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 ├ 中风
- ├ 厥病
- ├ 痛风(附湿痹 鹤膝风)
- ├ 中寒
- ├ 伤风冒风
- ├ 伤寒
- ├ 火门
- ├ 中暑
- ├ 中湿
- ├ 肩背痛
- ├ 心脾痛
- ├ 耳病
- ├ 眼目
- ├ 牙齿
- ├ 口舌
- ├ 腹痛
- ├ 鼻病
- ├ 喉痹
- ├ 头痛
- ├ 眩晕
- ├ 头风面肿
- ├ 腰痛
- └ 胁痛
- 卷二
- ├ 脾胃
- ├ 气滞
- ├ 六郁
- ├ 痰病
- ├ 哮病
- ├ 喘病
- ├ 咳嗽
- ├ 肺痈
- ├ 呕吐
- ├ 翻胃
- ├ 嘈杂
- ├ 吞酸
- ├ 痞病
- ├ 咳逆
- ├ 消渴
- ├ 伤食
- ├ 内伤
- ├ 疹
- ├ 黄疸
- ├ 泄泻
- ├ 痢疾
- ├ 疟疾
- ├ 水肿
- └ 鼓胀
- 卷三
- ├ ?病
- ├ 痫病
- ├ 颠狂
- ├ 惊悸怔忡
- ├ 虚损
- ├ 诸血
- ├ 呕血
- ├ 衄血
- ├ 咳血
- ├ 咯血
- ├ 溺血
- ├ 下血
- ├ 自汗
- ├ 盗汗
- ├ 积聚
- ├ 霍乱
- ├ 燥结
- ├ 诸淋
- ├ 白浊
- ├ 脱肛
- ├ 跌扑损伤
- ├ 破伤风
- ├ 疝病
- ├ 大便不通
- ├ 小便不通
- ├ 脚气
- └ 痿病
- 卷四
- ├ 诸疮
- ├ 痔疮
- ├ 瘰
- ├ 杨梅疮
- ├ 刀箭疮
- ├ 疥癣疮
- ├ 下疳疮
- ├ 杖疮
- ├ 汤火疮
- ├ 骑马痈
- ├ 妇女经病
- ├ 崩漏
- ├ 赤白带下
- ├ 产前
- ├ 产后
- ├ 小儿诸病
- ├ 救急诸方
- ├ 解诸毒
- ├ 疹
- ├ 炮制药法
- └ 仁术便览 题仁术便览后
『仁术便览』鼓胀
- 本章共 931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鼓胀,外坚中空,似鼓也。理宜补脾,又须养肺金,以制肝木,使脾无贼邪之虑。滋肾水以制相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却盐味以防助邪,断妄想以保母气。切不可下,宜远音乐,断浓味,戒暴怒,无有不安。脉浮大而滑实者生,濡小而虚微者死。胀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热胀,迟微冷寒。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则可治,虚则危恶。
治方
人参(八钱) 白术(一钱) 陈皮(一钱) 苍术(一钱) 浓朴(姜制,五分) 泽泻(五分) 麦门冬(五分) 白茯苓(一钱)
上水一盏半,煎服。若朝急暮宽者,倍人参、白术,肥白人气虚者同。若朝宽暮急者,加姜炒黄连、归身、酒芍药、香附、川芎、生地黄,去人参,黑瘦人气热者亦同。气下坠者,宜加升麻。日夜急,气血皆虚,俱补之。如脉实坚人壮盛者,或按之不坚不痛,则可下之,消之,以补之。
治一切蛊胀并气虚中满单腹胀方
茯苓皮 草果皮 五加皮 大腹皮 甘草皮 牡丹皮 地骨皮 生姜皮 木通皮 木瓜皮大腹子 车前子 葶苈子 菟丝子 紫苏子
上各等分,水二盏,煎至八分服之。如要断根,将十五味药等分为细末,各一钱五分,用雄猪肝一个,不见水者,先用温水煮一滚取出,用竹尖钻孔数个,入药在内,蒸熟切片,捣蒜蘸食之。不过一二个,永不发也。
一方 治鼓胀气满。用苦丁香为末,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下,三服见效
广茂溃坚汤
治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安,大小便涩滞,上气喘浓朴 黄芩 益智 草豆蔻 当归(各五钱) 黄连(六钱) 半夏(七钱) 广术 升麻红花(酒洗) 吴茱萸(各二钱) 甘草(生) 柴胡 泽泻 神曲(炒) 青皮 陈皮(各三钱) 渴加葛根。每服七钱,姜三片,水煎。
一方 鼓胀。用家旱蛤蟆两三个,装入公猪肚子内,蒸熟食之好。
一方 治气鼓胀满。
苍术(二两) 南木香(一两) 黑矾(少许)
上清水煎服。
一方 治气鼓水肿及大便不通。用头上有盖蜣螂,每一个入巴豆仁一个,烧存性,研细末。酒调四分,空心服。利去水妙。
一方
牛黄(一分) 道人心(即老柳内心,一钱焙干) 巴豆(一钱,去油)
共合一处,丸。每服七丸,黄酒送下。
一方 治肿胀。
海金沙 浓朴 茯苓皮(各一钱) 白术 苍术(各八分) 陈皮 泽泻 猪苓 桑白皮(各七钱) 五加皮 生姜皮 大腹皮 甘草(各五钱) 商陆(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