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引子 包待制出身源流
- 第一回 判焚永州之野庙
- 第二回 判革猴节妇坊牌
- 第三回 访察除妖狐之怪
- 第四回 止狄青家之花妖
- 第五回 辨心如金石之冤
- 第六回 判妒妇杀子之冤
- 第七回 行香请天诛妖妇
- 第八回 判奸夫误杀其妇
- 第九回 判奸夫窃盗银两
- 第十回 判贞妇被污之冤
- 第十一回 判石牌以追客布
- 第十二回 辨树叶判还银两
- 第十三回 为众伸冤刺狐狸
- 第十四回 获妖蛇除百谷灾
- 第十五回 出兴福罪捉黄洪
- 第十六回 密捉孙赵放龚人
- 第十七回 伸黄仁冤斩白犬
- 第十八回 神判八旬通奸事
- 第十九回 还蒋钦谷捉王虚
- 第二十回 伸兰女婴媸冤捉和尚
- 第二十一回 灭苦株贼伸客冤
- 第二十二回 钟馗证元弼绞罪
- 第二十三回 获学吏开国材狱
- 第二十四回 判停妻再娶充军
- 第二十五回 配弘禹决王婆死
- 第二十六回 秦氏还魂配世美
- 第二十七回 拯判明合同文字
- 第二十八回 判中立谋夫占妻
- 第二十九回 判刘花园除三怪
- 第三十回 贵善冤魂明出现
- 第三十一回 锁大王小儿还魂
- 第三十二回 失银子论五里牌
- 第三十三回 枷城隍拿捉妖精
- 第三十四回 断瀛州监酒之赃
- 第三十五回 鹊鸟亦知诉其冤
- 第三十六回 孙宽谋杀董顺妇
- 第三十七回 阿柳打死前妻子
- 第三十八回 王万谋并客人财
- 第三十九回 晏实许氏谋杀夫
- 第四十回 斩石鬼盗瓶之怪
- 第四十一回 妖僧感摄善王钱
- 第四十二回 屠夫谋黄妇首饰
- 第四十三回 雪廨后池蛙之冤
- 第四十四回 金鲤鱼迷人之异
- 第四十五回 除恶僧理索氏冤
- 第四十六回 断谋劫布商之冤
- 第四十七回 笞孙仰雪张虚冤
- 第四十八回 东京判斩赵皇亲
- 第四十九回 当场判放曹国舅
- 第五十回 琴童代主人伸冤
- 第五十一回 包公智捉白猴精
- 第五十二回 重义气代友伸冤
- 第五十三回 义妇为前夫报仇
- 第五十四回潘用中奇遇成姻
- 第五十五回 断江侩而释鲍仆
- 第五十六回 杖奸僧决配远方
- 第五十七回 续姻缘而盟旧约
- 第五十八回 决戮五鼠闹东京
- 第五十九回 东京决判刘驸马
- 第六十回 究巨蛙井得死尸
- 第六十一回 证盗而释谢翁冤
- 第六十二回 汴京判就胭脂记
- 第六十三回 判僧行明前世
- 第六十四回 决淫妇谋害亲夫
- 第六十五回 决狐精而开何达
- 第六十六回 决李宾而开念六
- 第六十七回 决袁仆而释杨
- 第六十八回 决客商而开张狱
- 第六十九回 旋风鬼来证冤枉
- 第七十回 枷判官监令证冤
- 第七十一回 证儿童捉谋人贼
- 第七十二回 除黄郎兄弟刁恶
- 第七十三回 包拯断斩赵皇亲
- 第七十四回 断斩王御史之赃
- 第七十五回 仁宗皇帝认亲母
- 第七十六回 阿吴夫死不分明
- 第七十七回 判阿杨谋杀前夫
- 第七十八回 两家愿指腹为婚
- 第七十九回 勘判李吉之死罪
- 第八十回 断濠州急脚王真
- 第八十一回 断劾张转运之罪
- 第八十二回 劾儿子为官之虐
- 第八十三回 判张妃国法失仪
- 第八十四回 判赵省沧州之军
- 第八十五回 决秦衙内之斩罪
- 第八十六回 石哑子献棒分财
- 第八十七回 瓦盆子叫屈之异
- 第八十八回 老犬变夫主之怪
- 第八十九回 刘婆子诉论猛虎
- 第九十回 柳芳冤魂抱虎头
- 第九十一回 卜安割牛舌之异
- 第九十二回 断鲁郎势焰之害
- 第九十三回 潘秀误了花羞女
- 第九十四回 花羞还魂累李辛
- 第九十五回 包公花园救月蚀
- 第九十六回 赌钱论注禄判官
- 第九十七回 陈长者误失银盆
- 第九十八回 白禽飞来报冤枉
- 第九十九回 一捻金赠太平钱
- 第一百回 劝戒买纸钱之客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九十回 柳芳冤魂抱虎头
- 本章共 1.0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妓女冤魂居驿舍,包公伸究奏朝廷。
条条律法真奇异,千载生祠感庶民。
传说包公判白犬之精怪,除却南山之猛虎,令公吏将虎头挂在衙前号令。一伏时间,忽有一女子,年方二八,容貌妖娇,抱取虎头哀号而哭。众人皆骇然,诸吏即忙通报入府中,拯即差人唤之。诸吏向前,其女子忽然化作一阵旋风,但见烟雾蒙蒙,飞上天而去。有诗为证:
八载冤魂未获伸,一时腾化甚骇人。
包公竟究无私屈,死者舒眉洗旧尘。
诸吏回报于拯,拯云:"此必冤异。"即差黄胜、李宝二公人追逐,看此怪风从哪里止。黄胜、李宝领台旨追至三十里,忽见飘下一驿舍中,更无形迹,二人遂去驿中根寻,见一新坟。二人掘开,坟中但见有一棺木,埋藏一女人在内。黄、李看得明白,具呈回报。拯思量必是冤枉事,便差人唤过妓女李琼仙吩咐云:"尔去驿中与死人同睡,如果是冤枉,必能托梦报知。若得其实,回来重赏于尔。"琼仙不敢推辞,只得到驿舍中与女尸同寝。其夜果梦一女子前来哭言:"妾姓柳名芳,住居太原,身为官妓。卫州有一人姓郑名从,为推官,罢任经过家中,因见妾善讴歌,遂挈妾同归。
一日推官出外,县君潘氏心怀妒忌,逐去暗室中将妾殴打,一时闷绝而死。及推官回知,问妾身死之由。潘氏但告道妾因不愿为大人之妾,自缢身死。埋没于今八年,幸遇判府清明,因杀虎伤人事,感动幽冥,妾故抱虎头以诉冤枉耳。即今郑从见任沧州佥判,望判府特为伸雪此冤。"言讫再拜而去。琼仙梦觉起来,尽记柳芳言语,一些不忘。即日回报府衙,将夜来柳芳所诉言语,遂一告知于拯。拯随即差值堂公人孙佐武急持文牒,前去沧州追郑从、潘氏一同理对。佐武二人领了文牒,径至沧州,直入衙中见郑从,袖中将出公文云:"包判府有旧冤枉事,请公理对。"郑从见文牒讫,仓皇惊怖,苦不肯行。
佐武逼之云:"包公钧旨,谁敢违逆?恐得罪不便。"郑从不得已,遂同潘氏而行。在路数日,迤逦行至府衙。郑从请见拯,有听事吏传报云:"判府台旨,见得郑从违条有碍,不可相见。"便押入狱中,着令司吏根勘。有诗为证:
天理昭然报应明,冤情含苦著其灵。
如何千古公平论,至此犹扬包相神。
却说潘氏被狱吏苦楚,受忍不过,只得招认打死柳芳之情。次日,狱吏将招由呈于拯,拯令叠成文卷,申奏朝廷。不一月,朝廷敕旨下来,当厅宣示:"潘氏不合故杀柳芳,法当弃市,但以芳是娟家女为妾,减等免死,该杖一百,配于同州路,永不得相聚。郑从无罪,释放宁家。"此其事皆因虎而明白,所谓判一即知三也。包公之神,于此尤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