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裘序
- ├ 梁序
- ├ 小引
- └ 凡例
- 卷一
- ├ 赋禀
- ├ 护胎
- ├ 指纹析义
- ├ 小儿脉法
- ├ 保产论
- ├ 初诞救护
- ├ 调燮
- ├ 脐风论证
- ├ 指明火穴
- ├ 回生艾火
- ├ 初生护持
- ├ 勿轻服药
- ├ 药饵之误(张景岳)
- ├ 看病诀
- ├ 寿夭辨
- ├ 面部形色赋
- ├ 一审颜色苗窍知表里之寒热虚实
- ├ 简切辩证
- ├ 五脏所属之证
- └ 变蒸辨
- 卷二
- ├ 胎病论
- ├ 惊风辟妄
- ├ 新立误搐类搐非搐分门别证
- ├ 附血虚寒袭太阳病痉案
- ├ 暑证
- ├ 疟疾
- ├ 痢疾
- ├ 咳嗽
- ├ 丹毒
- ├ 疮痈
- ├ 痘疮
- ├ 霍乱
- ├ 客忤
- ├ 中恶
- ├ 吐泻
- ├ 大惊卒恐
- ├ 附小儿时疫证治
- ├ 痫证
- ├ 乳子伤寒证治
- ├ 伤风证治
- ├ 伤暑证治
- └ 伤湿证治
- 卷三
- ├ 霍乱证治
- ├ 咳嗽证治
- ├ 哮喘证治
- ├ 诸疳症治
- ├ 呕吐证治
- ├ 泄泻证治
- ├ 伤食证治
- ├ 食积证治
- ├ 发热证治
- ├ 治病端本澄源至要口诀
- ├ 痢疾证治
- ├ 疟疾证治
- ├ 消渴证治
- └ 诸血证治
- 卷四
- ├ 肿满证治
- ├ 胀满证治
- ├ 黄胆证治
- ├ 腹痛证治
- ├ 癖积症治
- ├ 虫痛证治
- ├ 诸汗证治
- ├ 疝气证治
- ├ 啼哭证治
- ├ 夜啼证治
- ├ 二便证治
- ├ 小便不利证治
- ├ 大便证治
- ├ 头项囟证治
- ├ 目病证治
- ├ 耳病证治
- ├ 鼻病证治
- ├ 口疮证治
- ├ 舌病证治
- ├ 齿牙证治
- ├ 咽喉证治
- ├ 龟胸龟背证治
- ├ 鹤膝证治
- ├ 五软五硬证治
- ├ 丹毒证治
- ├ 水痘露丹
- ├ 破伤风证
- ├ 疹证治
- ├ 诸疮证治
- ├ 瘰证治
- └ 杨梅疮证治
- 卷五
- ├ 天元赋
- ├ 痘疹西江月
- ├ 痘有顺险逆并五善七恶之症
- ├ 痘疹总略歌(凡一十一首,共一十五方)
- ├ 发热证治歌(凡一十五首,共二十五方)
- ├ 见形证治歌(凡一十八首,共一十八方)
- └ 起发证治歌(凡二十六首,共五十方)
- 卷六
- ├ 成实证治歌(凡二十一首,共二十六方)
- ├ 收靥证治歌(共十五首,又一十六方)
- ├ 落痂证治歌(凡五首,共三方)
- ├ 痘后余毒证治歌(凡三十一首,共四十六方)
- ├ 妇女痘疹证治歌(凡十二首,共十一方)
- ├ 麻疹骨髓赋
- ├ 麻痘西江月(凡二十首)
- └ 麻疹证治歌(凡二十五首,共二十九方)
『幼幼集成』舌病证治
- 本章共 1.0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经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心,心主舌,在窍为舌。又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夫舌为心之苗,胃之根。小儿多生舌病,以心脾之积热也,故有重舌、木舌、弄舌、舌胎等证,宜辨其虚实而治之。
重舌者,心脾有热。盖脾之大络,出于舌下,有热则气血俱盛。附舌根下,忽重生一舌而短小,内服沆瀣丹,外以针刺去恶血,用蒲黄、黄柏末敷之。
木舌者,心脾积热之气上冲,故令舌肿,渐渐长大,塞满口中。若不急救,必致害人。内服沆瀣丹,外以针刺去恶血,以碧雪散、竹沥调匀敷之。
弄舌者,脾脏虚热,令舌络紧,时时舔舌,俗人称为蛇丝惊者是也。切勿以寒凉攻下治之,少与泻黄散服之,不效,四君子汤。或渴欲饮水,面无红赤色,此脾胃津液不足,不可误认为热,宜七味白术散。
面黄肌瘦,五心烦热而弄舌者,此疳证也。须从疳证门参考,宜集圣丸。
大病后精神困倦,饮食少思而弄舌者,凶候。盖气血两虚,精神将脱。速以十全大补汤挽救之。
舌上黑苔,其热已剧,急以薄荷煎汤洗之。如舌转红色者,可治,凉膈散下之;洗不红者,不治。
泄泻后舌上白苔,此津液不深,不能上潮于口,为虚热也。理中汤。
【入方】
集成沆瀣丹 方见卷一胎疾门。
碧雪散 方见卷四口疮门。
泻黄散 方见卷四口疮门。
七味白术散 方见卷三泄泻门。
集圣丸 方见卷三疳证门。
十全大补汤 方见卷一保产门。
凉膈散 治心脾有热,舌上黑苔。
净连翘(一钱) 黑栀仁(六分) 锦大黄(五分) 薄荷叶(六分) 片黄芩(六分) 芒硝(五分)生甘草(四分)
竹叶七片,灯芯十茎,水煎,临服加生蜜十匙对服。
舌病简便方
治重舌木舌,肿满强硬,或疼不止,不能言语,宜用粗针线扎箸头上,刺患处,甚者数十刺为妙。只针舌尖及舌两旁,舌中心及舌下切不可针,犯之令出血不止。其刺出之血,以红色者毒轻,紫色者为重,黑色者最危。仍以蒲黄研末,擦舌上即消。舌或胀大肿硬,实时气绝,名为 舌( ,衫,入声。)用皂矾不拘多少,新瓦上以火 ,变红色为度,放地上候冷,研细搽舌上立愈。重舌木舌皆效。( ,蔽根之饰,谓如 之蔽大相上也)
舌肿满不能出声,以梅花冰片研烂敷之;或以食盐、百草霜共为末,井水调敷即效。
绊舌者,舌根下有筋一条,绊其舌尖,令舌短缩不能吮乳。细视之,明见舌根之下有筋如线,牵绊其舌。用针轻轻挑断之,挑时但挑此筋,不可误伤舌根,为祸不小。曾见愚妇以刀割断之,误伤舌根,流血不止而死。
舌断能重生。用活蟹一只,炙干为末,敷之。此方至神至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