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道德经碑本
- 一章
- 二章
- 三章
- 四章
- 五章
- 六章
- 七章
- 八章
- 九章
- 十章
- 十一章
- 十二章
- 十三章
- 十四章
- 十五章
- 十六章
- 十七章
- 十八章
- 十九章
- 二十章
- 二十一章
- 二十二章
- 二十三章
- 二十四章
- 二十五章
- 二十六章
- 二十七章
- 二十八章
- 二十九章
- 三十章
- 三十一章
- 三十二章
- 三十三章
- 三十四章
- 三十五章
- 三十六章
- 三十七章
- 三十八章
- 三十九章
- 四十章
- 四十一章
- 四十二章
- 四十三章
- 四十四章
- 四十五章
- 四十六章
- 四十七章
- 四十八章
- 四十九章
- 五十章
- 五十一章
- 五十二章
- 五十三章
- 五十四章
- 五十五章
- 五十六章
- 五十七章
- 五十八章
- 五十九章
- 六十章
- 六十一章
- 六十二章
- 六十三章
- 六十四章
- 六十五章
- 六十六章
- 六十七章
- 六十八章
- 六十九章
- 七十章
- 七十一章
- 七十二章
- 七十三章
- 七十四章
- 七十五章
- 七十六章
- 七十七章
- 七十八章
- 七十九章
- 八十章
- 八十一章
- 附录
- 后记
- 补遗
- 补注
『老子校释』后记
- 本章共 84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一)本书在选本方面,以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为主,次取敦煌写本与遂州碑本参订。石本于御注、广明、景福以外,更参考楼正、邢玄、庆阳、磻溪、高翿、赵孟俯诸本。钞本参考柰卷及室町时代钞本。刻本王本除用明和宇惠本外,更参考道藏本、范应元引王本,与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本。河上本除用宋刊本外,更参考道藏李道纯道德会元所用章句白本。又如傅、范古本,夏竦古文四声韵所引古老子,及托名王羲之帖本等,均加以批判的选用。
(二)本书在校勘方面,以严可均铁桥金石跋中老子唐本考异所校三百四十九条为主,魏稼孙绩语堂碑录,或正严误,或补严阙,共四十三条,次之。余如纪昀、毕沅、王昶、吴云之校老子,乃至罗振玉之道德经考异,何士骥之古本道德经校刊,凡与碑本校勘工作有关者,无不尽力搜罗,务求去伪存真,使道德经文字得以接近于本来面目。
(三)本书在训诂方面,所采旧注有王念孙、孙诒让、俞樾、洪颐烜、刘师培、易顺鼎、马叙伦、陶鸿庆、奚侗、蒋锡昌、劳健、高亨、于省吾诸家;间亦采取日本大田晴轩、武内义雄之说。案语则随文声叙,或出己见,其中有特重声训之处,说本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四)本书在音韵方面,以江晋三老子韵读为主,偶有漏失,则以姚文田之古音谐、邓廷桢之双砚斋笔记、李赓芸之炳烛编补之。若刘师培之老子韵表,高本汉之老子韵考,及奚侗,陈柱之说老子古音,则多臆说,其合者取之,不合者弃之。
(五)本书特重楚方言与老子之关系。如四十五章「躁胜寒」,据诗汝坟释文「楚人名火曰燥」。五十五章「终日号而不嗄」,据庄子庚桑楚篇司马彪注「楚人谓唬极无声曰嗄」。七十章「披褐怀玉」,据淮南子齐俗训注「楚人谓袍为短褐大布」。此类之例,说详各章,阅者察之。
(六)本书初稿成时,承杨树达先生、任继愈先生校正全书数次,梁启雄、王维诚二先生亦校正其一部分,得益良多。本书即根据诸先生提供之宝贵意见,经数次修改而成。其中如仍有误谬之处,应由撰者自己负责。又以杨树达先生贡献最大,且为其晚年最后之劳绩,应以此书为其纪念。
一九五七年三月朱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