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叙录
- ●校订姓氏
- ●凡例
- ●北堂书钞卷第一 帝王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二 帝王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三 帝王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四 帝王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五 帝王部五
- ●北堂书钞卷第六 帝王部六
- ●北堂书钞卷第七 帝王部七
- ●北堂书钞卷第八 帝王部八
- ●北堂书钞卷第九 帝王部九
- ●北堂书钞卷第十 帝王部十
- ●北堂书钞卷第十一 帝王部十一
- ●北堂书钞卷第十二 帝王部十二
- ●北堂书钞卷第十三 帝王部十三
- ●北堂书钞卷第十四 帝王部十四
- ●北堂书钞卷第十五 帝王部十五
- ●北堂书钞卷第十六 帝王部十六
- ●北堂书钞卷第十七 帝王部十七
- ●北堂书钞卷第十八 帝王部十八
- ●北堂书钞卷第十九 帝王部十九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 帝王部二十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一 帝王部二十一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二 帝王部二十二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三 后妃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四 后妃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五 后妃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六 后妃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七 政术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八 政术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九 政术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 政术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一 政术部五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二 政术部六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三 政术部七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四 政术部八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五 政术部九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六 政术部十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七 政术部十一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八 政术部十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九 政术部十三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 政术部十四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一 政术部十五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二 政术部十六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三 刑法部上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四 刑法部中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五 刑法部下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六 封爵部上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七 封爵部中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八 封爵部下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九 设官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 设官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一 设官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二 设官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三 设官部五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四 设官部六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五 设官部七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六 设官部八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七 设官部九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八 设官部十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九 设官部十一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 设官部十二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一 设官部十三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二 设官部十四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三 设官部十五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四 设官部十六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五 设官部十七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六 设官部十八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七 设官部十九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八 设官部二十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九 设官部二十一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 设官部二十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一 设官部二十三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二 设官部二十四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三 设官部二十五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四 设官部二十六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五 设官部二十七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六 设官部二十八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七 设官部二十九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八 设官部三十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九 设官部三十一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 礼仪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一 礼仪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二 礼仪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三 礼仪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四 礼仪部五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五 礼仪部六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六 礼仪部七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七 礼仪部八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八 礼仪部九
- ●北堂书钞卷第八十九 礼仪部十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 礼仪部十一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一 礼仪部十二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二 礼仪部十三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三 礼仪部十四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四 礼仪部十五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五 艺文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六 艺文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七 艺文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八 艺文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九十九 艺文部五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 艺文部六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 艺文部七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 艺文部八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 艺文部九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 艺文部十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 乐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六 乐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七 乐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八 乐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九 乐部九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 乐部六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一 乐部七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二 乐部八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三 武功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四 武功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五 武功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六 武功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七 武功部五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八 武功部六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九 武功部七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 武功部八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一 武功部九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二 武功部十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三 武功部十一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四 武功部十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五 武功部十三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六 武功部十四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七 衣冠部上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八 衣冠部中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九 衣冠部下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十 仪饰部上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十一 仪饰部下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十二 服饰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十三 服饰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十四 服饰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十五 服饰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十六 服饰部五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十七 舟部上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十八 舟部下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三十九 车部上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 车部中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一 车部下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二 酒食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三 酒食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四 酒食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五 酒食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六 酒食部五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七 酒食部六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八 酒食部七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九 天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十 天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十一 天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十二 天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十三 岁时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十四 岁时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十五 岁时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十六 岁时部四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十七 地部一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十八 地部二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五十九 地部三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六十 地部四
- ●后跋
- ●附录
『北堂书钞』●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九 政术部三
- 本章共 2.1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君道三 臣术四 ○君道三 君天也「左氏○今案见左传宣四年箴尹克黄复命事」君地也「韩子」君舟也「孙卿子○今案见世德堂本荀子卷五王制篇又卷二十哀公篇」 君以出令「左氏○今案见左氏昭九年传」群下归心「白虎通○今案近本白虎通三纲六纪篇云君群也下之所归心窃谓隋时古本下之句上当叠一群字」眾才所「曹植畅赋序○今案陈俞本删畅序二字案百三家本曹植集有元畅赋序仍脱此句」万物之机「书○今案春秋繁露卷六立元神篇云君人者万物之枢机」利害之轂「子○今案见韩非子外储右上篇」盖之以天容之以地「左氏○今案左传襄十四年两以字作如」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邓析书○今案见棠荫馆校刻本邓子无厚篇」神之主「左氏○今案见左传襄十四年」亶聪明「书○今案见泰誓」开耳目「说苑○今案陈俞本脱此条本钞开误闻考说苑君道篇有广开耳目句」尊天事地「新序○今案见新序杂事篇」敬小慎微「春秋繁露○孙氏校甚改慎今案见古经解汇函本立元神篇」以民為体「緇衣○今案见礼记緇衣」乐从规諫「抱朴子」儼然玄默「淮南子○今案见主术训及本钞至治篇灵星篇」居高视尊「尸子○今案见平津馆本尸子君治篇」君犹仪也仪正则影正「孙卿子○今案荀子君道篇影作景景古影字也陈本影作刑俞本影作君」君犹壶也民犹水也壶圆则水圆「○今案陈本壶作盂俞本犹作者壶作盘亦见荀子君道篇」 民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后汉○今案陈本无注考范书四十六邓禹传民作人餘同」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孟子○今案见离娄下陈俞本俱删」 一人被之而不褎万人蒙之而不■〈示扁〉「淮南子○孙氏校补褎字王后华校象改蒙今案见主术训」有德之君以乐乐民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东观○今案陈俞本注范书陈并注臧宫传又本钞识治篇引以乐乐民句注见黄石公」能為上者若缘木「家语○今案近本家语入官篇脱能字若作譬如」善用本者若济海「管子○王卜简校若改善是也下改十则沿陈俞之误耳今案管子地数篇仍作本」礼让為国仁义為宅「杨雄赋○今案陈俞本赋作俴」牢笼天地弹压山川「淮南子○今案见淮南子本经训亦见本钞帝德篇」仰顺天道俯协地理「家语○王文简校倾改仰今案陈俞本亦作仰」七恕以进善九虑以防恶「桓范新书○孙氏校以原钞虑作雷心因据陈俞本改作九思非也王文简覆校云案雷心乃虑字之譌其说甚是严氏覆校云小注桓轨是桓范之误免畏短臣行篇今案连筠移本群书治要本严辑桓范集皆作虑」 一言倚而天下靡「甲子○洪氏校垂改甲今案御览六百二十四引甲子同陈俞本亦误车」五穀俱伤君无德也「京氏易五星占」 ○臣术四 间气為臣和气為人「春秋○今案见御览七十六引春秋演孔图俞本改注吕氏春秋非是」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孟子○今案见寓章下」 行六经则荣「说苑○今案见说苑臣术篇及陈俞本经作正」犯六邪则辱「○今案同上」豫禁未然之前使超然立乎显荣之处此圣臣也「○今案陈俞本超上有主字王謨本说苑臣术篇亦有主字又未作不」趣见成败防而救之此知臣也「○今案陈俞本见上有明察幽三字败下有早字王謨本删趣字餘同陈俞」 守文奉法不受赂遗此正臣也「○今案王謨本赂作赠正作贞本钞作一者宋影改避仁宗讳也」身死国安不悔所行此直臣也「○孙氏咬晦改梅」 安官贪禄与世浮沉此具臣也「○孙氏校补其字」偷合苟容与主為乐不顾其后害此諛臣也「○孙氏校补害字今案陈俞本与主作与世王謨本仍作主」 所欲进则明美隐恶所欲退则明过慝美此姦臣也「○孙氏校补美字今案王謨本慝作匿」内离骨肉之亲外则妬乱朝廷此谗臣也 擅矫主命以自贵显此贼臣也「○王石华校诚改贼今案陈本自误自」諂主以邪坠主不义此亡国之臣也「已上并说苑○今案说苑臣术篇及陈俞本諂主误谗言」 上臣事君以仁中臣事君以身下臣事君以货「华仲○王石华校云华仲疑是董仲舒今案俞本删此条陈本仁作人注董子二字考汉书本传及春秋繁露皆无此文」 有弗二心之臣「商书康王○今案康王之诺弗作不」忧国奉公之臣「东观○今案见聚珍本祭遵传亦见本钞帝王部叹美篇」梁栋大臣「植阶子○今案陈俞本字马辑玉面山房本採入桓范世要论严辑桓子新论求辅篇附注云书钞引桓阶子疑即此桓阶三国志有传不闻成书故附记此」社稷之臣「春秋○今案见左传成十六年」辅弼之臣「汉书○今案见汉书汲黯传及高惠功臣表」鄂鄂之臣「汉书○今案见史记赵世家有君溥陈俞本无注」智囊久臣「论语○今案见汉书鼂错传论语二字疑陈俞本无注」杀身益君「礼记文王世子○今案俞本删此条陈本无注」贤臣「新序○今案见新序杂事篇」乱臣「书○今案见书泰誓」能臣「五氏」谋臣「魏志」以道事君「论语○今案见先进篇」有諫无汕「礼记 今案见少仪篇」奉上「韦昭」 归美报上「毛○今案见毛诗天保序」北面委质无有二心「韩子○今案见韩非子有度篇」履冰执热不得辞焉「抱朴子○今案见平津馆本臣节篇」 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韩子○今案见韩非子有度篇」有难不死出亡不送「晏子○今案见全策吴氏刻本内三第十九章」不择事而安之「庄子○今案见古佚丛书刻宋本人间世篇」怠则张而相之「礼记○今案见少仪篇」臣哉邻哉邻哉臣哉「书○今案见书益稷」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独难「魏文帝诗○今案俞本删陈本同考百王家本魏文帝集无此文惟曹植集怨歌行及晋书桓伊传伊抚箏而砍皆有此二语」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