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目录
- 原序
- 进宋名臣奏议劄子
- 进宋名臣奏议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宋名臣奏议』进宋名臣奏议序
- 本章共 665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进宋名臣奏议序
臣窃惟国家治乱之原系乎言路通塞而已盖言路既通则人之邪正事之利害皆得以其实上闻人君以之用舍废置罔有不当故其国无不治言路不通则人之邪正事之利害皆壅於上闻虽或闻之亦莫得其实人君以之用舍废置不得其当故其国无不乱臣尝以是历观前古上自周秦下及五季相望数千载间或治或乱俱同一辙然则天地之至理古今之常道无易於是矣恭惟我宋艺祖开基累圣嗣业深仁厚泽相传一道若夫崇建三馆增置谏员许给舍以封还责侍从以献纳复唐转对之制设汉方正之科凡以开广聪明容受谠直海涵天覆日新月益得人之盛高掩前古逮至王安石为相务行新法违衆自用而患人之莫巳从也於是指老成为流俗谓公论为浮言屏弃忠良一时殆尽自是而後谄谀之风盛而朋党之祸起矣臣伏覩建隆以来诸臣章奏考寻岁月盖最盛於?历元佑之际而莫弊於熙寜绍圣之时方其盛也朝廷庶事微有过差则上自公卿大夫下及郡县小吏皆得尽言极谏无所讳忌其论议不巳则至於举国之士咸出死力而争之当是时也岂无不利於言者谓其强聒取名植党干利期以动揺上心然而圣君贤相卒善遇而?容之故其治効卓然士以增气及其弊也朝廷有大黜陟大政令至无一人敢议论者纵或有之其言委曲畏避终无以感悟人主之意而献谀者遂以为内外安静若无一事可言者矣殊不知祸乱之机发於所伏今尚忍言哉臣仰惟陛下天资睿明圣学渊懿顾非羣臣所能仰望而若稽古训虚受直言二纪于兹积勤不倦尝命馆阁儒臣编类国朝文监奏疏百五十六篇犹病其太略兹不以臣既愚且陋复许之尽献其书万机余闲幸赐紬绎推观?历元佑诸臣其词直其计从而见効如此熙寜绍圣诸臣其言切其人放逐而致祸如彼然则国家之治乱言路之通塞盖可以鉴矣臣不任惓惓之诚臣赵汝愚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