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上谕
- 奏折
- 目录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七
- 本章共 3.1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七
礼部
仪制清吏司
登极
一
登极天命元年正月
太祖高皇帝即
皇帝位建元天命贝勒【国初贝勒视今之亲王】羣臣上
尊号曰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八大臣出班跪进贺表侍臣接表
宣读
太祖高皇帝率贝勒羣臣告
天行三跪九拜礼毕
御宝座贝勒大臣各率本旗官员行庆贺礼○天命十
一年九月
太宗文皇帝嗣
皇帝位是日卤簿大驾全设
太宗文皇帝率贝勒羣臣告
天行三跪九拜礼毕
御宝座贝勒羣臣庆贺行三跪九叩礼是日颁
诏大赦○天聪十年四月建
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德和硕贝勒羣臣上
徽号曰
寛温仁圣皇帝前期筑坛於
天坛之东设
宝座於坛上设卤簿大驾於坛前届期
太宗文皇帝率贝勒以下文武百官出德盛门诣天坛祗告
天
地礼成文武各官奉
御宝先至
天坛之东导引官二人恭导
太宗文皇帝由中阶陞坛
御宝座贝勒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礼毕皆跪和硕贝勒
等奉
御宝跪献
太宗文皇帝受宝授内院官羣臣复行三跪九叩礼毕皆跪宣读官奉满洲蒙古汉字三体表文立於坛东以次宣读羣臣复行三跪九叩礼毕复位乃列仪仗奏乐
还宫次日行庆贺礼
太宗文皇帝御殿乐作贝勒大臣率满洲各官行三跪
九叩礼毕奉表跪进侍臣接至
御前跪宣羣臣复行三跪九叩礼毕退次外藩贝勒大臣进表行礼次汉官进表行礼均如前仪次执事各官行三跪九叩礼毕
赐贝勒羣臣等燕是日颁
诏大赦○崇德八年八月
世祖章皇帝嗣
皇帝位前期遣官祗告
郊坛
宗庙是日王公百官朝服齐集
笃恭殿前
世祖章皇帝乘舆由左翊门出羣臣跪迎
世祖章皇帝御宝座王以下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礼次外藩王以下官属行三跪九叩礼毕衆复跪乃颁
恩诏大学士诣案前奉
诏书至丹陛上立宣毕复行三跪九叩礼复位
世祖章皇帝乘舆还宫王公百官跪送是日不设卤簿
不作乐不设燕○顺治元年五月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祗告
天
地受朝贺前期太常寺官扫除坛壝司设监设
宝座於
郊坛之东南向设
宝案於
座前是日遣官祗告
太庙
社稷卤簿大驾全设
世祖章皇帝御祭服由
大清门出
亲诣
南郊祗告
天
地行礼毕内院大学士跪奏礼成礼部堂官恭导至天坛之东
御幄次更礼服
御宝座王以下文武百官皆跪礼部堂官引大学士一人由东阶升正中北面跪学士一人自案上奉
宝授大学士大学士奉宝致辞云
皇帝君临万国诸王文武羣臣不胜欢忭奏毕以宝授学士学士跪接陈案上退复位羣臣行三跪九
叩礼毕
驾还宫是日鸿胪寺设
御座於皇极门 【今名太和门】正中设表案於檐东诸王贝勒贝子公序立於内金水桥之北文武各官序立於桥南均东西面乐作
世祖章皇帝御宝座乐止鸣鞭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都察院鸿胪寺执事各官先於阶上行三跪九叩礼毕各就执事位王公文武百官跪进表内院大学士奉王等所进表跪设案上鸣赞官赞宣表宣表官诣案前奉表大学士二人跪展表宣表官跪宣毕仍设案上行三叩礼复位羣臣行三跪九叩礼毕鸣鞭
驾还宫越九日颁
诏天下○顺治十八年正月
圣祖仁皇帝嗣
皇帝位分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
圣祖仁皇帝衰服诣
世祖章皇帝几筵前行三跪九拜礼祗告受
命诣侧殿更礼服乃诣
圣祖母太皇太后宫行三跪九拜礼次诣
圣母仁宪皇太后宫
圣母慈和皇太后宫各行三跪九拜礼先
御中和殿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都察院执事各官行
礼乃
御太和殿即
皇帝位王公百官上表行礼不宣表不作乐
赐茶不设燕
驾还宫反丧服就苫次是日颁
诏天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宪皇帝嗣
皇帝位礼仪与顺治十八年同惟免
赐茶○是日内监下
乾清宫帘銮仪卫於
乾清宫丹陛中设金舆奏请
世宗宪皇帝乘舆由
乾清门中门出奉
旨乾清宫虽下帘朕何忍於
皇考前乘舆出中门朕从乾清门左旁门出外乘舆心中始安钦此○雍正十三年九月
皇帝登极先期礼部遵照康熙六十一年礼仪具奏
奉
旨是停止宣表免赐茶此奏内称奉舆於乾清门正中今
皇考梓宫见安奉乾清宫朕曷敢於乾清门正中乘舆
着安舆於左旁钦此
尊崇
一恭上
太皇太后
皇太后
尊号
徽号之礼崇德八年
世祖章皇帝嗣位尊
母后皇后为
皇太后
圣母为
皇太后○顺治八年
世祖章皇帝躬亲大政恭上
圣母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皇太后前期一日
世祖章皇帝礼服
御中和殿北向阅奏书毕诣
昭圣慈寿皇太后宫恭上奏书届期
世祖章皇帝礼服
御太和殿阅
册宝毕率王公百官诣
昭圣慈寿皇太后宫恭上
册宝礼成次日
世祖章皇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进表行庆贺礼颁诏布告天下○是年八月
世祖章皇帝大婚礼成加上
昭圣慈寿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十一年
世祖章皇帝大婚礼成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十三年
册封
皇贵妃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以上典礼均与顺治
八年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嗣位尊
圣祖母皇太后为
太皇太后尊
母后皇后为
皇太后
圣母为
皇太后○康熙元年恭加上
圣祖母太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恭上
母后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皇太后恭上
圣母皇太后徽号曰
慈和皇太后时以谅隂不朝贺前期分遣官祗告天
地
太庙
社稷次日进表颁
诏天下均如仪○四年
圣祖仁皇帝大婚礼成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加上仁宪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皇太后先期一日同上
太皇太后
皇太后奏书大学士二人奉
太皇太后奏书陈设於
中和殿黄案正中奉
皇太后奏书陈设於东旁稍後
圣祖仁皇帝礼服御
中和殿北向阅奏书毕大学士二人奉奏书前行
圣祖仁皇帝乘舆从豫设黄案一於
隆宗门外
仁宪皇太后奏书暂陈於黄案少竢先诣
太皇太后宫恭上奏书礼成次诣
仁宪皇太后宫恭上奏书均行礼如仪届期陈
册
宝於
太和殿黄案上如陈奏书仪设
太皇太后册宝龙亭於
太和殿正中设
仁宪皇太后册宝龙亭於东稍後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殿阅
册宝毕奉册宝官奉安亭内銮仪校舁亭前行
圣祖仁皇帝乘舆从
仁宪皇太后册宝龙亭於
隆宗门外少竢先诣
太皇太后宫恭上
册宝礼成次诣
仁宪皇太后宫恭上
册宝王公百官咸朝服随行礼如仪○六年
圣祖仁皇帝躬亲大政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加
上
仁宪恪顺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皇太后○十五年
册立
皇太子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徽
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加上
仁宪恪顺诚惠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皇太后○二十年滇黔荡平加上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加上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以上典礼均与康熙
四年同○六十一年
世宗宪皇帝嗣位尊
圣母为
皇太后恭上
徽号曰
仁寿皇太后○雍正十三年
皇帝嗣位尊
圣母为
皇太后恭上徽号曰
崇庆皇太后前期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次日颁
诏布告天下不行朝贺礼均与康熙元年同○乾隆二
年
册立
皇后加上
崇庆皇太后徽号曰
崇庆慈宣皇太后○十四年
册立
摄六宫事皇贵妃是年金川平定加上
崇庆慈宣皇太后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礼部奏四月初六日
册封
摄六宫事皇贵妃次日应
御殿受贺又廷臣奏金川平定请
皇上御殿受贺奉
旨统於恭上
皇太后徽号次日举行○是日
皇帝率王公百官先诣
皇太后宫行礼毕
御殿受贺颁
诏天下○又奏准恭遇加上
皇太后徽号并
册封
摄六宫事皇贵妃
贵妃
妃
嫔诸典礼自四月初五日始至初九日王公百官入
内奏对及公所办事咸蟒袍补服○十五年
册立
摄六宫事皇贵妃为
皇后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十六年
圣母皇太后六十万寿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以上典礼均与顺治
八年同○二十年平定准噶尔恭上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皇太后典礼与乾隆十
六年同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