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引子 包待制出身源流
- 第一回 判焚永州之野庙
- 第二回 判革猴节妇坊牌
- 第三回 访察除妖狐之怪
- 第四回 止狄青家之花妖
- 第五回 辨心如金石之冤
- 第六回 判妒妇杀子之冤
- 第七回 行香请天诛妖妇
- 第八回 判奸夫误杀其妇
- 第九回 判奸夫窃盗银两
- 第十回 判贞妇被污之冤
- 第十一回 判石牌以追客布
- 第十二回 辨树叶判还银两
- 第十三回 为众伸冤刺狐狸
- 第十四回 获妖蛇除百谷灾
- 第十五回 出兴福罪捉黄洪
- 第十六回 密捉孙赵放龚人
- 第十七回 伸黄仁冤斩白犬
- 第十八回 神判八旬通奸事
- 第十九回 还蒋钦谷捉王虚
- 第二十回 伸兰女婴媸冤捉和尚
- 第二十一回 灭苦株贼伸客冤
- 第二十二回 钟馗证元弼绞罪
- 第二十三回 获学吏开国材狱
- 第二十四回 判停妻再娶充军
- 第二十五回 配弘禹决王婆死
- 第二十六回 秦氏还魂配世美
- 第二十七回 拯判明合同文字
- 第二十八回 判中立谋夫占妻
- 第二十九回 判刘花园除三怪
- 第三十回 贵善冤魂明出现
- 第三十一回 锁大王小儿还魂
- 第三十二回 失银子论五里牌
- 第三十三回 枷城隍拿捉妖精
- 第三十四回 断瀛州监酒之赃
- 第三十五回 鹊鸟亦知诉其冤
- 第三十六回 孙宽谋杀董顺妇
- 第三十七回 阿柳打死前妻子
- 第三十八回 王万谋并客人财
- 第三十九回 晏实许氏谋杀夫
- 第四十回 斩石鬼盗瓶之怪
- 第四十一回 妖僧感摄善王钱
- 第四十二回 屠夫谋黄妇首饰
- 第四十三回 雪廨后池蛙之冤
- 第四十四回 金鲤鱼迷人之异
- 第四十五回 除恶僧理索氏冤
- 第四十六回 断谋劫布商之冤
- 第四十七回 笞孙仰雪张虚冤
- 第四十八回 东京判斩赵皇亲
- 第四十九回 当场判放曹国舅
- 第五十回 琴童代主人伸冤
- 第五十一回 包公智捉白猴精
- 第五十二回 重义气代友伸冤
- 第五十三回 义妇为前夫报仇
- 第五十四回潘用中奇遇成姻
- 第五十五回 断江侩而释鲍仆
- 第五十六回 杖奸僧决配远方
- 第五十七回 续姻缘而盟旧约
- 第五十八回 决戮五鼠闹东京
- 第五十九回 东京决判刘驸马
- 第六十回 究巨蛙井得死尸
- 第六十一回 证盗而释谢翁冤
- 第六十二回 汴京判就胭脂记
- 第六十三回 判僧行明前世
- 第六十四回 决淫妇谋害亲夫
- 第六十五回 决狐精而开何达
- 第六十六回 决李宾而开念六
- 第六十七回 决袁仆而释杨
- 第六十八回 决客商而开张狱
- 第六十九回 旋风鬼来证冤枉
- 第七十回 枷判官监令证冤
- 第七十一回 证儿童捉谋人贼
- 第七十二回 除黄郎兄弟刁恶
- 第七十三回 包拯断斩赵皇亲
- 第七十四回 断斩王御史之赃
- 第七十五回 仁宗皇帝认亲母
- 第七十六回 阿吴夫死不分明
- 第七十七回 判阿杨谋杀前夫
- 第七十八回 两家愿指腹为婚
- 第七十九回 勘判李吉之死罪
- 第八十回 断濠州急脚王真
- 第八十一回 断劾张转运之罪
- 第八十二回 劾儿子为官之虐
- 第八十三回 判张妃国法失仪
- 第八十四回 判赵省沧州之军
- 第八十五回 决秦衙内之斩罪
- 第八十六回 石哑子献棒分财
- 第八十七回 瓦盆子叫屈之异
- 第八十八回 老犬变夫主之怪
- 第八十九回 刘婆子诉论猛虎
- 第九十回 柳芳冤魂抱虎头
- 第九十一回 卜安割牛舌之异
- 第九十二回 断鲁郎势焰之害
- 第九十三回 潘秀误了花羞女
- 第九十四回 花羞还魂累李辛
- 第九十五回 包公花园救月蚀
- 第九十六回 赌钱论注禄判官
- 第九十七回 陈长者误失银盆
- 第九十八回 白禽飞来报冤枉
- 第九十九回 一捻金赠太平钱
- 第一百回 劝戒买纸钱之客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四十一回 妖僧感摄善王钱
- 本章共 2.0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异孽兴灾遭捉戮,七圣法术见精奇。
包公一决山门事,万代风声从此端。
传说东京城善王太尉,乃是个中贵之官。一日在后花园四望亭上饮酒赏花,左右侍从各搬演杂剧劝酒。太尉正酣饮间,忽听得一声响亮,众人看时,却是一人打个弹子人花园里来。
那弹子一似碾线儿,转了数遭,变成一个和尚,身披烈火袈裟,耳坠金环。太尉与众人看见,俱吃了一惊。太尉知其异,便问:"圣僧因何至此?"和尚道:"贫僧是代州雁门县五台山文殊院行脚僧,闻得太尉平素好善,特来化三千贯钱修盖山门。"
太尉听罢自忖:"此僧必非常人。"乃令左右设斋待之。和尚一食而尽。太尉惊讶半晌,乃道:"我就肯舍着三千贯钱与吾师,如何得去?"和尚告太尉:"贫僧自有道理。"太尉即叫掌库人取过三千贯钱来,付与和尚,看他如何发落。和尚见钱,遂于袖中取出一卷经,望空中一撒。不多时,只见经上众行者滚滚而下,一时间将三千贯钱都搬将而去。和尚径来辞太尉,欲转五台山。太尉送和尚出了花园,私喜舍此钱贯不落虚空。
筵罢归寝阁下。
次日早朝,恰遇着开封府包待制,二人各下轿,坐于待漏厅内。闲叙话间,太尉语及昨日施钱与五台山和尚之事。包待制听罢,忖道:"世间哪有此等异事?"遂记在心下。朝罢而回,升厅唤过温殿直,吩咐道:"近日有郑州知府被妖人所杀,现今出榜缉拿未获。今早入朝,遇中贵太尉道其事,想必是妖僧。即差尔于城里城外缉捕妖僧回报。"殿直只和领台旨,回家忧闷。他手下有个心腹人名冉贵,最机警,见温不悦,问及来因,乃对温道:"君有许多公人,何不分散城市缉访?必有下落。"温殿直依其言,分其手下公人满城访拿妖僧。
温殿直自同冉贵入南门,行到相国寺前,见一伙人在那里看把戏,冉贵道:"待我去根究着。"直人人丛中,却是一个行法的,在京有名,叫做杜七圣。祖传下异术,将着一个小孩儿,装在板凳上作法,念了咒,即把那孩儿宰剥了,待问众人讨了花红利市,依然将孩儿救醒。当下看的人无不喝采。正值那和尚亦在看,要掩他法术,先念了咒,竟把孩儿魂魄收了,便抽身去对门店里吃面,将碟子盖了那孩儿魂魄。不想杜七圣收了花红,要救醒孩儿时,百计不能安其头。七圣慌忙告众人道:"列位君子,有谁将吾孩儿魂魄收去,望乞赐还。"道罢,孩儿头又安不上。杜七圣怒发,便从袖中取出一颗葫芦子,撒在地下,喷上一口水,那葫芦便抽藤、开花、结实。七圣摘下葫芦来,一刀剁下。那和尚正在楼上吃面,忽那头落在地下。
和尚忙用手摸那头来,安在颈上端正,乃道:"几忘放着那孩儿。"即忙揭起碟子,还了魂魄。那杜七圣复救得孩儿回去。
人丛中有人传说,对门楼上有个和尚,头忽落地而就能安,其法愈于杜七圣。冉贵听得,连忙与温殿直说知。殿直道:"此必是骗善王太尉钱的。"二人抢入面店来,把妖僧捉了。不想那和尚果有法术,只用手一指,满店人都是和尚,不知哪个是真的,竟被他走了。温殿直没奈何,只得回复于拯。拯即出榜张挂:"但有城中捉得弹子和尚来者,赏钱一千贯。"城里有个卖青果的李二夫妇,得知那妖僧住居在他隔壁,即来报知温殿直图赏。殿直闻说,便领众人随李二来捉。正值和尚饮得醉酗酗而回,被温殿直众人向前绑缚了,解入府衙来见包拯。拯令用长枷监入狱中根勘。
至次日狱司来报,和尚已走去了,只留下长枷,四下并无动静。拯正疑怪间,公吏人禀,昨日捉那和尚已在街上拍掌而笑。拯随差赵霸领公人追捉。霸与众人见和尚一直赶入相国寺去,遍搜不见。正没奈何,忽佛殿上泥塑个八臂那吒,叫声道:"我在这里。"霸听得,要将那吒打倒,其中有个得道僧禀说:"待我祷告三宝,妖僧自出矣。"其僧祷罢,那妖和尚一直走出寺门。霸同众人赶到河边,见和尚自跳入河里去了。霸回复于拯。拯给钱一千贯赏李二夫妇而去。李二得钱做本,遂成富家。
一日,那弹子和尚来他家化缘,李二见着,吃了一惊:"此妖僧即目包太尹正没拿你处,却又在此。"便欲去告首。和尚怒道:"汝今得我而成家,敢此无理!"只用口一吹,起一阵狂风,将李二摄挂于相国寺门首幡竿之上。其妻只得来衙告知于拯。拯不信,自乘轿来看,果见妖僧在竿上立地,笑道:"贫僧白化善王钱贯,不敢干犯太尹,万乞恕罪。"言罢,将李二丢落竿下死了。其妻哭领尸回去葬埋。拯怒甚,着左右用箭射之,皆不能中。俄然有一道士来见拯献计,教用狗羊污血射之,便能压其法术。拯令左右如道士之言,即将狗羊血来蘸箭射,那和尚满身是血,跌落在地上,被公人一时捉住,带回衙中。
拯道:"不可再留,即日处决。"命温殿直押出妖僧。到市心,和尚道:"贫僧该死,只求得一碗酒吃,弃世便休。"殿直颇怜之,吩咐公人取酒一碗与之。和尚接过酒,呷一口,望空喷去,变成一道黑气罩了法场,和尚进断索子竟走了。温殿直大惊,公人各走散回复包拯。拯道:"自来不曾见此等妖人。"
一边出榜捕拿妖僧,遂申奏于上。后来那和尚又去帮王则谋反,被官军所捉,戮于东京市,其妖气方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