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序
- 卷一 论集
- ├ 张景岳大宝论
- ├ 张景岳真阴论
- ├ 张景岳命门后论
- ├ 赵养葵火为先天论
- ├ 赵养葵水火论(三条)
- ├ 喻嘉言秋燥论
- ├ 张景岳虚损论(二则)
- ├ 张景岳论东垣脾胃论
- ├ 喻嘉言脉部位论
- ├ 赵羽皇参附宜虚论
- ├ 附:格言一
- ├ 附:格言二
- └ 附:格言三
- 卷二 脉要集
- ├ 《内经》脉要(并附名公诸论注)
- ├ 平人脉准
- ├ 胃脉
- ├ 四时脉
- ├ 五脏脉
- ├ 三阴三阳藏象脉法
- ├ 附六经主用发明说
- ├ 脉有逆从阴阳
- ├ 脉之大要
- ├ 推按法
- ├ 脉主病
- ├ 病主脉
- ├ 诊法脉案
- └ 附:脉诊总论
- 卷二 诸家脉论附
- ├ 张景岳脉神章
- ├ 王中痰脉论
- ├ 柯韵伯脉论二则
- └ 喻嘉言脉论三则(痉损水)
- 卷三 病能集一(杂证九门)
- ├ 阴病门
- ├ 中风证
- ├ 非风证
- ├ 痿病门
- ├ 痰饮门
- ├ 滞下门
- ├ 吐泻门(霍乱、水泄、脾泻、肾泻)
- ├ 疟疾门
- └ 咳嗽门
- 卷四 病能集二(杂证十一门)
- ├ 暑证
- ├ 湿证
- ├ 燥证
- ├ 火证
- ├ 诸痹门
- ├ 三消
- ├ 噎膈
- ├ 痞满
- ├ 肿胀
- ├ 水肿
- ├ 关格证
- └ 用药总论附
- 卷五 病能集三(杂证十三门)
- ├ 痉病
- ├ 大头瘟
- ├ 厥逆
- ├ 诸郁证
- ├ 黄瘅证
- ├ 肺痈证、附肺痿
- ├ 喘
- ├ 虚劳门
- ├ 内伤阴虚发热证
- ├ 汗证
- ├ 不能食证
- ├ 似疟证
- └ 怒伤肝证
- 卷六 病能集四(杂证十门)
- ├ 诸血证
- ├ 惊悸怔忡健忘烦躁不寐
- ├ 声喑
- ├ 癫痫狂证
- ├ 诸积病
- ├ 疝证
- ├ 心胸胃脘腹痛诸证
- ├ 腰痛
- ├ 头痛眩运风汗证
- └ 二便门
- 卷七 病能集五(杂证十门)
- ├ 赤白浊遗精
- ├ 脑漏证
- ├ 痧疹
- ├ 厉风鹤膝风
- ├ 面病
- ├ 目证
- ├ 口鼻齿证
- ├ 咽喉证
- └ 耳诸证
- 卷七 辑选薛立斋各证医案四十六条
- ├ 遗溺
- ├ 脾胃亏损吞酸嗳腐证
- ├ 脾胃亏损停食痢疾等证
- ├ 脾胃亏损疟疾寒热等证
- ├ 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证
- ├ 脾胃亏损暑湿所伤等证
- ├ 肝脾亏损头目耳鼻等证
- ├ 脾肺亏损咳嗽痰喘等证
- ├ 脾肺肾亏损小便自遗淋涩等证
- ├ 脾肺肾亏损遗精吐血便血等证
- ├ 脾肺肾亏损大便秘结等证
- ├ 脾胃亏损小便不利肚腹膨胀等证
- ├ 脾肾亏损头眩痰气等证
- ├ 脾肾亏损停食泄泻等证
- ├ 脾肾虚寒阳气脱陷等证
- ├ 肝肾亏损血燥结核等证
- ├ 肾虚火不归经发热等证
- └ 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等证
- 卷八 病能集六(妇人治例四篇)
- ├ 女科一
- ├ 女科二
- ├ 女科三
- └ 女科四
『古今名医汇粹』面病
- 本章共 46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张景岳曰:形色者,气之质,神之华,而皆见于面。然易见者形中之色,而难辨者色中之神。
凡病患面赤气盛,必火证。
两颧鲜赤,如脂如缕,余地不赤者,阴虚。
如面红不退,邪甚病进,为难愈。
面色白,气虚。
白兼淡黄而气不足,必失血。
面白枯,血气俱败,证有痰火,尤难治。
面青兼白,阳虚阴胜。
面黄润微赤,必主湿热。
面黄兼青,木邪犯土,多不可治。
面色青苍,主疼痛。
病瘥而面色如煤,终凶。
平人面色如尘,眼下青黑,病至必重。
女人色青,必肝强脾弱,多怒少食,或经脉不调。
颧颊鲜红,有虚火。
若久病患,面转黄苍,此欲愈也。
面肿有虚实,肿为实,浮为虚。实为风火上炎,脉紧数,症寒热,或清或散或下,邪去而肿自消。
虚浮者,无痛无热。
面目浮肺,因脾肺阳虚,输化失常,或肝肾阴虚,水邪泛溢。
然浮而就上,其形虚软者,多由乎气;肿而就下,按而成窝者,多由乎水。实而调之泄之,气虚补之,水虚化之。然水气有相因之治,不可执也。眼下如卧蚕者,亦水病。气浮亦有虚实:虚者多因乎脾,或劳倦色欲,或泻痢中寒所致,脉必微弱,气必虚馁;实者多因乎胃,或木火炽盛,或纵酒纵食,脉必滑数,症必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