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史记索隐序
 - 史记索隐后序
 - 三皇本纪
 - 史记正义序
 - 史记正义论例
 - 史记集解序
 - 史记正义佚序
 - 太史公书名考
 -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 卷二 夏本纪第二
 - 卷三 殷本纪第三
 - 卷四 周本纪第四
 - 卷五 秦本纪第五
 -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 卷一十 孝文本纪第十
 - 卷一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 卷一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 卷一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 卷一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 卷一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 卷一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 卷一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 卷一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 卷一十九 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
 -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 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 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 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 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 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 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 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 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史记三家注』卷一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 本章共 810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
【集解】: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
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後,见於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馀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於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馀人。
【索隐】:案:下文高祖功臣百三十七人;兼外戚及王子,凡一百四十三人。
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索隐】:言十分才二、三在耳。
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後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索隐】:倍其初封时户数也。
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正义】:谓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阳阿侯齐仁、戴侯祕蒙、穀陵侯冯偃也。
馀皆坐法陨命亡国,秏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於当世之禁云。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索隐】:言居今之代,志识古之道,得以自镜当代之存亡也。
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索隐】:言观今人臣所以得尊宠者必由忠厚,被废辱者亦由骄淫,是言见在兴废亦当代得失之林也。
何必旧闻?於是谨其终始,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後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表略)
【索隐述赞】圣贤影响,风云潜契。高祖应箓,功臣命世。起沛入秦,凭谋仗计。纪勋书爵,河盟山誓。萧曹轻重,绛灌权势。咸就封国,或萌罪戾。仁贤者祀,昏虐者替。永监前修,良惭固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