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史记索隐序
- 史记索隐后序
- 三皇本纪
- 史记正义序
- 史记正义论例
- 史记集解序
- 史记正义佚序
- 太史公书名考
-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 卷二 夏本纪第二
- 卷三 殷本纪第三
- 卷四 周本纪第四
- 卷五 秦本纪第五
-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 卷一十 孝文本纪第十
- 卷一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 卷一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 卷一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 卷一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 卷一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 卷一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 卷一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 卷一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 卷一十九 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
-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 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 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 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 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 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 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 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 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史记三家注』史记正义序
- 本章共 1.0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史记者,汉太史公司马迁作。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南游江、淮,讲学齐、鲁之郡,绍太史继春秋,括文鲁史,而包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而摭楚汉春秋,贯紬经传,旁搜史子,上起轩辕,下既天汉。作十二本纪,帝王兴废悉详。三十世家,君国存亡毕著。八书,赞阴阳礼乐。十表,定代系年封。七十列传,忠臣孝子之诚备矣。笔削冠于史籍,题目足以经邦。裴骃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自刘向、杨雄,皆称良史之才。况坟典湮灭,简册缺遗。比之春秋,言辞古质。方之两汉,文省理幽。守节涉学三十余年。六籍九流,地里苍雅,锐心观採评史汉,诠众训释而作正义。郡国城邑,委曲申明,古典幽微,窃控其美,索理永惬,次旧书之旨,兼音解注,引致旁通,凡成三十卷。名曰史记正义。发挥膏肓之辞,思济沧溟之海。未敢侔诸祕府,冀训诂而齐流。庶贻厥子孙,世畴兹史。于时岁次丙子开元二十四年八月,杀青斯竟。
【考证】钱大昕曰:张守节《正义》,成于开元廿四年。小司马《索隐》前后序,则不著撰述之年,而《唐书·艺文志》注:贞开元润州别驾。是两人生于同时,而其书不相称引。司马长于驳辩,张长于地理,要皆龙门功臣,难以偏废。守节官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唐志》失书。小司马序自题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而《唐志》云:润州别驾,殆终于别驾者与。《正义》、《索隐》两书,皆单行,不附于正史。今《索隐》,尚有汲古阁所刊单行之本。《正义》,旧本失传,卷帙次第,无可考矣。《四库全书提要》:是书据自序三十卷,晁公武、陈振孙二家所录则作二十卷。盖其标字列注,亦如《索隐》,后人散入句下,已非其书。至明代监本,採附《集解》、《索隐》之后,更多散节,失其本旨,地理脱十七条,故实注二十五条,音注脱二十三条,其他一两字之出入,殆千有余条,尤不可毛举。苟非震泽王氏刊本具存,无由知监本之妄删也。愚按我永正中有僧桃源者,著《史记桃源抄》,补记今本所删落正义,一千有余条,多者二三百字,少者亦十字二十字,皆震泽王氏刊本所无也。盖依僧幻云所录。幻云题《三注会刻本》云:吾邦有《索隐》本,有《正义》本,《索隐》与此注所载大同,至《正义》则此注所不载甚多,故标记诸栏外。东北大学,藏《史记》古活字本二种,一为庆长本,一为宽永本,栏外具补记正义,盖依桃源抄也。前田侯、爵书库,有博士家本《史记异字》五卷,所录《正义》,概与《桃源抄》合。今依此数本补订,以略复张氏之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