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原序
- 卷一 五脏门
- 卷二 诸风门
- 卷三 诸寒门
- 卷四 诸暑门
- 卷五 诸湿门
- 卷六 痼冷积热门
- 卷七 诸虚门
- 卷八 诸痹门
- 卷九 血病门
- 卷十 心腹痛门
- 卷十一 症瘕积聚门
- 卷十二 宿食门
- 卷十三 胀满门
- 卷十四 水肿门
- 卷十五 蛊毒门
- 卷十六 黄疸门
- 卷十七 咳喘痰饮门
- 卷十八 诸疟门
- 卷十九 大便门
- 卷二十 小便门
- 卷二十一 霍乱门
- 卷二十二 呕吐翻胃噎膈门
- 卷二十三 脚气门
- 卷二十四 消渴门
- 卷二十五 诸疝门
- 卷二十六 眩晕门
- 卷二十七 惊悸怔忡健忘门
- 卷二十八 癫痫门
- 卷二十九 诸汗门
- 卷三十 眼门
- 卷三十一 咽喉门
- 卷三十二 口齿门
- 卷三十三 耳门
- 卷三十四 鼻门
- 卷三十五 头面门
- 卷三十六 腰痛门
- 卷三十七 妇人门
- 卷三十八 痈疽疔肿门
- 卷三十九 疥癣门
- 卷四十 瘿瘤瘰门
- 卷四十一 五痔肠风脏毒门
『济生方』卷十五 蛊毒门
- 本章共 54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蛊毒门] 蛊毒论治
经书所载蛊毒有数种。闽中山间人造作之。以虫蛇之类,用器皿盛贮,听其互相食啖,有一物独存者,则谓之蛊。取其毒于酒中,能祸于人。中其毒也,令人心腹绞痛,如有物咬,吐下血皆如烂肉,若不即治,蚀人五脏即死。然此病有缓有急,急者仓卒十数日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周腹内,气力羸惫,骨节沉重,发即心痛烦躁,而病患所食之物,亦变化为蛊,渐侵食脏腑则死矣。死则病流注,染着旁人,遂成蛊注也。欲验之法,令病患唾水,沉者是蛊,不沉者非蛊也。或含一大豆,豆胀皮脱者蛊也,豆不烂脱非蛊也。以鹄皮至病患卧下,勿令病患知,病剧者是蛊病,不剧者非蛊也。治疗之法,不可作他病治之,切须审细,古人以败鼓皮烧灰,米饮服方寸匕。须臾自呼蛊家姓名,令呼唤将去则愈。凡中蛊,嚼生黑豆不腥
[蛊毒门蛊毒论治] 丹砂丸
治蛊毒。
雄黄(别研)朱砂(别研。各半两)鬼臼巴豆(去皮心油,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每服三丸,空心,煎干姜汤送下,当转下恶物并蛊毒等,
[蛊毒门蛊毒论治] 雄麝散
治五种蛊毒。
雄黄末麝香末(各一字)上件药,取生羊肺如指大,以刀开,内雄黄等末,以肺裹吞之。
[蛊毒门蛊毒论治] 矾灰散
治中诸物毒。
晋矾建茶(各等分)上件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得吐即效,未吐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