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上谕
- 奏折
- 目录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九
- 本章共 2.8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九
礼部
仪制清吏司
经筵
一
经筵顺治九年定每岁春秋仲月各举
经筵一次大学士知
经筵事以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学士等官侍班以翰林院官二人进讲○十四年议准每岁春秋行
经筵礼豫期礼部行知钦天监诹吉内阁酌定讲官
人数均具疏奏
闻经书讲章令讲官撰拟内阁改定恭呈
御览○康熙二十四年
文华殿告成
经筵前一日祗告
皇师
帝师
王师
先圣
先师於
传心殿○是年定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学士詹事由翰林出身者充
经筵讲官○雍正三年
谕自古修己治人之道载在经书帝王御宇膺图咸资典学我
圣祖仁皇帝天亶聪明而好古敏求六十余年孜孜不倦朕幼承
庭训时习简编自即位以来更欲以研经味道之功为敷政寜人之本顾以亮隂之际未举经筵今八月二十三日为释服之期尔部可择日举行经筵典礼钦
此○乾隆五年奏准衍圣公入
觐来京恭遇
经筵即令入班听讲○是年
谕经筵之设原欲敷宣经旨以献箴规朕观近日所进讲章颂扬之辞多而箴规之义少殊非责难陈善君臣咨儆一堂之意人君临御天下敷政寜人岂能毫无阙失正赖以古证今献可替否庶收经筵进讲之益若颂美过甚不能实践躬行反滋朕心之愧此後务剀切敷陈期有禆於政治学问勿尚铺张溢美之虚文而无当於稽古典学之实义钦此○七年
谕今日举行经筵典礼礼部据向例以天雨奏请改期朕思魏文侯将出猎而雨左右不欲行文侯曰吾已与虞人期矣岂可无一期会哉乃往身自罢之夫田猎之娱尚不以遇雨失期况经筵大典业经祭
告自应举行但执事诸臣例应在丹墀内行礼未免衣冠沾湿着衣雨服列班驾到即入殿进讲讲毕即奏礼成其阶下行礼殿内赐茶诸仪停止嗣後遇雨皆照此例钦此
一
日讲顺治九年定每岁於春秋仲月
御经筵後举行
日讲礼嗣後率以为常冬夏至前一日乃辍讲○又定每日讲章满汉讲官分撰繙译誊缮毕先期以正本进呈
御览○又定满汉进讲官满一人汉二人或三人每
日奉副本诣
乾清宫设於案行一跪三叩礼毕以次进讲讲毕行一跪三叩礼退○康熙十六年奉
旨讲官进讲毕免行一跪三叩礼
视学
一
视学顺治九年定先期礼部具题差行人
召衍圣公五经博士各氏後裔乘传赴京观礼至日
世祖章皇帝幸太学行释奠礼毕诣彛伦堂
御讲幄国子监祭酒讲四子书司业讲经宣
制以勉太学诸生翼日衍圣公及祭酒等上表行礼赐衍圣公内院翰林官祭酒司业五经博士各氏後裔及礼部太常光禄鸿胪寺各执事官燕於礼部越二日於
午门前
赐衍圣公貂冠朝服满汉祭酒司业锦缘领袖紵丝袍监丞五经博士各氏後裔笔帖式紵丝袍助教肄业生白金各有差各氏後裔并送监读书广国子监乡试中额十有五名又颁
勅谕一道勉励诸生祭酒奉置采亭率属前导至太学开读祭酒率衆行礼毕刋刻悬设彛伦堂越三日衍圣公祭酒司业率五经博士各氏後裔及学官诸生於
午门外谢
恩○十七年重修
文庙落成
视学礼仪与九年同○康熙八年
圣祖仁皇帝幸太学行释奠礼讲学於彞伦堂颁勅谕一道
赐衍圣公国子监祭酒以下与顺治九年同各氏後裔送监读书者十有五人国子监乡试广中额八名○雍正二年
谕帝王视学大典所以尊师重道为教化之本朕览史册所载多称幸学近日奏章仪注相沿未改此臣下尊君之辞朕心有所未安今释奠伊迩朕将亲诣行礼以後奏章仪注称幸非宜应改为诣学钦此 又
谕礼部朕於三月内举行视学释奠大典衍圣公例应陪祀闻孔传铎有疾且值守制之初可令伊子弟一人来京代伊行礼钦此遵
旨行文衍圣公将候袭适长孙并伊子弟列名奏请奉旨代衍圣公本应令伊适长孙行礼但年尚幼令伊等酌量一人乃以次子候袭五经博士孔继溥代行礼续由部奏请服色仍照本身品级坐次在一品官之末奉
旨既代衍圣公行礼仍令在原班坐○是年
世宗宪皇帝诣学典礼与康熙八年同
赐衍圣公国子监祭酒以下皆如康熙八年其在京进
士举人与观礼者与贡监生同
赐白金各氏後裔送监读书者十有五人广国子监乡
试中额十有八名○乾隆二年
谕
先师孔子圣集大成教垂万世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
皇考世宗宪皇帝
亲诣辟雍登堂释奠儒臣进讲经书诸生圜桥观听雍雍济济典至盛也朕祗承丕绪向慕心殷国学
文庙特命易盖黄瓦以展崇敬竢工程告竣之日朕躬诣释奠用昭重道隆
师作人造士至意钦此○是年奏准闵氏冉氏言氏卜氏颛孙氏端木氏世袭五经博士均照五氏之例行取陪祀并取闵冉等氏各二人赴京观礼○三年
皇帝视学典礼与雍正二年同重颁
勅谕一道四配十二哲後裔暨元圣周公裔东野氏来京观礼者三十一人均送监读书广国子监乡试中额十有八名○是年召
见衍圣公暨五经博士各氏後裔等十有八人奉谕尔等皆圣贤後裔因朕视学来京特行召见尔等既为圣贤之後即当心圣贤之心凡学圣贤者非徒读其书而已必当躬行实践事事求其无愧方为不负所学况身为圣贤子孙尤与凡人不同不能实加体验徒骛读书之名实与祖德家风不能无忝尔等务须勤思勉励克绍先传以副朕谆切期望之意钦此
赐衍圣公国子监祭酒以下与雍正二年同加赐衍圣公
御制乐善堂文集徽墨二匣貂四至圣後裔五人各
貂三五经博士各貂二文集徽墨同
一阙里讲学康熙二十三年定宣讲经书以圣裔贤裔充进讲官以大学士充宣
勅官经书讲章由翰林院撰拟均先期奏请
钦定前期一日恭设
勅谕於大成门东诗礼堂内东旁案上设讲案於堂
西檐下陈经书讲章於案至日
圣祖仁皇帝致祭
先师孔子礼毕乃
御诗礼堂进讲讲毕宣
勅
勅曰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与天地同运万世帝王咸所师法下逮公卿士庶罔不率由尔等远承圣泽世守家法务期型仁讲义履中蹈和存忠恕以立心敦孝弟以修行斯须勿去以奉先训以称朕怀尔等其祗遵毋替宣讫谢
恩毕
驾还行宫各退○是年
赐衍圣公蟒衣狐裘貂裘各一袭表里各五端知曲阜县事及五经博士各氏後裔进士举人贡监生生员各银币有差○乾隆十三年
车驾东巡致祭
先师孔子
御诗礼堂讲学典礼与康熙二十三年同○是年奏
准设
御案於诗礼堂
御座南陈讲章正本於
御案○又奏准东野氏闵氏冉氏言氏卜氏端木氏各後裔照孔顔曾孟仲五氏之例同赴讲堂听讲○是年
赐衍圣公蟒衣狐裘貂裘各一袭表里各五端御制乐善堂文集
御制日知荟说十三经二十一史明史唐宋文醇各一部曲阜县知县五经博士各采币一端衣一袭
御制日知荟说朱子全书各一部各氏後裔在仕籍者及进士举人各采币一端衣一袭贡监生员衣一袭○是年
谕
先师修道立教天下万世服习
圣训咸有以自善其身况为子孙者乎卿以宗裔奉祠绍封列爵既优崇矣当思渊源何自夙夜敬勉亲师向学以植始基慎言谨行以培德器循循诗礼之教异日卓然有所成就允孚令望表率族党俾当世知
圣人之後能守家传而勿替非徒章服之荣己也岂不休哉其祗遵罔斁钦此○又
谕朕东廵至曲阜敬礼
先师躬诣讲堂覩宗庙百官之盛衍圣公既优加赏赉其余圣贤後裔应一体加恩凡孔氏及十二氏子孙官员着加一级进士举人各赏银十两贡监生员各五两俾共沐荣恩钜典钦此○又
谕朕躬诣阙里释奠
庙堂车服礼器用慰仰止之思念鲁国诸生素传礼教应加恩黉序广励人材山东通省入学额数着加恩增广一次府学大学增取三名中学二名小学一名以广
圣泽以光文治钦此○又
谕朕此次东巡加恩士类已令增广入学名数复念十三氏子孙远承世绪济济胶序其中当有文学可观读书立品之彦宜加甄拔以广恩施其令该学政考验其文行兼优者数人咨送礼部贡入成均示鼓励焉钦此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