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自序
- 卷一·考城隍
- 卷一·耳中人
- 卷一·尸变
- 卷一·喷水
- 卷一·瞳人语
- 卷一·画壁
- 卷一·山魈
- 卷一·咬鬼
- 卷一·捉狐
- 卷一·荞中怪
- 卷一·宅妖
- 卷一·王六郎
- 卷一·偷桃
- 卷一·种梨
- 卷一·劳山道士
- 卷一·长清僧
- 卷一·蛇人
- 卷一·斫蟒
- 卷一·犬奸
- 卷一·雹神
- 卷一·狐嫁女
- 卷一·娇娜
- 卷一·僧孽
- 卷一·妖术
- 卷一·野狗
- 卷一·三生
- 卷一·狐入瓶
- 卷一·鬼哭
- 卷一·真定女
- 卷一·焦螟
- 卷一·叶生
- 卷一·四十千
- 卷一·成仙
- 卷一·新郎
- 卷一·灵官
- 卷一·王兰
- 卷一·鹰虎神
- 卷一·王成
- 卷一·青凤
- 卷一·画皮
- 卷一·贾儿
- 卷一·蛇癖
- 卷二·金世成
- 卷二·董生
- 卷二·龁石
- 卷二·庙鬼
- 卷二·陆判
- 卷二·婴宁
- 卷二·聂小倩
- 卷二·义鼠
- 卷二·地震
- 卷二·海公子
- 卷二·丁前溪
- 卷二·海大鱼
- 卷二·张老相公
- 卷二·水莽草
- 卷二·造畜
- 卷二·耿十八
- 卷二·珠儿
- 卷二·小官人
- 卷二·胡四姐
- 卷二·祝翁
- 卷二·猪婆龙
- 卷二·某公
- 卷二·快刀
- 卷二·侠女
- 卷二·酒友
- 卷二·莲香
- 卷二·阿宝
- 卷二·九山王
- 卷二·遵化署狐
- 卷二·张诚
- 卷二·汾州狐
- 卷二·巧娘
- 卷二·吴令
- 卷二·口技
- 卷二·狐联
- 卷二·滩水狐
- 卷二·红玉
- 卷二·龙
- 卷二·林四娘
- 卷三·江中
- 卷三·鲁公女
- 卷三·道士
- 卷三·胡氏
- 卷三·戏术
- 卷三·丐僧
- 卷三·伏狐
- 卷三·蛰龙
- 卷三·苏仙
- 卷三·李伯言
- 卷三·黄九郎
- 卷三·金陵女子
- 卷三·汤公
- 卷三·阎罗
- 卷三·连琐
- 卷三·单道士
- 卷三·白于玉
- 卷三·夜叉国
- 卷三·小髻
- 卷三·西僧
- 卷三·老饕
- 卷三·连城
- 卷三·霍生
- 卷三·汪士秀
- 卷三·商三官
- 卷三·于江
- 卷三·小二
- 卷三·庚娘
- 卷三·宫梦弼
- 卷三·鸲鹆
- 卷三·刘海石
- 卷三·谕鬼
- 卷三·泥鬼
- 卷三·梦别
- 卷三·犬灯
- 卷三·番僧
- 卷三·狐妾
- 卷三·雷曹
- 卷三·赌符
- 卷三·阿霞
- 卷三·李司鉴
- 卷三·五羖大夫
- 卷三·毛狐
- 卷三·翩翩
- 卷三·黑兽
- 卷四·余德
- 卷四·杨千总
- 卷四·瓜异
- 卷四·青梅
- 卷四·罗刹海市
- 卷四·田七郎
- 卷四·产龙
- 卷四·保住
- 卷四·公孙九娘
- 卷四·促织
- 卷四·柳秀才
- 卷四·水灾
- 卷四·诸城某甲
- 卷四·库官
- 卷四·酆都御史
- 卷四·龙无目
- 卷四·狐谐
- 卷四·雨钱
- 卷四·妾杖击贼
- 卷四·秀才驱怪
- 卷四·姊妹易嫁
- 卷四·续黄粱
- 卷四·龙取水
- 卷四·小猎犬
- 卷四·棋鬼
- 卷四·辛十四娘
- 卷四·白莲教
- 卷四·双灯
- 卷四·捉鬼射狐
- 卷四·蹇偿债
- 卷四·头滚
- 卷四·鬼作筵
- 卷四·胡四相公
- 卷四·念秧
- 卷四·蛙曲
- 卷四·鼠戏
- 卷四·泥书生
- 卷四·土地夫人
- 卷四·寒月芙蕖
- 卷四·酒狂
- 卷五·阳武侯
- 卷五·赵城虎
- 卷五·螳螂捕蛇
- 卷五·武技
- 卷五·小人
- 卷五·秦生
- 卷五·鸦头
- 卷五·酒虫
- 卷五·木雕美人
- 卷五·封三娘
- 卷五·狐梦
- 卷五·布客
- 卷五·农人
- 卷五·章阿端
- 卷五·馎饦媪
- 卷五·金永年
- 卷五·花姑子
- 卷五·武孝廉
- 卷五·西湖主
- 卷五·孝子
- 卷五·狮子
- 卷五·阎王
- 卷五·土偶
- 卷五·长治女子
- 卷五·义犬
- 卷五·鄱阳神
- 卷五·伍秋月
- 卷五·莲花公主
- 卷五·绿衣女
- 卷五·黎氏
- 卷五·荷花三娘子
- 卷五·骂鸭
- 卷五·柳氏子
- 卷五·上仙
- 卷五·侯静山
- 卷五·钱流
- 卷五·郭生
- 卷五·金生色
- 卷五·彭海秋
- 卷五·堪舆
- 卷五·窦氏
- 卷五·梁彦
- 卷五·龙肉
- 卷六·潞令
- 卷六·马介甫
- 卷六·魁星
- 卷六·厍将军
- 卷六·绛妃
- 卷六·河间生
- 卷六·云翠仙
- 卷六·跳神
- 卷六·铁布衫法
- 卷六·大力将军
- 卷六·白莲教
- 卷六·颜氏
- 卷六·杜翁
- 卷六·小谢
- 卷六·缢鬼
- 卷六·吴门画工
- 卷六·林氏
- 卷六·胡大姑
- 卷六·细侯
- 卷六·狼
- 卷六·美人首
- 卷六·刘亮采
- 卷六·蕙芳
- 卷六·山神
- 卷六·萧七
- 卷六·乱离
- 卷六·豢蛇
- 卷六·雷公
- 卷六·菱角
- 卷六·饿鬼
- 卷六·考弊司
- 卷六·阎罗
- 卷六·大人
- 卷六·向杲
- 卷六·董公子
- 卷六·周三
- 卷六·鸽异
- 卷六·聂政
- 卷六·冷生
- 卷六·狐惩淫
- 卷六·山市
- 卷六·江城
- 卷六·孙生
- 卷六·八大王
- 卷六·戏缢
- 卷七·罗祖
- 卷七·刘姓
- 卷七·邵九娘
- 卷七·巩仙
- 卷七·二商
- 卷七·沂水秀才
- 卷七·梅女
- 卷七·郭秀才
- 卷七·死僧
- 卷七·阿英
- 卷七·橘树
- 卷七·赤字
- 卷七·牛成章
- 卷七·青娥
- 卷七·镜听
- 卷七·牛癀
- 卷七·金姑夫
- 卷七·梓潼令
- 卷七·鬼津
- 卷七·仙人岛
- 卷七·阎罗薨
- 卷七·颠道人
- 卷七·胡四娘
- 卷七·僧术
- 卷七·禄数
- 卷七·柳生
- 卷七·冤狱
- 卷七·鬼令
- 卷七·甄后
- 卷七·宦娘
- 卷七·阿绣
- 卷七·杨疤眼
- 卷七·小翠
- 卷七·金和尚
- 卷七·龙戏蛛
- 卷七·商妇
- 卷七·阎罗宴
- 卷七·役鬼
- 卷七·细柳
- 卷八·画马
- 卷八·局诈
- 卷八·放蝶
- 卷八·男生子
- 卷八·钟生
- 卷八·鬼妻
- 卷八·黄将军
- 卷八·医术
- 卷八·藏虱
- 卷八·梦狼
- 卷八·夜明
- 卷八·夏雪
- 卷八·化男
- 卷八·禽侠
- 卷八·鸿
- 卷八·象
- 卷八·负尸
- 卷八·紫花和尚
- 卷八·周克昌
- 卷八·嫦娥
- 卷八·鞠乐如
- 卷八·褚生
- 卷八·盗户
- 卷八·某乙
- 卷八·霍女
- 卷八·司文郎
- 卷八·丑狐
- 卷八·吕无病
- 卷八·钱卜巫
- 卷八·姚安
- 卷八·采薇翁
- 卷八·崔猛
- 卷八·诗谳
- 卷八·鹿衔草
- 卷八·小棺
- 卷八·邢子仪
- 卷八·李生
- 卷八·陆押官
- 卷八·蒋太史
- 卷八·邵士梅
- 卷八·顾生
- 卷八·陈锡九
- 卷九·邵临淄
- 卷九·于去恶
- 卷九·狂生
- 卷九·澂俗
- 卷九·凤仙
- 卷九·佟客
- 卷九·辽阳军
- 卷九·张贡士
- 卷九·爱奴
- 卷九·单父宰
- 卷九·孙必振
- 卷九·邑人
- 卷九·元宝
- 卷九·研石
- 卷九·武夷
- 卷九·大鼠
- 卷九·张不量
- 卷九·牧竖
- 卷九·富翁
- 卷九·王司马
- 卷九·岳神
- 卷九·小梅
- 卷九·药僧
- 卷九·于中丞
- 卷九·皂隶
- 卷九·绩女
- 卷九·红毛毡
- 卷九·抽肠
- 卷九·张鸿渐
- 卷九·太医
- 卷九·牛飞
- 卷九·王子安
- 卷九·刁姓
- 卷九·农妇
- 卷九·金陵乙
- 卷九·郭安
- 卷九·折狱
- 卷九·义犬
- 卷九·杨大洪
- 卷九·查牙山洞
- 卷九·安期岛
- 卷九·沅俗
- 卷九·云萝公主
- 卷九·鸟语
- 卷九·天宫
- 卷九·乔女
- 卷九·蛤此名寄生
- 卷九·刘夫人
- 卷九·陵县狐
- 卷十·王货郎
- 卷十·疲龙
- 卷十·真生
- 卷十·布商
- 卷十·彭二挣
- 卷十·何仙
- 卷十·牛同人
- 卷十·神女
- 卷十·湘裙
- 卷十·三生
- 卷十·长亭
- 卷十·席方平
- 卷十·素秋
- 卷十·贾奉雉
- 卷十·胭脂
- 卷十·阿纤
- 卷十·瑞云
- 卷十·仇大娘
- 卷十·曹操冢
- 卷十·龙飞相公
- 卷十·珊瑚
- 卷十·五通
- 卷十·申氏
- 卷十·恒娘
- 卷十·葛巾
- 卷十一·冯木匠
- 卷十一·黄英
- 卷十一·书痴
- 卷十一·齐天大圣
- 卷十一·青蛙神
- 卷十一·任秀
- 卷十一·晚霞
- 卷十一·白秋练
- 卷十一·王者
- 卷十一·某甲
- 卷十一·衢州三怪
- 卷十一·拆楼人
- 卷十一·大蝎
- 卷十一·陈云栖
- 卷十一·司札吏
- 卷十一·蚰蜓
- 卷十一·司训
- 卷十一·黑鬼
- 卷十一·织成
- 卷十一·竹青
- 卷十一·段氏
- 卷十一·狐女
- 卷十一·张氏妇
- 卷十一·于子游
- 卷十一·男妾
- 卷十一·汪可受
- 卷十一·牛犊
- 卷十一·王大
- 卷十一·乐仲
- 卷十一·香玉
- 卷十一·三仙
- 卷十一·鬼隶
- 卷十一·王十
- 卷十一·大男
- 卷十一·外国人
- 卷十一·韦公子
- 卷十一·石清虚
- 卷十一·曾友于
- 卷十一·嘉平公子
- 卷十二·二班
- 卷十二·车夫
- 卷十二·乩仙
- 卷十二·苗生
- 卷十二·蝎客
- 卷十二·杜小雷
- 卷十二·毛大福
- 卷十二·雹神
- 卷十二·李八缸
- 卷十二·老龙船户
- 卷十二·青城妇
- 卷十二·鸮鸟
- 卷十二·古瓶
- 卷十二·元少先生
- 卷十二·薛慰娘
- 卷十二·田子成
- 卷十二·王桂庵
- 卷十二·寄生附
- 卷十二·周生
- 卷十二·褚遂良
- 卷十二·刘全
- 卷十二·土化兔
- 卷十二·鸟使
- 卷十二·姬生
- 卷十二·果报
- 卷十二·公孙夏
- 卷十二·韩方
- 卷十二·纫针
- 卷十二·桓侯
- 卷十二·粉蝶
- 卷十二·李檀斯
- 卷十二·锦瑟
- 卷十二·太原狱
- 卷十二·新郑讼
- 卷十二·李象先
- 卷十二·房文淑
- 卷十二·秦桧
- 卷十二·浙东生
- 卷十二·博兴女
- 卷十二·一员官
- 卷十二·丐汕
- 卷十二·人妖
- 卷十二·蛰蛇
- 卷十二·晋人
- 卷十二·龙
- 卷十二·爱才
『聊斋志异』卷七·梅女
- 本章共 2.4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封云亭,太行人。偶至郡,昼卧寓屋。时年少丧偶,岑寂之下,颇有所思。凝视间,见墙上有女子影依稀如画,念必意想所致,而久之不动,亦不灭,异之。起视转真;再近之,俨然少女,容蹙舌伸,索环秀领,惊顾未已,冉冉欲下。知为缢鬼,然以白昼壮胆,不大畏怯。语曰:“娘子如有奇冤,小生可以极力。”影居然下,曰:“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槁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诺之,遂灭。呼主人来,问所见状,主人言:“此十年前梅氏故宅,夜有小偷入室,为梅所执,送诣典史。典史受盗钱五百,诬其女与通,将拘审验,女闻自经。后梅夫妻相继卒,宅归于余。客往往见怪异,而无术可以靖之。”封以鬼言告主人。计毁舍易楹,费不资,故难之,封乃协力助作。
既就而复居之。梅女夜至,展谢已,喜气充溢,姿态嫣然。封爱悦之,欲与为欢。瞒然而惭曰:“阴惨之气,非但不为君利,若此之为,则生前之垢,西江不可潘矣。会合有时,今日尚未。”问:“何时?”但笑不言。封问:“饮乎?”答曰:“不饮。”封曰:“坐对佳人,闷眼相看,亦复何味?”女曰:“妾生平戏技,惟谙打马。但两人寥落,夜深又苦无局。今长夜莫遣,聊与君为交线之戏。”封从之,促膝戟指,翻变良久,封迷乱不知所从,女辄口道而颐指之,愈出愈幻,不穷于术。封笑曰:“此闺房之绝技。”女曰:“此妾自悟,但有双线,即可成文,人自不之察耳。”更阑颇怠,强使就寝,曰:“我阴人不寐,请自休。妾少解按摩之术,愿尽技能,以侑清梦。”封从其请。女叠掌为之轻按,自顶及踵皆遍;手所经,骨若醉。既而握指细擂,如以团絮相触状,体畅舒不可言: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则沉沉睡去矣。
及醒,日已向午,觉骨节轻和,殊于往日。心益爱慕,绕屋而呼之,并无响应。日夕女始至,封曰:“卿居何所,使我呼欲遍?”曰:“鬼无所,要在地下。”问:“地下有隙可容身乎?”曰:“鬼不见地,犹鱼不见水也。”封握腕曰:“使卿而活,当破产购致之。”女笑曰:“无须破产。”戏至半夜,封苦逼之。女曰:“君勿缠我。有浙娼爱卿者,新寓北邻,颇极风致。明夕招与俱来,聊以自代,若何?”封允之。次夕,果与一少妇同至,年近三十已来,眉目流转,隐含荡意。三人狎坐,打马为戏。局终,女起曰:“嘉会方殷,我且去。”封欲挽之,飘然已逝。两人登榻,于飞甚乐。诘其家世,则含糊不以尽道,但曰:“郎如爱妾,当以指弹北壁,微呼曰:‘壶卢子’,即至。三呼不应,可知不暇,勿更招也。”天晓,入北壁隙中而去。次日女来,封问爱卿,女曰:“被高公子招去侑酒,以故不得来。”因而剪烛共话。女每欲有所言,吻已启而辄止;固诘之,终不肯言,欷嘘而已。封强与作戏,四漏始去。自此二女频来,笑声彻宵旦,因而城社悉闻。
典史某,亦浙之世族,嫡室以私仆被黜。继娶顾氏,深相爱好,期月夭殂,心甚悼之。闻封有灵鬼,欲以问冥世之缘,遂跨马造封。封初不肯承,某力求不已。封设筵与坐,诺为招鬼妓。日及曛,叩壁而呼,三声未已,爱卿即入。举头见客,色变欲走;封以身横阻之。某审视,大怒,投以巨碗,溘然而灭。封大惊,不解其故,方将致诘。俄暗室中一老妪出,大骂曰:“贪鄙贼!坏我家钱树子!三十贯索要偿也!”以杖击某,中颅。某抱首而哀曰:“此顾氏,我妻也!少年而殒,方切哀痛,不图为鬼不贞。于姥乎何与?”妪怒曰:“汝本浙江一无赖贼,买得条乌角带,鼻骨倒竖矣!汝居官有何黑白?袖有三百钱便而翁也!神怒人怨,死期已迫。汝父母代哀冥司,愿以爱媳入青楼,代汝偿贪债,不知耶?”言已又击,某宛转哀鸣。方惊诧无从救解,旋见梅女自房中出,张目吐舌,颜色变异,近以长簪刺其耳。封惊极,以身障客。女愤不已,封劝曰:“某即有罪,倘死于寓所,则咎在小生。请少存投鼠之忌。”女乃曳妪曰:“暂假余息,为我顾封郎也。”某张皇鼠窜而去。至署患脑痛,中夜遂毙。
次夜,女出笑曰:“痛快!恶气出矣!”问:“何仇怨?”女曰:“曩已言之:受贿诬奸,衔恨已久。每欲浼君一为昭雪,自愧无纤毫之德,故将言而辄止。适闻纷拏,窃以伺听,不意其仇人也。”封讶曰:“此即诬卿者耶?”曰:“彼典史于此十有八年,妾冤殁十六寒暑矣。”问:“妪为谁?”曰:“老娼也。”又问爱卿,曰:“卧病耳。”因冁然曰:“妾昔谓会合有期,今真不远矣。君尝愿破家相赎,犹记否?”封曰:“今日犹此心也。”女曰:“实告君:妾殁曰,已投生延安展孝廉家。徒以大怨未伸,故迁延于是。请以新帛作鬼囊,俾妾得附君以往,就展氏求婚,计必允谐。”封虑势分悬殊,恐将不遂。女曰:“但去无忧。”封从其言。女嘱曰:“途中慎勿相唤;待合卺之夕,以囊挂新人首,急呼曰:‘勿忘勿忘!’”封诺之。才启囊,女跳身已入。
携至延安,访之,果有展孝廉,生一女,貌极端好,但病痴,又常以舌出唇外,类犬喘日。年十六岁无问名者,父母忧念成痗。封到门投刺,具通族阀。既退,托媒。展喜,赘封于家。女痴绝,不知为礼,使两婢扶曳归所。群婢既去,女解衿露乳,对封憨笑。封覆囊呼之,女停眸审顾,似有疑思。封笑曰:“卿不识小生耶?”举之囊而示之。女乃悟,急掩衿,喜共燕笑。诘旦,封入谒岳。展慰之曰:“痴女无知,既承青眷,君倘有意,家中慧婢不乏,仆不靳相赠。”封力辨其不痴,展疑之。无何女至,举止皆佳,因大惊异。女但掩口微笑。展细诘之,女进退而惭于言,封为略述梗概。展大喜,爱悦逾于平时。使子大成与婿同学,供给丰备。年余,大成渐厌薄之,因而郎舅不相能,厮仆亦刻疵其短。展惑于浸润,礼稍懈。女觉之,谓封曰:“岳家不可久居;凡久居者,尽阘茸也。及今未大决裂,宜速归!”封然之,告展。展欲留女,女不可。父兄尽怒,不给舆马,女自出妆资贳马归。后展招令归宁,女固辞不往。后封举孝廉,始通庆好。
异史氏曰:“官卑者愈贪,其常情然乎?三百诬奸,夜气之牿亡尽矣。夺嘉偶,入青楼,卒用暴死。吁!可畏哉!”康熙甲子,贝丘典史最贪诈,民咸怨之。忽其妻被狡者诱与偕亡。或代悬招状云:“某官因自己不慎,走失夫人一名。身无余物,止有红绫七尺,包裹元宝一枚,翘边细纹,并无阙坏。”亦风流之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