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 ├ 中风
- ├ 厥病
- ├ 痛风(附湿痹 鹤膝风)
- ├ 中寒
- ├ 伤风冒风
- ├ 伤寒
- ├ 火门
- ├ 中暑
- ├ 中湿
- ├ 肩背痛
- ├ 心脾痛
- ├ 耳病
- ├ 眼目
- ├ 牙齿
- ├ 口舌
- ├ 腹痛
- ├ 鼻病
- ├ 喉痹
- ├ 头痛
- ├ 眩晕
- ├ 头风面肿
- ├ 腰痛
- └ 胁痛
- 卷二
- ├ 脾胃
- ├ 气滞
- ├ 六郁
- ├ 痰病
- ├ 哮病
- ├ 喘病
- ├ 咳嗽
- ├ 肺痈
- ├ 呕吐
- ├ 翻胃
- ├ 嘈杂
- ├ 吞酸
- ├ 痞病
- ├ 咳逆
- ├ 消渴
- ├ 伤食
- ├ 内伤
- ├ 疹
- ├ 黄疸
- ├ 泄泻
- ├ 痢疾
- ├ 疟疾
- ├ 水肿
- └ 鼓胀
- 卷三
- ├ ?病
- ├ 痫病
- ├ 颠狂
- ├ 惊悸怔忡
- ├ 虚损
- ├ 诸血
- ├ 呕血
- ├ 衄血
- ├ 咳血
- ├ 咯血
- ├ 溺血
- ├ 下血
- ├ 自汗
- ├ 盗汗
- ├ 积聚
- ├ 霍乱
- ├ 燥结
- ├ 诸淋
- ├ 白浊
- ├ 脱肛
- ├ 跌扑损伤
- ├ 破伤风
- ├ 疝病
- ├ 大便不通
- ├ 小便不通
- ├ 脚气
- └ 痿病
- 卷四
- ├ 诸疮
- ├ 痔疮
- ├ 瘰
- ├ 杨梅疮
- ├ 刀箭疮
- ├ 疥癣疮
- ├ 下疳疮
- ├ 杖疮
- ├ 汤火疮
- ├ 骑马痈
- ├ 妇女经病
- ├ 崩漏
- ├ 赤白带下
- ├ 产前
- ├ 产后
- ├ 小儿诸病
- ├ 救急诸方
- ├ 解诸毒
- ├ 疹
- ├ 炮制药法
- └ 仁术便览 题仁术便览后
『仁术便览』内伤
- 本章共 729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补中益气汤
治形神劳役,或饮食失节,劳倦虚损,身热而烦,脉洪大而虚,头痛而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高而喘。
黄 (一钱半) 人参 甘草(各一钱) 白术 归身 柴胡 升麻 陈皮(各五分) 渴加葛根
上作一服,午前,稍热服。
一方 加黄柏三分 红花三分
升阳顺气汤
治因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无味,遇夏虽热犹寒,饥常如饱,不喜食冷。
升麻 柴胡(各一钱) 黄 (一两) 半夏(三钱) 甘草(五分) 陈皮 人参 神曲归身(
每服三五钱,姜三片,水煎服。
参术调中汤
泻热补气,止嗽定喘,和脾胃,进饮食。
黄 (四分) 桑白皮(五分) 甘草 人参 茯苓(各三分) 五味子(二十粒) 白术(五分) 地骨皮 麦门冬 陈皮(各二分) 青皮(一分) 水煎服。
升阳益胃汤
治脾胃虚弱,嗜卧怠惰,四肢不收。时值秋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舌干涩,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洒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
柴胡 白术 茯苓(渴去之) 泽泻(各三钱,去毛) 羌活 独活 防风(各五钱。以秋旺,故以辛温泄之) 人参 甘草 半夏(各一两) 黄 (二两) 黄连(一钱) 陈皮(四钱) 白芍(炒,五钱)
上每服三五钱,姜三片,枣二枚煎,早饭后温服。
加味补中益气汤
治一切中气不足,脾胃弱,下元虚,腰膝软弱,夜有房劳,服此效。
人参 黄 (蜜炙) 白术(炒) 杜仲(炒) 牛膝 白芍(炒。各一钱) 甘草(炒,六分) 当归(酒浸,八分) 升麻(三分) 陈皮(七分) 柴胡(五分) 五味子(九粒) 黄柏(炒,一钱) 枸杞子(一钱)空心,水煎服。如梦遗加知母、牡蛎各一钱。腹胀加半夏、浓朴。咳嗽加知母、麦冬各八分。泄泻加肉豆蔻、干姜各七分,呕逆恶心加藿香、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