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摄生第一
- 卷一 阴阳第二
- 卷一 脏象上第三
- 卷一 脏象下第三
- 卷二 脉色上第四
- 卷二 脉色下第四
- 卷二 经络上第五
- 卷三 经络下第五
- 卷三 标本第六
- 卷三 气味第七
- 卷三 论治第八
- 卷四 疾病第九 病机
- 卷四 疾病第九 邪气
- 卷四 疾病第九 阴阳
- 卷四 疾病第十 经脏
- 卷四 疾病第十 虚实
- 卷四 疾病第十 时令
- 卷五 疾病第十一 五气
- 卷五 疾病第十一 情志
- 卷五 疾病第十一 风
- 卷五 疾病第十一 厥
- 卷五 疾病第十一 伤寒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寒热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疟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咳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喘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汗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鼓胀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津液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水疸
- 卷五 疾病第十二 瘅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胎孕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血枯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癫狂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卒痛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痹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痹疝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痿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肠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伏梁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五变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病变
- 卷六 疾病第十三 杂病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涕泪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惑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忘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饥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卧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梦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痈疽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瘰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失守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五逆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死期
- 卷六 疾病第十四 经终
『医经原旨』卷六 疾病第十三 血枯
- 本章共 919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病有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何以名之?(支满者,满如支膈也。肺主气,其臭腥,肝主血,其臭臊,肺其不能平肝,则肝肺俱逆于上,浊气不降,清气不升,故闻腥臊而吐清液也。口中唾血,血不归经也。四肢清冷,气不能周也。头目眩运,失血多而气随血去也。气既乱,故于前阴、后阴,血不时见,而月信反无期矣。)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血枯者,月水断绝也。致此之由,其原有二:一则以少时有所大脱血,如胎产既多,及崩、淋、吐、衄之类,皆是也;一则以醉后行房,血盛而热,因而纵肆,则阴精尽泄,精去则气去,故中气竭也,夫肾主闭,脏肝主疏泄,不惟伤肾,而且伤肝。及至其久,则三阴俱亏,所以有先见诸证如上所云,而终必至于血枯,则月事衰少不来也。此虽以女子为言,丈夫有犯前证,亦不免为精枯之病,则劳损之属皆是也。)治之何术?以四乌骨、一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后饭者,先药后饭也,乌,即乌贼也,骨名海螵蛸,其气味咸温下行,故主女子赤白漏下及血闭、血枯,其性涩,故亦能令人有子。茹,亦名茹芦,即茜草也,气味甘寒无毒,能止血治崩,又能益精气,活血通经脉,作茹者非,盖茹有毒,岂血枯者所宜?未之详耳。雀,即麻雀也。雀卵气味甘温,能补益精血,主男子阴痿不起,故可使多精有子,及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鲍鱼,即今之淡干鱼也。诸鱼皆可为之,惟石首鲫鱼者为胜。其气味辛温无毒。鱼本水中之物,故其性能入水脏,通血脉,益阴气,煮汁服之,能同诸药通女子血闭也,以上四药,皆通血脉,血主于肝,故凡病伤肝者,亦皆可用之,血枯一症,与血膈相似,皆经闭不通之候。然而枯之与膈,则相反有如冰炭。夫枯者,枯竭之谓,血虚之极也。膈者,阻隔之谓,血本不虚,而或气,或寒,或积,有所逆也。膈者,病发于暂,其证则或痛或实,通之则血行而愈,可攻者也,枯者,其来也渐,冲在内竭,其症无形,必不可通者也。今人每用四物加桃仁、红花,甚至硝、朴、棱、莪之类,无所不至,夫血既枯矣,只当补养阴气,使其血充则勿招自至,奚俟通也?若勉强逼之,则枯者愈枯,不危何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