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原序
- 考略
- 目录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大唐开元礼』原序
- 本章共 70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大唐开元礼原序
三代以下言治者莫盛於唐故其议礼有足稽者始太宗文皇帝以濬哲之姿躬致上治顾视隋礼不足尽用乃诏房玄龄魏徵与礼官学士等增修五礼成书百卷总一百三十篇所谓贞观礼是也高宗纂成之复诏长孙无忌杜正伦李义府以三十卷益之然义府辈务为傅会至杂以今式议者非焉所谓显庆礼是也二书不同盖尝并用春官充位莫之或正开元皇帝绥万邦抚重熙於是学士张说奏言仪注矛盾盍有以折衷之乃诏徐坚李鋭施敬本载加撰述继以萧嵩王仲丘等历数年乃就号曰大唐开元礼吉凶军宾嘉至是备矣书必有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礼书一代之典也其可阙耶谨为序曰夫为国必以礼礼以时为大商之去夏未久也其损益已可知矣况乎自秦迄汉典籍残缺所可见者二戴之记周官之书其纲则备其纪则畧二戴之记杂出於汉儒或繁密难遵或抵牾莫辨此冺冺棼棼所以毋敢轻议也虽然大辂设而椎轮不可以复用宫室备而茅茨不可以复拘若明堂以致严父之孝孝致矣则汶上之图不必尽命於黄帝圆丘以竭事天之诚诚竭矣则泽中之祀不必尽合於成周盖古今之不同质文之递变虽先王未之有者可以义起奈何区区残编断简泥古而窒今使前朝盛典不传於後世耶唐受命奄有方夏吉礼以祀神只宾礼以亲邦国嘉礼以亲万民不得已而施之军礼凶礼者甚衆也朝廷之所用有司之所守非一定之论则内外无所适从非不刋之书则子孙无所取法今自贞观而至显庆閲岁未久二礼之不同固未害损益之义也然既出义府傅会则非所谓一定之论猥杂有司令式则非所谓不刋之书惟开元皇帝励精政治有意太平故能遴择儒臣厘正钜典惟坚等辨博通贯体上之意故能不泥不肆克辑成书因时肇兴朝廷有大疑不必聚诸儒之讼稽是书而可定国家有盛举不必绵野外之仪即是书而可行世世守之毋敢失坠不其休哉书凡百五十卷各以类从读者如按图而知四方此不具载姑叙作书之旨云周必大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