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非所计也”
- “连环图画”辩护
- “论语一年”
- “蜜蜂”与“蜜”
- 《木刻创作法》序
- 《守常全集》题记
- 《竖琴》前记
- 《萧伯纳在上海》序
- 《一个人的受难》序
- 《自选集》自序
- 祝中俄文字之交〔1〕
- 《总退却》序
- 答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
- 大家降一级试试看
- 捣鬼心传
- 声明
- 给文学社信
- 关于翻译
- 关于妇女解放
- 关于女人
- 火
-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 经验
-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 论“第三种人”
- 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
- 论“赴难”和“逃难”
- 论翻印木刻
- 漫与
-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 沙
- 世故三昧
- 谁的矛盾
- 谈金圣叹
- 题记
- 听说梦
- 为了忘却的记念
- 我们不再受骗了
-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 小品文的危机
- 学生和玉佛
- 谚语
- 谣言世家
- 由中国女人的脚
- 又论“第三种人”
- 真假堂吉诃德
- 祝《涛声》
- 上海的少女〔1〕
- 上海的儿童〔1〕
- 作文秘诀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1〕
- 本章共 87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上海越界筑路〔2〕的北四川路一带,因为打仗,去年冷落了大半年,今年依然热闹了,店铺从法租界搬回,电影院早经开始,公园左近也常见携手同行的爱侣,这是去年夏天所没有的。
倘若走进住家的弄堂里去,就看见便溺器,吃食担,苍蝇成群的在飞,孩子成队的在闹,有剧烈的捣乱,有发达的骂詈,真是一个乱烘烘的小世界。但一到大路上,映进眼帘来的却只是轩昂活泼地玩着走着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儿童几乎看不见了。但也并非没有,只因为衣裤郎当,精神萎靡,被别人压得像影子一样,不能醒目了。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现在总算中国也有印给儿童看的画本了,其中的主角自然是儿童,然而画中人物,大抵倘不是带着横暴冥顽的气味,甚而至于流氓模样的,过度的恶作剧的顽童,就是钩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副死板板的脸相的所谓“好孩子”。这虽然由于画家本领的欠缺,但也是取儿童为范本的,而从此又以作供给儿童仿效的范本。我们试一看别国的儿童画罢,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都没有一点中国似的衰惫的气象。观民风是不但可以由诗文,也可以由图画,而且可以由不为人们所重的儿童画的。
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我们的新人物,讲恋爱,讲小家庭,讲自立,讲享乐了,但很少有人为儿女提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社会改革的问题。先前的人,只知道“为儿孙作马牛”,固然是错误的,但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任儿孙作马牛”,却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八月十二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十五日《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九号,署名洛文。
〔2〕越界筑路指当时上海租界当局越出租界范围以外修筑马路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