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自叙
- 卷一·天人解·阴阳变化
- 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克
- 卷一·天人解·脏腑生成
- 卷一·天人解·气血原本
- 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
- 卷一·天人解·形体结聚
- 卷一·天人解·五官开窍
- 卷一·天人解·五气分主
- 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
- 卷一·天人解·五情缘起
- 卷一·天人解·精华滋生
- 卷一·天人解·糟粕传导
- 卷一·天人解·经脉起止
- 卷一·天人解·奇经部次
- 卷一·天人解·营气运行
- 卷一·天人解·卫气出入
- 卷二·六气解·六气解
- 卷二·六气解·六气名目
- 卷二·六气解·六气从化
- 卷二·六气解·六气偏见
- 卷二·六气解·本气衰旺
- 卷二·六气解·厥阴风木
- 卷二·六气解·少阴君火
- 卷二·六气解·少阳相火
- 卷二·六气解·太阴湿土
- 卷二·六气解·阳明燥金
- 卷二·六气解·太阳寒水
- 卷二·六气解·六气治法
- 卷三·脉法解·脉法解
- 卷三·脉法解·寸口脉法
- 卷三·脉法解·寸口人迎脉法
- 卷三·脉法解·三部九候脉法
- 卷三·脉法解·脏腑脉象
- 卷三·脉法解·四时脉体
- 卷三·脉法解·真藏脉义
- 卷三·脉法解·浮沉大小
- 卷三·脉法解·二十四脉
- 卷四·劳伤解·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中气
- 卷四·劳伤解·阴阳
- 卷四·劳伤解·阴虚
- 卷四·劳伤解·阳虚
- 卷四·劳伤解·阴脱
- 卷四·劳伤解·阳脱
- 卷四·劳伤解·精神
- 卷四·劳伤解·神惊
- 卷四·劳伤解·精遗
- 卷四·劳伤解·气血
- 卷四·劳伤解·气滞
- 卷四·劳伤解·气积
- 卷四·劳伤解·血瘀
- 卷四·劳伤解·血脱
- 卷四·劳伤解·衄血
- 卷四·劳伤解·吐血
- 卷四·劳伤解·便血
- 卷四·劳伤解·溺血
- 卷五·杂病解上·杂病解
- 卷五·杂病解上·鼓胀根原
- 卷五·杂病解上·噎膈根原
- 卷五·杂病解上·反胃根原
- 卷五·杂病解上·消渴根原
- 卷五·杂病解上·颠狂根原
- 卷五·杂病解上·痰饮根原
- 卷五·杂病解上·咳嗽根原
- 卷五·杂病解上·肺痈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腹痛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腰痛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奔豚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瘕疝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积聚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蛔虫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便坚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泄利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痢疾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淋沥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中风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历节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痉病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湿病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黄疸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暍病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霍乱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痎疟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伤风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齁喘根原
- 卷八·七窍解·七窍解
- 卷八·七窍解·耳目根原
- 卷八·七窍解·目病根原
- 卷八·七窍解·耳病根原
- 卷八·七窍解·鼻口根原
- 卷八·七窍解·鼻病根原
- 卷八·七窍解·口病根原
- 卷八·七窍解·舌病
- 卷八·七窍解·牙痛
- 卷八·七窍解·咽喉
- 卷八·七窍解·声音
- 卷九·疮疡解·疮疡解
- 卷九·疮疡解·痈疽根原
- 卷九·疮疡解·瘰疬根原
- 卷九·疮疡解·癞风根原
- 卷九·疮疡解·痔漏根原
- 卷十·妇人解·妇人解
- 卷十·妇人解·经脉根原
- 卷十·妇人解·杂病根原
- 卷十·妇人解·胎妊解
- 卷十·妇人解·产后根原
『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颠狂根原
- 本章共 837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颠狂者,即惊悸之重病也。肝为木,其气风,其志怒,其声呼。心为火,其气热,其志喜,其声言。肺为金,其气燥,其志悲,其声哭。肾为水,其气寒,其志恐,其声呻。脾为土,其气湿,其志忧,其声歌。气之方升而未升则怒,已升则为喜,气之方降而未降则悲,已降则为恐。盖陷于重渊之下,志意幽沦,是以恐作。方其半陷,则凄凉而为悲,悲者,恐之先机也。升于九天之上,神气畅达,是以喜生。方其半升,则拂郁而为怒,怒者,喜之未遂也。
凡人一藏之气偏盛,则一藏之志偏见,而一藏之声偏发。颠病者,安静而多悲恐,肺肾之气旺也;狂病者,躁动而多喜怒,肝心之气旺也。肺肾为阴,肝心为阳,二十难曰:重阴者颠,重阳者狂,正此义也。而金水之阴旺,则因于阳明之湿寒;木火之阳盛,则因于太阴之湿热。缘胃土右降,金水所从而下行,湿则不降,金水右滞而生寒,金旺则其志悲,水旺则其志恐也。脾土左升,木火所从而上行,湿则不升,木火左郁而生热,木旺则其志怒,火旺则其志喜也。湿寒动则寝食皆废,悲恐俱作,面目黄瘦,腿膝清凉,身静而神迷,便坚而溺涩,此皆金水之旺也。湿热动则眠食皆善,喜怒兼生,面目红肥,臂肘温暖,身动而神慧,便调而水利,此皆木火之旺也。
颠缘于阴旺,狂缘于阳旺。阴阳相判,本不同气,而颠者历时而小狂,狂者积日而微颠。阳胜则狂生,阴复则颠作,胜复相乘而颠狂迭见,此其阴阳之俱偏者也。
苓甘姜附龙骨汤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茯苓三钱 麦冬三钱,去心 龙骨三钱 牡蛎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有痰者,加蜀漆。
治颠病悲恐失正者。
丹皮柴胡犀角汤
丹皮三钱 柴胡三钱 犀角一钱,研汁 生地三钱 芍药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炙
煎大半杯,温服。
有痰者,加蜀漆。
治狂病喜怒乖常者。
劳伤中气,土湿木郁,则生惊悸。湿旺痰生,迷其神智,喜怒悲恐,缘情而发,动而失节,乃病颠狂。颠狂之家,必有停痰。痰者,颠狂之标,湿者,颠狂之本。颠起于惊,狂生于悸,拔本塞原之法,不在痰。若宿痰胶固,以瓜蒂散上下涌泄,令脏腑上下清空,然后燥土泻湿,以拔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