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摄生第一
- 卷一 阴阳第二
- 卷一 脏象上第三
- 卷一 脏象下第三
- 卷二 脉色上第四
- 卷二 脉色下第四
- 卷二 经络上第五
- 卷三 经络下第五
- 卷三 标本第六
- 卷三 气味第七
- 卷三 论治第八
- 卷四 疾病第九 病机
- 卷四 疾病第九 邪气
- 卷四 疾病第九 阴阳
- 卷四 疾病第十 经脏
- 卷四 疾病第十 虚实
- 卷四 疾病第十 时令
- 卷五 疾病第十一 五气
- 卷五 疾病第十一 情志
- 卷五 疾病第十一 风
- 卷五 疾病第十一 厥
- 卷五 疾病第十一 伤寒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寒热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疟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咳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喘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汗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鼓胀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津液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水疸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瘅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胎孕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血枯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癫狂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卒痛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痹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痹疝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痿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肠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伏梁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五变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病变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杂病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涕泪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惑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忘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饥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卧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梦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痈疽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瘰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失守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五逆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死期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经终
『医经原旨』卷六 疾病第十四 瘰
- 本章共 63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寒热瘰在于颈腋者,此皆鼠,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瘰者,其状累然而历贯上下也。故于颈腋之间皆能有之,因其形如鼠穴,塞其一复穿其一,故又名为鼠。盖以寒热之毒,留于经脉,所以联系不止。一曰结核,连续者为瘰,形长如蚬蛤者为马刀。又曰,胁肋下者为马刀。)鼠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瘰必起于少阳,而后延及阳明。二经表里相传,乃至厥阴、太阴,俱能为病。大抵因郁气之积,食味之浓,或风热之毒结聚而成,故其所致之本,皆出于脏,而标则见乎颈腋之间也。若其毒之未甚,则但浮见脉中,尚未着于肌肉以化脓血者,去之犹易,若其脓血既成,则为力较难也。)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谓去其致之之本,则外见之末,自可引而衰也。)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徐往来以去之。(予,与之针也。审按其道,审脉气所由之道也,徐往徐来,即补泻之法,所谓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也。)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小如麦者,其初起也,故一刺即知其效,三刺其病可已;所以治在宜早,不可因小而忽之。)决其生死,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瞳子者,骨之精也。赤脉下贯瞳子,以邪毒之陷,深贼阴分而然,死之征也,然脉见二三者,其气散而缓,脉聚为一者,其毒锐而专,此又死期迟速之有异也。又有诊寒热者,亦同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