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分类: 全部小说 文艺 科学 历史 哲学 宗教 国外 其他

子分类: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学术杂记" in /web/wenshuoge.com/wp-content/plugins/wsg/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1742

Warning: foreach() argument must be of type array|object, null given in /web/wenshuoge.com/wp-content/plugins/wsg/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1875

年代:全部近代 清代 明代 元代 宋代 唐代 隋代 南北朝 西晋 东晋 三国 东汉 西汉 先秦

语言: 全部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English Russian Japanese


包孝肃奏议

作者: 包拯字数:9.83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一题《孝肃包公奏议》。北宋包丞撰。10卷。治平二年(1065)由包拯门人张田编次。分应诏、致君、任相、择官等30门,凡171篇,多是针对时政提出的主张和建议,是包拯思想的集中体现。体现其政治思想的有《仁宗皇帝开天章阁亲制策问》之对策、《七事》、《论大臣形迹》、《论冗官财用》、《论取士》等篇,针对时弊,切中要害。而《论诏令数改易》、《请绝内降》等篇集中反映其法律思想,提出了“法存画一,国有常格”,方能取信于民,执法要公正公平。他希望统治者能爱民,以民为本,故上《请罢天下科率》、《请放欠》等篇,以期减轻人民负担。针对当时边备,他上《治边将》、《请择探候人》、《请发支汴河粮纲往河北》等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反映出其对边患的殷忧与关注,体现了他的国防思想。《包孝肃奏议》不仅是研究包拯思想的基本史料,也是研究宋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献。张田10卷本传至南宋初年,汪应辰因不满张本“其事之首尾,时之先后,不可考也”,故对其进行了笺注。张本和汪本的原本均已失传,今存最早的是明正统元年(1436)合肥方氏刊本,即出自张田本系统。1963年中华书局的《包拯集》即在张田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并辑录了两篇佚文。1989年黄山书社的《包拯集编年校补》在现存各种版本的基础上,增辑佚文15篇,对各篇章奏逐一考辨系年,分为4卷,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大明律集解附例

作者: 高举字数:28.06 万字、 更新:2022-07-06

明代人高举撰写。共30卷。汇编《大明律》、《问刑条例》等诸例,并对《大明律》进行了注释。清光绪三十四年法律馆刻本

张伯渊茶录

作者: 张源字数:2.02 千字、 更新:2022-07-06

明代茶书,张源撰,1卷。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江苏吴县西山人。此地乃名茶碧螺春产地。据顾大典《茶录·序》称:其人“志甘恬淡,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著《茶录》得茶中三昧。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谓纤悉具备。”此书仅见《茶书全集》乙集本(刊于1613年),但屠本 畯1610年成书的《茗笈》中已引用此书内容。今见明代姚可成辑《食物本草》卷一六辑入此书,改题中郎先生《茶谱》。考袁宏道(字中郎)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595~1597)间曾任吴县知县,则此书成书当在此几年之间或稍前,约在16世纪末。此书共1500字左右,分为23则,多为自己的心得体会,是明代茶书中极为罕见的精审之作。如其言“选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的精、燥、洁三字经茶道,堪称言简意赅。又如品泉、投茶诸条,多不乏独创之见。与转相抄袭、人云亦云的明代茶书相比,实乃迥出流品,不同凡响。作序者,顾大典,字道行,江苏吴江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为绍兴府教授,历南京吏部郎中,迁山东副使,改福建提学副使,请托不行,忌者追论,坐谪禹州知州,遂自请免归。大典工诗善画,长于音律。博学多才。有《青衫记传奇》、《清音阁集》、《海岱吟》、《入闽游草》、《园居稿》、《北行集》等。

茶解

作者: 罗廪字数:4.31 千字、 更新:2022-07-06

明代茶书,1卷,罗廪撰。廪字高君,浙江慈溪人,生平待考。卷首有屠本畯万历己酉(三十七年,1609)序,介绍其书内容为:“凡十目:一之原其茶所自出,二之品其茶色味香,三之程其艺植高低,四之定其采摘时候,五之摭其法制焙炒,六之辨其收藏凉燥,七之评其点瀹缓急。八之明其水泉甘冽,九之禁其酒果腥秽,十之约其器皿精粗。”序又称其书: “其论,审而确也;其词,简而考也。”核之全书,确有独到见解。正如《茶解·茶论》所述,作者少年时就喜茶,亲自从事茶之栽培、采制、烹饮,这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因而多有创见,非明代杂抄前人论述拼凑成篇的茶书可比。但书中也偶有疏失。如《茶经·禁》载:作者认为茶有真香,不应掺以花果杂物。而误驳蔡襄主张以茉莉等花入茶之论,实际蔡襄力主茶有真香,切不可入龙脑之类,见其《茶录》。以花入香始见于明人,实作者误以钱椿年、顾元庆《茶谱》之说误系于蔡襄,乃张冠李戴,偶误记而已。此书又有龙膺万历壬子(四十年,1612)跋。此书当成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屠本畯序可证。仅有《茶书全集》本,《续说郛》及《古今图书集成》均仅节录数条,且编次错乱。

茶笺

作者: 闻龙字数:1.28 千字、 更新:2022-07-06

明代茶书,1卷,明闻龙撰。龙字隐鳞,一字仲连,晚号飞遁翁,四明(治今浙江宁波)人。工诗博学,崇祯时举贤良方正,坚辞不受,年八十一卒。事具《鄞县志》及《宁波府志》。此书凡千余字、无序跋,有《续说郛》本(卷三七)、《古今图书集成》本,当为未完节录之本,别无传本。书共有十则,大致论茶的采制,四明泉品及茶具、烹饮法等。有些切身体验。其书成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前。因为徐《茗谭》第十一条有云:“钱唐许然明著《茶疏》、四民屠豳叟著《茗笈》、闻隐鳞著《茶笺》、罗高君著《茶解》、南昌喻正之著《茶书[全集]》,数君子皆与余善,真臭味也。”徐书成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故可推知。但万国鼎先生《茶书总目提要》及陈椽先生《茶业通史》(第150页)俱称闻龙《茶笺》编成于明崇祯三年(1630),似误。

菌谱

作者: 陈仁玉字数:1.05 千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宋陈仁玉撰。陈仁玉,字碧栖,台州仙居 (今浙江仙居县)人。生卒年不详。仁玉进士及第,开庆年间曾任礼部郎中,浙东提刑,入直敷文阁。其著作有 《菌谱》。是书前有淳祐乙巳 (1245)秋九月自序一篇。正文备述台州所产菌类之名品,凡记合蕈、稠膏蕈、栗壳蕈、松蕈、竹蕈、麦蕈、玉蕈、黄蕈、紫蕈、四季蕈、鹅膏蕈等十一种,分别详述所生之地、采集之时、形状、色味。末附解毒之法。此书记载菌类虽有遗漏,但宋以前记载菌类之书尚少,陈景沂《全芳备祖》仅载两条。其解毒之法,与张华《博物志》、陶宏景《本草注》所记之法不同,可以互相参证,对医疗有益。现存 《百川学海》 本、明汪氏刊本、《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 本、钞本、守山阁本、《四库全书》本。

禽经

作者: 师旷字数:4.43 千字、 更新:2022-07-06

《禽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鸟类文献。旧题春秋时师旷著,晋张华注。但《七略》、《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皆不见载。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列其目,称晋张华注。《文献通考》沿袭其说,显系宋人托名之作。今本《禽经》也非原来完本。北宋陆佃《埤雅》、南宋罗愿《尔雅翼》援引条目,均未见载于今本。今传主要版本有,左圭《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书内精要列述约近40种以上鸟类,首说神鸟凤凰:以下叙及乌、鵰、雉、雁、鹤、鹊、鸥、鸢、鸠、鹬、杜鹃、黄鹂、布谷、鹧鸪、白鹭、鹇鹭,等等,分别指出各鸟不同特征、形状、毛色、生活习性、饮食、繁殖生育、鸣叫特点。兼及异名、彩羽用途。

永嘉桔录

作者: 韩彦直字数:5.04 千字、 更新:2022-07-06

植物书,三卷,又作《桔录》。南宋韩彦直撰。彦直字子温,陕西延安人,韩世忠长子,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温州盛产柑桔,此书作于淳熙五年(1178),知温州任上。书前有自序,卷上、卷中记柑八种,桔十四种,橙之属近桔者五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橙一种,桔十八种),共二十七种。卷下为种植方法,分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九项。在自序中概述桔之历史,说自屈原、司马迁、李衡、潘岳、王羲之、谢惠连、韦应物等皆言吴楚间出桔,而未谈及温州。温州晚出,而桔最多最出名。宋时苏州、台州、荆州、闽州、广州数十州皆出柑桔,皆不如温州柑桔好,而温州的乳柑又推为第一,以泥山乳柑最好。唐开元天宝间陈藏器补神农《本草》书,记柑类已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今永嘉所产,品数增多,而名称稍异于陈书。其记栽培、收藏、桔制品、入药等也较详细。这是我国最早的柑桔专书,现在仍有参考价值。

北山酒经

作者: 朱肱字数:1.46 万字、 更新:2022-07-06

3卷。北宋朱翼中著。朱翼中,名肱,字翼中,号大隐。《北山酒经》卷上是有关酒的总论,卷中介绍制曲法,卷下介绍酿酒法。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酿酒手工业史和科技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卷上简述中国的制酒史和饮酒史。提出“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的观点,强调酒的社会功能,认为酒是因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指出后世因酒误事引起祸害,是因为失去节制,而酒是没有错的。作者还引述《周礼》、《月令》、《说文》、《春秋纬》、《释名》、《齐民要求》等书中有关酒的记载,并对一些术语如“五齐”、“六七投”等作了解释。卷中介绍制曲法。先总论制曲的一般要领。其中讲到“伤热则心红”,引起现代酒史研究者的注意。不少学者认为可能是关于红曲制造的最早记录之一,因为做红曲的发酵温度要比做其他曲为高。接着介绍十二种制曲法,分为罨曲、风曲、䤖曲三类。罨曲的制造法是把生曲埋置在麦秸里,定时翻动。罨曲又可分为顿递祠发曲、香泉曲、香桂曲、杏仁曲四种。其中顿递祠发曲在制作时要用蛇麻,据专家考证即酒花。这一记载说明中国早在宋代就已经使用酒花酿酒。风曲的制造法是用树叶或纸张包裹生曲,挂在通风之处。风曲有瑶泉曲、金波曲、滑台曲、豆花曲四种。䤖曲的制造法是用草捂合曲团,生毛后去掉盖草。䤖曲有玉友曲、白醪曲、小酒曲、真一曲、莲子曲五种。卷下介绍酿酒法。作者先按一般酿酒顺序,叙述各道工序的操作方法。它们是:卧浆,淘米,煎浆,汤酒。如进一步加工,或按各种特殊的方法酿制,则可获得各种不同特色的酒。书中介绍了煮酒、火迫酒、曝酒法、白羊酒、地黄酒、菊花酒、酴醾酒、葡萄酒法、猥酒、神仙酒法、冷泉酒法等制酒方法。

酒谱

作者: 窦苹字数:825 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宋窦苹撰。窦苹,字子野,汶上(今山东汶上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作除《酒谱》外,还有《新唐书音训》。《酒谱》杂叙关于酒的故事,寥寥数条,似有脱佚。然而《宋志》也作一卷。观其书,始于酒名,终于酒令,首尾完整,知原书仅止于此。大概为摘取新颖字句,以供采掇。其体例也与谱录稍有不同。现存《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唐宋丛书》本、《山居杂志》本、《夷门广牍》本、江阴缪氏云自在龛钞本二卷、《四库全书》本


1 4 5 6 7 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