鉴赏
- 徐伸词作鉴赏
- 陈克词作鉴赏
- 朱敦儒词作鉴赏
- 慕容岩卿妻词作鉴赏
- 周紫芝词作鉴赏
- 赵佶词作鉴赏
- 李祁词作鉴赏
- 李纲词作鉴赏
- 何籀词作鉴赏
- 廖世美词作鉴赏
- 李清照词作鉴赏
- 吕本中词作鉴赏
- 胡世将词作鉴赏
- 赵鼎词作鉴赏
- 向子諲词作鉴赏
- 李持正词作鉴赏
- 幼卿词作鉴赏
- 蒋兴祖女词作鉴赏
- 洪皓词作鉴赏
- 蔡伸词作鉴赏
- 李重元词作鉴赏
- 李玉词作鉴赏
- 吴淑姬词作鉴赏
- 乐婉词作鉴赏
- 聂胜琼词作鉴赏
- 王以宁词作鉴赏
- 陈与义词作鉴赏
- 张元幹词作鉴赏
- 吕渭老词作鉴赏
- 王之道词作鉴赏
- 董颖词作鉴赏
- 朱翌词作鉴赏
- 鲁逸仲词作鉴赏
- 刘子翬词作鉴赏
- 胡铨词作鉴赏
- 岳飞词作鉴赏
- 孙道绚词作鉴赏
- 李石词作鉴赏
- 康与之词作鉴赏
- 曾觌词作鉴赏
- 黄公度词作鉴赏
- 葛立方词作鉴赏
- 吴淑姬词作鉴赏
- 洪适词作鉴赏
- 韩元吉词作鉴赏
- 朱淑真词作鉴赏
- 侯寘词作鉴赏
- 赵彦端词作鉴赏
- 王千秋词作鉴赏
- 李吕词作鉴赏
- 姚宽词作鉴赏
- 洪迈词作鉴赏
- 绍兴太学生词作鉴赏
- 袁去华词作鉴赏
- 陆淞词作鉴赏
- 向滈词作鉴赏
- 曹冠词作鉴赏
- 管鉴词作鉴赏
- 陆游词作鉴赏
- 唐琬词作鉴赏
- 传陆游妾词作鉴赏
- 蜀妓词作鉴赏
- 范成大词作鉴赏
- 游次公词作鉴赏
- 王质词作鉴赏
- 杨万里词作鉴赏
- 朱熹词作鉴赏
- 严蕊词作鉴赏
- 张孝祥词作鉴赏
- 赵长卿词作鉴赏
- 京镗词作鉴赏
- 王炎词作鉴赏
- 杨冠卿词作鉴赏
- 辛弃疾词作鉴赏
- 程垓词作鉴赏
- 石孝友词作鉴赏
- 赵师侠词作鉴赏
- 陈亮词作鉴赏
- 杨炎正词作鉴赏
- 章良能词作鉴赏
- 张鎡词作鉴赏
- 刘过词作鉴赏
- 姜夔词作鉴赏
- 汪莘词作鉴赏
- 崔与之词作鉴赏
- 吴琚词作鉴赏
- 杜旟词作鉴赏
- 刘仙伦词作鉴赏
- 赵昂词作鉴赏
- 韩淲词作鉴赏
- 俞国宝词鉴赏
- 程珌词作鉴赏
- 郑域词作鉴赏
- 戴复古词作鉴赏
- 黄简词作鉴赏
- 史达祖词作鉴赏
- 高观国词作鉴赏
- 魏了翁词作鉴赏
- 李从周词作鉴赏
- 卢祖皋词作鉴赏
- 洪咨夔词作鉴赏
- 王埜词作鉴赏
- 曹豳词作鉴赏
- 周文璞词作鉴赏
- 韩疁词作鉴赏
- 孙惟信词作鉴赏
- 岳珂词作鉴赏
- 黄机词作鉴赏
- 严羽词作鉴赏
- 严仁词作鉴赏
- 张辑词作鉴赏
- 葛长庚词作鉴赏
- 刘克庄词作鉴赏
- 赵以夫词作鉴赏
- 郑觉斋词作鉴赏
- 张榘词作鉴赏
- 华岳词作鉴赏
- 赵希逢词作鉴赏
- 吴渊词作鉴赏
- 李好古词作鉴赏
- 哀长吉词作鉴赏
- 冯去非词作鉴赏
- 吴潜词作鉴赏
- 淮上女词作鉴赏
- 黄孝迈词作鉴赏
- 周晋词作鉴赏
- 陈东甫词作鉴赏
- 李曾伯词作鉴赏
- 方岳词作鉴赏
- 萧泰来词作鉴赏
- 许棐词作鉴赏
- 李昂英词作鉴赏
- 吴文英词作鉴赏
- 潘牥词作鉴赏
- 洪王茶词作鉴赏
- 章谦亨词作鉴赏
- 李彭老词作鉴赏
- 李莱老词作鉴赏
- 李演词作鉴赏
- 黄昇词作鉴赏
- 陈郁词作鉴赏
- 张枢词作鉴赏
- 家铉翁词作鉴赏
- 罗椅词作鉴赏
- 张绍文词作鉴赏
- 吴大有词作鉴赏
- 陈人杰词作鉴赏
- 陈允平词作鉴赏
- 文及翁词作鉴赏
- 谢枋得词作鉴赏
- 赵闻礼词作鉴赏
- 曹邍词作鉴赏
- 赵汝茪词作鉴赏
- 江开词作鉴赏
- 刘辰翁词作鉴赏
- 张林词作鉴赏
- 蜀中妓词作鉴赏
- 周密词作鉴赏
- 张炎词作鉴赏
- 王炎午词作鉴赏
- 刘将孙词作鉴赏
- 徐一切词作鉴赏
- 无名氏词作鉴赏
- 郑文妻词作鉴赏
- 吴城小龙女词作鉴赏
- 萧观音词作鉴赏
- 吴激词作鉴赏
- 蔡松年词作鉴赏
- 完颜亮词作鉴赏
- 蔡珪词作鉴赏
- 赵可词作鉴赏
- 刘著词作鉴赏
- 王寂词作鉴赏
- 邓千江词作鉴赏
- 刘迎词作鉴赏
- 党怀英词作鉴赏
- 王庭筠词作鉴赏
- 完颜词作鉴赏
- 王礀词作鉴赏
- 赵秉文词作鉴赏
- 许古词作鉴赏
- 完颜璟词作鉴赏
- 辛愿词作鉴赏
- 王渥词作鉴赏
- 张中孚词作鉴赏
- 李俊民词作鉴赏
- 元好问词作鉴赏
- 段克己词作鉴赏
- 段成己词作鉴赏
- 朱嗣发词作鉴赏
- 文天祥词作鉴赏
- 邓剡词作鉴赏
- 杨佥判词作鉴赏
- 汪元量词作鉴赏
- 王清惠词作鉴赏
- 袁正真词作鉴赏
- 金德淑词作鉴赏
- 詹玉词作鉴赏
- 王沂孙词作鉴赏
- 仇远词作鉴赏
- 褚生词作鉴赏
- 徐君宝妻词作鉴赏
- 王易简词作鉴赏
- 唐珏词作鉴赏
- 蒋捷词作鉴赏
- 醴陵士人词作鉴赏
- 陈德武词作鉴赏
『宋词鉴赏辞典』杜安世词作鉴赏
- 本章共 3.2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5
生平简介
「杜安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二OO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
●菩萨蛮
杜安世
游丝欲堕还重上,春残日永人相望。
花共燕争飞,青梅细雨枝。
离愁终未解,忘了依前。
拟待不寻思,则眠梦见伊。
杜安世词作鉴赏
这首闺怨词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含蓄委婉,独具特色。
起笔“游丝欲堕还重上”,词人就抓住空中飘摇不定的“游丝”来大做文章,是颇具匠心的。“游丝”,也就是“睛丝”、“飞丝”、“烟丝”,是一种虫类吐出的极细的丝缕,飘浮空气之中,如果天气睛朗,阳光璀灿,有时还可发现这种“游丝”空中闪着水晶般透明的耀眼的光泽。作者通过这一细微的事物反映出痴情少女内心的微妙的波动,反映出这位少女对春天、对青春和对生活的热爱。此词“游丝”一句,含蓄曲折,一语双关。它表面上似写景,实际却写少女的心境,用的是“谐音隐语”手法。词里“游丝”,正是有意与“相思”的“思”字双关。这一句形象地说明,少女的相思之情跟天上飘飞不定的“游丝”一样,一忽儿,象是要坠落下来;一忽儿,又扶摇直上。刚刚平静下来的内心,也因此卷起了感情的涟漪。这不仅增强了词的韵味,同时它还把词中的景、事、情串接一起,使全词意境和谐完整。
第二句:“春残日永人相望”。说此情况下,“相望”的时间也随之增长了。“春残”,点明季节,春归而人未归。“日永”,白昼廷长。“花共燕争飞,青梅细雨枝”二句是对“春残”的补充,同时,它又是“人相望”的必然结果。虽然这位少女“相望”的是“人”,但因“人”千里之外,可望而不可及,她所能见到的便只能是落红伴着双飞的紫燕纷纷飘坠,是被雨滋润过的梅枝上的青青梅子。这两句还兼有映衬与象征作用。花落春归,燕已飞回,而人却杳无归期。
过片“离愁”二字,很自然地成为上下片转折过渡的关键,并具有画龙点睛的妙用。“离愁”与“游丝”上下呼应。“离愁”因有“游丝”的映衬而显得鲜明具体,“游丝”以“离愁”为内涵愈加显得充实。因之,即使相望很久,都未能冲淡她的“离愁”,故曰“终未解”。不仅如此,词人还补足一句:“忘了依前。”“忘了”二字之下省略了一个宾语,即末句的“伊”。即使你想方设法去忘却他,可他还是跟从前一样,清清楚楚地再现于你的眼前,再现于你的心头。
接着又写了两句:“拟待不寻思,刚眠梦见伊。”以申明此意。“不寻思”即“忘了”,“梦见伊”即“依前”。作者不是正面表达她渴望与所思之人梦中相会,而是以“拟待不寻思”先跌一笔,再以“刚眠梦见伊”点出正意,来一个否定之否定,运笔新奇,因而就更引人入胜。
这首词格调清新自然,情真意切,运思手法颇得民歌风韵,有语浅而意深之妙。
●卜算子
杜安世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
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
不语如痴醉。
我亦情多不忍闻。
怕和我、成憔悴。
杜安世词作鉴赏
这首词类白居易之《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象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抒情,妙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鹤冲天
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台榭绿阴浓,薰风细。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遥际。
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
窗外数修篁,寒相倚。
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杜安世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北宋前期词人杜安世的作品,词风与柳永相近,长铺叙,少粉饰,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
上片重点铺叙居住的环境和时序景致,也写出了环境中的人物。“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点出人物清明天气中的感受。清明是春分之后的一个节令,此时已入暮春,梅、杏、桃等花相继调谢,最容易引起思妇离人的愁怀。“愁如醉”,兼状愁人的内心感受和外表现。愁绪袭来,内心模模糊糊,外表则显现为表情呆滞。愁人是容易感到日长的,何况清明之后,白昼又确实是逐渐地长了起来,故曰“永日愁如醉”。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闺人所居住的环境。“台榭绿阴浓”至“新荷蔽”数句,活画出一幅春末夏初的园林美景。暖风轻拂;台榭的周围,绿树成荫;归来的燕子,新巢已经筑成;小小的池塘,长满了青青的荷叶。如此美景,“恰是逍遥际”,作者认为正是优游自地赏玩景物的好时光!但是却只“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词的抒情女主人公,一位肌肤柔软洁白的佳人披着件薄薄的夹衣,呆呆地站立那里。“半笼”两字,见出她披衣时的漫不经心;而开头“永日愁如醉”句已作了提示,这里作一呼应,写出她神情呆滞之状。另外,此处作者把写人和写景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优美的环境,衬托着美丽的闺人,恍如绿叶丛中簇拥着牡丹,相得益彰;同时环境和人物又构成了反衬:景物自佳而人物自愁,节奏并不协调,于是更显出了人物的愁绪之重。
下片着重写闺人的幽怨情怀和憔悴情态,但却从景物写起:“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这是以“红绡”比石榴花之红以状其美。石榴夏季开花,花常呈橙红色,故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诗云:“石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以红色的织物比石榴花,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作者看来是受到过白诗的启发的;其后苏东坡也有“石榴半吐红巾蹙”(《虞美人》)之句。文学上的继承借鉴而又有所变化,就是如此。这两句是继续写园林美景,词意更见错综。
“窗外数修篁”两句,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就是女主人公的窗外大概真的有几竿修竹;因为中国的园林中,竹子是必不可少的。虚写就是她并不一定真的去相倚;这里用了杜甫《佳人》诗中的意境:“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说明她也具有自怜幽独的怀抱而已。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人,其作用是从写景过渡到写人,而且本身已具有丰富的幽怨内涵。
紧接着上面两句,作者揭示了女主人公心灵幽怨满怀、行动呆滞,是因为“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意即有一个她关心的人,却难以相见,只能白白地盼望。这行文上是水到渠成的一笔,对女主人公的情怀、表现那么多,其原因也该有一个交代了。
结语三句:“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是对女主人公情态的进一步刻画,也是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补足性刻画。她深闺里行坐不安,形容憔悴,没有什么心思去梳妆打扮。经过了最后这几句的进一步刻画,一位因怀念远人而憔悴幽怨的闺中少妇的形象,呼之欲出了。
这首词,前片着重写景,后片着重写人,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即闺怨。这样,词的气脉就一气贯串,不枝不蔓,人物形象也渐趋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