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叶序
- 陈序
- 自序
- 卷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 卷二 痉湿病脉证第二
- 卷三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 卷四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 卷四 疟疾总论
- 卷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 卷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 卷七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 卷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卷九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卷十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卷十一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十一
- 卷十二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 卷十三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 卷十四 水气病脉证第十四
- 卷十五 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 卷十六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第十六
- 卷十七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 卷十八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 卷十九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第十九
- 卷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 卷二十一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 卷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补方
『金匮玉函经二注』陈序
- 本章共 722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汉、张仲景医理最精。以伤寒一门。为病中最要。既为伤寒论以明治法。复为金匮玉函经以为治杂症之矩。岐伯、秦越人后一人而已。后之注者。以宋赵君以德衍义为最精。国朝周扬后又为之补注于本书。益加融贯仲景之书。如四子六经。而两君之注。则高密之训诂。紫阳之集义也。康熙二十六年。楚抚丁思孔。梓于楚南。迄今百四十余年。世鲜传本。吴门李君清俊。名医也。于古人载籍。无所不窥。治症神效。即得此本。思以公诸当世。因为重付诸剞劂。余之识君也。在嘉庆丙子。适病后左足短二寸。不能着地。君治之两月而痊。至今将二十年。步履如少壮。道光戊子。余扶病重至汉上。邀君同行。君为人施诊。应手立愈。为余制药施人。亦皆灵验。汉上人至今称之。盖君之造诣渊微。立心诚笃所致。今刊此书。犹前志也。昔余弟鸿庆。亦深于医。与君最契。重刊伤寒活人书。未竟而殂。君议为竟之。俾与此书并行于朋友之际。所云笃矣。余素不习医。近以学道。从事三尼。医世功诀。读金碧龙虎灵宝毕法诸书。稍知养生之理。因兼读素问难经伤寒论及是书以相印证。知医家之要。尽此四书之中。君尝谓是书医可通仙。并谓余因学仙而通医理。余谓医与仙皆非余所及。其理则固能言之矣。赵君不着里籍。金匮要略又云明人。君因欲去序中宋字。余谓旧本不宜轻改。且其文笔醇浓。语多非近儒明人所及。朴学之士。潜德隐曜。不必以史乘失载为疑也。若夫道家之书。如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胎息经云。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南华经云。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神将守形。乃可以长生。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闭子精门可长活。皆身心性命之圭旨。苟能守而行之。风湿寒暑。皆不能侵。留形住世不难。又何杂病之足虑乎。以质李君。知余言之不诬也。
【道光癸巳八月钱塘陈文述序于吴门妙香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