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目录上
- 目录下
- 卷首之一
- 卷首之二
- 卷首之三
- 卷首之四
- 卷首之五
- 卷首之六
- 卷首之七
- 卷首之八
- 卷首之九
- 卷首之十
- 卷首之十一
- 卷首之十二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 卷二百七十五
- 卷二百七十六
- 卷二百七十七
- 卷二百七十八
- 卷二百七十九
- 卷二百八十
- 卷二百八十一
- 卷二百八十二
- 卷二百八十三
- 卷二百八十四
- 卷二百八十五
- 卷二百八十六
- 卷二百八十七
- 卷二百八十八
- 卷二百八十九
- 卷二百九十
- 卷二百九十一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
- 卷二百九十四
- 卷二百九十五
- 卷二百九十六
- 卷二百九十七
- 卷二百九十八
- 卷二百九十九
- 卷三百
- 卷三百一
- 卷三百二
- 卷三百三
- 卷三百四
- 卷三百五
- 卷三百六
- 卷三百七
- 卷三百八
- 卷三百九
- 卷三百十
- 卷三百十一
- 卷三百十二
- 卷三百十三
- 卷三百十四
- 卷三百十五
- 卷三百十六
- 卷三百十七
- 卷三百十八
- 卷三百十九
- 卷三百二十
- 卷三百二十一
- 卷三百二十二
- 卷三百二十三
- 卷三百二十四
- 卷三百二十五
- 卷三百二十六
- 卷三百二十七
- 卷三百二十八
- 卷三百二十九
- 卷三百三十
- 卷三百三十一
- 卷三百三十二
- 卷三百三十三
- 卷三百三十四
- 卷三百三十五
- 卷三百三十六
- 卷三百三十七
- 卷三百三十八
- 卷三百三十九
- 卷三百四十
- 卷三百四十一
- 卷三百四十二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六
- 本章共 2.4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六
土田志十五
土田教令
崇德元年十月
太宗文皇帝命户部承政英固尔岱玛福塔传
谕曰朕惟谷甚贱伤农甚贵伤民有粮之家辄自居奇必待市价腾贵方肯出粜此何意耶今当各计尔等家口足用外有余即以粜卖毋得仍前壅积致有谷贵之虞先令八家各出粮一百石交市粜卖以充民食至树艺所宜各因地利卑湿者可种稗稻高粱高阜可种杂粮勤力培壅乘地滋润及时耕种则秋成刈获户庆充盈如失时不耕粮从何得耶
二年二月
谕户部曰昨岁春寒耕种失时以致谷贵今岁虽复春寒然农时不可违也宜早勤播种而加耘治焉夫耕耘及时则稼无灾伤可望有秋否则或被虫灾或逢水涝谷何由登乎凡播种必相其土之燥湿而布其利该管屯堡各员有不勤加董率致废农务者罪之
四月
谕羣臣曰今岁告饥凡积粟之家宜与各牛录内困乏者卖则取值借则取息如此有无相通则民气自裕若私埋藏以致朽烂非我国之人也至贫民无力耕种坐使土地荒芜食何由赖该管章京宜时加体察令有力者助之
六年二月先是
命户部清查各旗牛录分别贫富具奏部臣覆奏宗室拜
音图下四十八牛录俱贫
太宗集衆於
笃恭殿
谕之曰此等贫穷各牛录岂行阵时独禁其俘获耶岂尝於衆人之外加派徭役耶抑岂旱潦偏灾之独异於衆人耶皆因该管各章京等嗜酒旷职董率无方户口何从而殷富着将各该管章京解任另选才能者任之
七年正月
谕户部曰凡有粮贷人及无粮求贷者许家长互相称贷勿得私向奴仆称贷及私贷与奴仆
八年六月先是
盛京居民稠密部臣议区别散处以弭火灾至是都察院承政满达海奏言时届秋禾成熟改造庐舍恐妨收获俟禾稼登塲农功既毕来岁春和再行修造得
旨所奏是时方收获改建房屋着即停止其有力之家自能修盖者听无力者不必催督俟来春农隙再行修造
顺治元年题准
盛京地方令照旧织布仍留养蚕屯十处
又定驻防锦州等城汉军每壮丁五名拨给牛一只以备耕种
又定庄屯棉花?民间纺绩入八分宗室各派匠役令官员领催督课官屯人织布
二年二月户部传
谕管庄拨什库等使晓谕各处庄头凡民间什物不许攘掠若采买刍粮定於民间开市之日着一人率领同往余日毋得私行其贸易价值毋致短少务须两得其平倘有违令恣行者即行处死至各庄田土尤须勤力耕种
七年正月
谕户部曰年来八旗止凭踏看涝地给米是以不勤农务嗣後踏看涝地永行停止自王以下官员以上准给俸米一年仍令勤修农务秋则种麦耕地春则运粪拨谷务俾以时从事
八年
谕诸王必俟农隙时方许放鹰勿得玩违以致蹂躏田禾
康熙三十年二月
谕大学士伊桑阿阿兰泰学士迈图西安南塔海傅继祖盛京官屯五十所沿边丁壮设为屯二十五所移迁於乌喇念此庄屯及沿边丁壮居住年久已成聚落今遽令迁移如此衆多人户生业荡然必致苦累仍留於盛京与迁移於乌喇皆公家之屯其为纳赋则一也朕意此庄屯应停其迁徙於乌喇兵丁每岁派三百名耕种或一岁以乌喇之兵一岁以捕牲之人轮年耕种亦可以积谷矣此事所关綦重着学士麻尔图驰驿往盛京乌喇令将军副都统各部堂官悉喻朕意伊等之意若何详议回奏
是年十二月
谕户部曰塞外聚谷甚属要务故耕稼土田以广积贮为至切也达尔湖之地其田以内府庄屯之人耕之可令总管内务府於各庄屯内遣其丁壮其谷种耒耜及诸田器耕牛皆令预备於三旗内府官员新满洲护军披甲之中熟谙农事者择而遣之呼尔湖之地其田以八旗诸王庄屯之丁壮耕之其谷种耒耜及诸田器耕牛咸令预备熟谙农事人员择而遣之垦辟耕种之时稷与大麦油麦春麦四种谷皆可艺植稷宜多种春麦宜少种遣往耕田之人田既耕种毕则酌留耘田之人其余人遣还谷既熟则所留耘田之人可以收获此农人所食之米於古北口所贮米石中计口而授之西拉木伦之地其耕田悉照原议遣盛京人员前往俟农毕收成之後视丰收地方其治田人员该部议叙尔等其议以闻又
谕内阁曰达尔湖呼尔湖西拉木伦地方耕田所需之牛着停其捐助於每处遣户部司官一员带库银照数购买以给与之
三十三年正月
谕内阁曰黑龙江墨尔根波尔得之地官员兵丁与索伦达呼尔之人助其耕种亦有年矣若仍前相助力作其官员兵丁及索伦达呼尔之人皆致劳苦此数年来所
种之谷倘足以备用则集衆力以耕作可以停止着将军萨布苏详议具奏遣兵部笔帖式一人往
乾隆元年四月
上谕八旗为国家根本从前敦崇俭朴习尚敦龎风俗最为近古迨承平日久渐即侈靡且生齿日繁不务本计但知坐耗财赇罔思节俭如服官外省奉差收税即不守本分恣意花消亏竭国帑及至干犯法纪身罹罪戾又复贻累亲戚波及朋侪牵连困顿而兵丁闲散人等惟知鲜衣美食荡费赀财相习成风全不知悔旗人之贫乏率由於此朕即位以来轸念伊等生计艰难频颁赏赉优恤备至其亏空钱粮已令该部查奏寛免其入官之坟茔地亩已令查明给还其因获罪革退之世职亦令查明请旨似此叠沛恩施者无非欲令其家给人足返朴还淳共享昇平之福也现在日与王大臣等筹画久长生计次第举行惟是旷典不可数邀亦不可常恃而旗人等蒙国家教养之厚泽不可不深思猛省自为家室之谋即如喜丧之事原有恩赏银两自应称家有无酌量经理乃无知之人止图粉饰虚文过为靡费或遇父母大故其意以为因父母之事即过费亦所不惜不知荡尽家产子孙无以存活伊等父母之心其能安乎否乎他如此等陋习不可悉数在已不知节省但希冀朝廷格外之赏赉以供其挥霍济其穷困有是理乎嗣後务期恪遵典制谨身节用勿事浮华勿耽游惰交相戒勉惟俭惟勤庶几人人得所永远充裕可免窘乏之虞况旗员内之老成谨慎者可望擢用外任上为国家効力办公下亦可得俸禄养亷以赡给家口倘伊等不知痛改前非仍蹈覆辙骄奢侈靡亏帑误公则是伊等下愚不移自取罪戾不惟恩所不施且为法所不贷朕必仍前按律惩治不少姑息且朕今日所寛者即向日亏空官帑骄泰自恣之人也若不痛自改省谨遵法纪则将来不於伊身必於伊等之子孙又复罹追比之苦矣又何乐於目前数日之花费乎凡朕之所以谆谆训戒者总为伊等预谋久远生计八旗大臣等可通行晓谕官兵人等其各敬听朕言熟思审计以无负朕之期望
三年三月
上谕八旗之人动辄望赏望借以济匮乏不知国家经制有常为政有体岂有无端赏借以博衆人一时感悦之理且国家之有恩施亦如
上天之有雨泽若雨泽下降而播种不豫力作不勤亦不能望收获况一时之赏借犹如一时之骤雨可蹔而不可常能给而不能足加之伊等又不知撙节爱惜随手浪费於生计丝毫无补其禆益果安在耶朕实不忍兵民等之痴愚不悟特颁此旨再行晓谕九年题准直隶天津河间各属土性宜枣种植最多深冀亦产桃梨至於榆柳杨树之类河洼鹻地各有所宜令民间於村头屋角地亩四至随宜广
植始足以资利益如有旗地可种树木之处应令该管各官劝谕旗人亦可多为栽种
以上土田教令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