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目录上
- 目录下
- 卷首之一
- 卷首之二
- 卷首之三
- 卷首之四
- 卷首之五
- 卷首之六
- 卷首之七
- 卷首之八
- 卷首之九
- 卷首之十
- 卷首之十一
- 卷首之十二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 卷二百七十五
- 卷二百七十六
- 卷二百七十七
- 卷二百七十八
- 卷二百七十九
- 卷二百八十
- 卷二百八十一
- 卷二百八十二
- 卷二百八十三
- 卷二百八十四
- 卷二百八十五
- 卷二百八十六
- 卷二百八十七
- 卷二百八十八
- 卷二百八十九
- 卷二百九十
- 卷二百九十一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
- 卷二百九十四
- 卷二百九十五
- 卷二百九十六
- 卷二百九十七
- 卷二百九十八
- 卷二百九十九
- 卷三百
- 卷三百一
- 卷三百二
- 卷三百三
- 卷三百四
- 卷三百五
- 卷三百六
- 卷三百七
- 卷三百八
- 卷三百九
- 卷三百十
- 卷三百十一
- 卷三百十二
- 卷三百十三
- 卷三百十四
- 卷三百十五
- 卷三百十六
- 卷三百十七
- 卷三百十八
- 卷三百十九
- 卷三百二十
- 卷三百二十一
- 卷三百二十二
- 卷三百二十三
- 卷三百二十四
- 卷三百二十五
- 卷三百二十六
- 卷三百二十七
- 卷三百二十八
- 卷三百二十九
- 卷三百三十
- 卷三百三十一
- 卷三百三十二
- 卷三百三十三
- 卷三百三十四
- 卷三百三十五
- 卷三百三十六
- 卷三百三十七
- 卷三百三十八
- 卷三百三十九
- 卷三百四十
- 卷三百四十一
- 卷三百四十二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 本章共 3.7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人物志十一
宗室王公传九【原封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原封和硕英亲王阿济格
阿济格
太祖高皇帝第十二子母曰大福金乌喇纳兰氏生子三长即阿济格次睿王多尔衮次豫通亲王多铎并着勲烈有大名阿济格初授台吉天命十年十一月随贝勒蒙古尔泰等征察哈尔至农安塔林丹汗遁乃还十一年四月同台吉硕托征喀尔喀巴林部十月蒙古喀尔喀扎鲁特背盟随大贝勒代善等往声其罪执巴克父子三人及拉什希布岱青多尔济桑阿尔斋等十四贝勒又斩鄂尔寨图贝勒尽俘其家口牲畜是年封贝勒天聪元年正月同二贝勒阿敏等征朝鲜克五城朝鲜屈服请和阿济格在事有功五月从
上征明同莽古尔泰等率偏师卫塔山运粮士卒遇明兵二万击败之会大军於锦州进薄宁远城北明援兵千二百掘壕以车为营列火器以拒阿济格同大兵击殱之明总兵满桂出宁远东二里阵
上欲进击诸贝勒以距城近不可攻劝阻甚力惟阿济格
请从战
上因率以前进命侍卫诸将俱戴兜鍪驰冲敌败明前队骑兵追至城下大殪之诸贝勒愧愤不及胄驰进分击步卒斩馘无算三年八月同贝勒济尔喀朗等略明锦州宁远焚其积聚俘获三千十月
上亲统大兵伐明分三路进阿济格同贝勒阿巴泰率左翼四旗及蒙古兵从龙井关入夜半克之黎明毁水关进明汉儿庄副将易爱洪山口参将王遵臣闻礟来援击斩之殱其衆进围汉儿庄守将李丰降十一月大兵克洪山口至遵化州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来援阿济格率左翼兵击败之会
上以数骑巡视遵化城垣遮击其败兵阿济格追斩率教於阵并戮其所属副将以下官遂进逼京城明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夀来援屯广渠门外
上命阿济格同莽古尔泰等率兵迎击追杀至城壕阿济格马被创死始还十二月同阿巴泰等往略通州焚其船进克张家湾寻与诸贝勒随
上往视蓟州形势明山海关兵五千来援距蓟州二里许与我兵遇不及入城遂列营相拒同诸贝勒等突入敌营殱之阿济格乘马又被创死四年二月大兵凯旋途遇敌兵踞山筑垒阿济格同衆贝勒破之斩级六十获马八五年八月大兵将征明阿济格奉
命同贝勒德格类岳托率二万人由义州进大凌河与大军会夜围锦州敌兵六千袭攻阿济格营时大雾人觌面不相识及敌将至忽有青气自天下冲敌营雾中开如门於是阿济格岳托列阵进顷之雾霁急击敌兵败之追杀至锦州城生擒游击一获甲械及马匹各二百旗纛十五
上幸阿济格营亲劳酌金巵
赐之
上以阿济格及硕托等每战必冲锋陷阵
谕之曰尔等勿以敌寡而轻战恐其出城诱我堕彼计中也如敌兵大至则遣人来报朕当亲往觇视以图迎击如敌衆前来下营可令厮卒预备装载为旋军状以观其动静敌退则听之如彼乘夜刼营即令厮卒避於僻地选精兵驰击如敌营结定则移此处火礟击之如值夜深临卧我军当时加了望以侦敌形寻闻明增兵来
援
命额驸扬古利率八旗护军之半往益阿济格军时明锦州兵七千逐我侦敌者於小凌河岸突近
御前护卫兵不满二百
上擐甲渡河直入敌阵败之阿济格继至敌复出步军列城壕外骑兵翼其後阿济格奋击之敌望风遁破其步军斩副将一擒把总一於是
上以所统兵留付阿济格明监军道张春等复以兵四万援锦州我师迎击於大凌河截杀者过半逐北逾一舍六年五月从
上征察哈尔林丹汗遁阿济格统左翼及蒙古兵略宣府大同明兵惧尽献张家口所贮犒边财物七月师旋七年三月
命筑通远保城以兵驻守五月迎明降将孔有德等立营江岸明兵及朝鲜兵皆不敢追有德等辎重得毕至八月统兵略山海关俘获甚衆八年五月从
上征明自巴顔珠尔克入龙门口遇明兵败之进攻龙门
未下趋保安州克之斩其守备一谒
上於应州献所获八月拔灵邱斩其知县守备各一师还崇德元年叙功晋封多罗武英郡王五月
命同阿巴泰征明入边连破雕鹗保长安岭保薄延庆州先後克定兴安肃容城安州雄县东安文安宝坻顺义昌平遇敌五十六战皆捷俘获人口牲畜共十七万九千八百有奇擒总兵曹丕昌等又遣都统谭泰等设伏斩遵化三屯营守将殱其探卒我师方出关明兵二百蹑我後还击殱之捷
闻得
嘉奬
赐鞍马一马三九月凯旋
驾出盛京地载门十里迎劳之告祭毕行抱见礼上见王远征劳瘠为之恻然
命坐
御座侧设宴以金巵酌酒
亲赐之十二月
上亲征朝鲜
命阿济格驻防牛庄二年三月以贝子硕托等攻明皮岛
久未下
命引兵千往助攻四月至军夜遣都统萨穆什哈督护军兵前进续遣都统阿山叶臣率鋭卒乘小舟疾攻西北隅兵部承政车尔格统八旗骁骑及汉军朝鲜兵乘巨舰逼其城都统石廷柱户部承政马福塔从北隅督战遂克其岛斩守岛总兵沈世奎及诸路来援者俘人口三千四百有奇获大船七十礟十赀畜无算
上遣使賫
谕褒嘉十二月遣军自牛庄入白土场遇明兵七百造饭
清河岸?击败之四年二月从
上征明率师至大?河东扬言以红衣礮攻台守卒咸惧四里屯张刚屯宝林寺旺民屯于家屯成化峪道尔彰等俱下寻率四旗护军还守塔山连山俘人马千计四月班师九月略锦州宁远界六年三月同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立营掘壕为久困计城中蒙古台吉吴巴什等密遣人议降为总兵祖大夀所觉日薄暮整兵出城外接战阿济格夜至城下助蒙古台吉等击之明兵败入城乃徙蒙古及明兵降者於义州事详郑献亲王传四月明援兵自杏山诣松山阿济格与郑亲王分统左右翼兵设伏阿济格伏松山北岭令前锋兵诱敌我伏兵齐起前锋兵返击之右翼伏兵蹑其後大败之斩级百七十获马百余甲七十六月关内援兵又自松山城沿海进阿济格率左翼兵从松山西袭击至松山城壕败之获马五十余七月
上以阿济格克敌奏捷
赐白金四千八月明洪承畴率兵十三万来援锦州上亲征大军营松山明兵溃遁阿济格等追至塔山还获其笔架山积粟十二堆复率兵往塔山邀击明兵之败逃者斩馘无算又同睿亲王多尔衮以礟克敌台四生擒副将王希贤参将崔定国都司杨重镇等搜剿三日总兵吴三桂王朴奔杏山仅以身免时锦州松山杏山高桥各路兵犹固守不下九月
驾还
盛京阿济格与诸王贝勒分兵困之十一月承畴夜出松山兵六千犯我营我兵沿壕射之敌返走松山城闭不得入收降其衆二千余敌从杏山夜遁者多为伏兵所杀三桂等走宁远七年二月遣前锋统领鄂莫克图等略宁远遣护卫及亲军策应诱杀三桂等所遣追兵六百三月三桂等复率兵四千驻塔山分兵至高桥与我哨卒接战阿济格遣前锋兵济之敌不战而退我兵追至连山斩三十人生擒百户一师逾宁远城西十里审视运粮海道明兵出城犯又败之斩九十余级获马十三四月凯旋八年九月复同郑亲王济尔哈朗统兵征宁远军城北填壕堑布云梯以红衣礟急攻之城颓敌不支奔溃隳其城斩游击吴良弼都司王国安等二十余员直抵前屯卫周视战垒立营栅移礟星夜攻陷其城斩总兵李辅明袁尚仁等三十余员兵四千余明中前所总兵黄色弃城遁我兵追袭之复拔中前所顺治元年四月同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破走流贼平定燕京有功十月
册封和硕英亲王旋
命为靖远大将军统兵由边外入陕西征流寇二年二月入边沿途剿贼八战皆捷陕西属城攻克者四投降者三十八时流贼李自成亲帅贼兵十三万并湖广襄阳承天荆州德安四府所属各州县原设守御贼兵七万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我兵亦分水陆两路蹑其後追及於邓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等处降者抚之拒者诛之穷追至贼老营连破之贼兵窜入九公山自成仅以步卒二十人遁俘其伪赵侯伪襄南侯伪总兵左光先伪军师宋献策等斩其两叔父及伪汝侯刘宗敏於军是役也凡十有三战皆大捷故明宁南侯左良玉子梦庚执总督袁继咸守道李犹龙巡抚黄澍率总兵十二马步兵十万舟十万诣军门降计所下河南属城十二湖广属城三十九江西属城六南京属城六皆设官抚定闰六月捷
闻
上祭告
郊
庙
社稷
谕嘉其运筹决胜懋着勲庸仍
遣侍臣赴军中慰劳又
谕曰王克奏肤勲不胜喜悦念王及行间将士驰驱跋涉悬崖峻岭深江大河万有余里可谓劳苦而功高矣寇氛既靖宜即班师其招抚余兵应留充军伍或散归田里王与诸大臣商?行之八月师旋方自成遁时王误
以死
闻又不候
旨班师摄政王多尔衮传语以王等有罪不遣迎但於午门候齐归第复议前出师时胁宣府巡抚李监释逮问赤城道朱夀錅又擅取鄂尔多斯土默特马降郡王寻复之五年七月
命统兵剿天津曹县两处土寇平之十一月喀尔喀二楚
呼尔行猎近我边界
命出驻大同十二月大同总兵姜镶闻大兵将至疑袭已据城叛总督耿焞奔阳和附近十二城叛应贼兵四出攻城邑阿济格闻变星驰往围大同城事
闻
特命阿济格为平西大将军率都统巴顔等会征姜镶六年正月贼党刘迁攻代州据外郛章京爱松古游击高得胜并蒙古兵俱被困遣端重郡王博洛等往援大破之斩贼渠郭芳迁遁去三月摄政王至大同会王两福晋卒摄政王谕其先归王启云予不希富贵但丈夫重名誉欲佐命効力流芳史册耳顾以妻死弃大事而归乎卒不行四月复左卫六月启摄政王曰辅政德豫亲王子功小不当优异郑亲王乃叔父之子不当称叔王当以已为叔王摄政王乃数其妄思越分及私除职官等罪衆议削其爵摄政王以其恃亲冒请免罪令勿预部务及交接汉官八月阿济格复同贝子巩阿岱统兵征大同九月伪总兵杨振威斩姜镶并其兄琳弟有光诣军门降大兵入城诛从逆吏民隳大同城睥睨五尺班师还八年正月摄政王多尔衮薨於喀喇河屯王赴丧次即急归夜又不至而私召其子劳亲
上迎丧王又不去佩刀摄政王近侍额克亲吴拜等发其计图摄政郑亲王等即於路监守之至京议削爵幽禁降子劳亲贝子革所管佐领闰二月复议移系别室籍其家子劳亲等黜宗室十月监者告其欲於狱中举火衆议当正法得
旨赐自尽爵除乾隆四十三年正月
谕曰朕览
实録载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往追流贼诳报已死又擅至沿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着虽前此亦有微功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实由自取至其子孙前此降为庶人削其宗籍
皇祖御极之初曾加恩将其次子傅勒赫复还宗支追封公爵递袭其余诸子仍除籍嗣於康熙五十二年复蒙
恩将第三子伯尔逊第八子佟塞第十子鄂拜第十一子
班进泰各支赐给红带子附入
玉牒今思傅勒赫一支既已作为宗室袭爵其有後之伯尔逊各支及无後之和度等同系英亲王子孙似无庸复为区别因推广
皇祖恩意着交宗人府一体查明复还黄带子列入宗谱其恩封公爵逓袭世次详
玉牒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