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非所计也”
- “连环图画”辩护
- “论语一年”
- “蜜蜂”与“蜜”
- 《木刻创作法》序
- 《守常全集》题记
- 《竖琴》前记
- 《萧伯纳在上海》序
- 《一个人的受难》序
- 《自选集》自序
- 祝中俄文字之交〔1〕
- 《总退却》序
- 答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
- 大家降一级试试看
- 捣鬼心传
- 声明
- 给文学社信
- 关于翻译
- 关于妇女解放
- 关于女人
- 火
-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 经验
-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 论“第三种人”
- 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
- 论“赴难”和“逃难”
- 论翻印木刻
- 漫与
-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 沙
- 世故三昧
- 谁的矛盾
- 谈金圣叹
- 题记
- 听说梦
- 为了忘却的记念
- 我们不再受骗了
-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 小品文的危机
- 学生和玉佛
- 谚语
- 谣言世家
- 由中国女人的脚
- 又论“第三种人”
- 真假堂吉诃德
- 祝《涛声》
- 上海的少女〔1〕
- 上海的儿童〔1〕
- 作文秘诀
『南腔北调集』声明
- 本章共 1.0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大约一个多月以前,从开明书店转到M女士〔2〕的一封信,其中有云:
“自一月十日在杭州孤山别后,多久没有见面了。前蒙允时常通讯及指导……。”
我便写了一封回信,说明我不到杭州,已将十年,决不能在孤山和人作别,所以她所看见的,是另一人。两礼拜前,蒙M女士和两位曾经听过我的讲义的同学见访,三面证明,知道在孤山者,确是别一“鲁迅”。但M女士又给我看题在曼殊〔3〕师坟旁的四句诗:“我来君寂居,唤醒谁氏魂?
飘萍山林迹,待到它年随公去。
鲁迅游杭吊老友曼殊句一,一○,十七年。”
我于是写信去打听寓杭的H君〔4〕,前天得到回信,说确有人见过这样的一个人,就在城外教书,自说姓周,曾做一本《彷徨》,销了八万部,但自己不满意,不远将有更好的东西发表云云。
中国另有一个本姓周或不姓周,而要姓周,也名鲁迅,我是毫没法子的。但看他自叙,有大半和我一样,却有些使我为难。那首诗的不大高明,不必说了,而硬替人向曼殊说“待到它年随公去”,也未免太专制。“去”呢,自然总有一天要“去”的,然而去“随”曼殊,却连我自己也梦里都没有想到过。但这还是小事情,尤其不敢当的,倒是什幺对别人豫约“指导”之类……。
我自到上海以来,虽有几种报上说我“要开书店”,或“游了杭州”。其实我是书店也没有开,杭州也没有去,不过仍旧躲在楼上译一点书。因为我不会拉车,也没有学制无烟火药,所以只好这样用笔来混饭吃。因为这样在混饭吃,于是忽被推为“前驱”,忽被挤为“落伍”,〔5〕那还可以说是自作自受,管他娘的去。但若再有一个“鲁迅”,替我说教,代我题诗,而结果还要我一个人来担负,那可真不能“有闲,有闲,第三个有闲”,连译书的工夫也要没有了。
所以这回再登一个启事。要声明的是:我之外,今年至少另外还有一个叫“鲁迅”的在,但那些个“鲁迅”的言动,和我也曾印过一本《彷徨》而没有销到八万本的鲁迅无干。三月二十七日,在上海。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四月二日《语丝》第四卷第十四期。
〔2〕M女士指马湘影,当时上海法政大学的学生。《鲁迅日记》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午得开明书店……转交马湘影信,即复。”
〔3〕曼殊苏曼殊(1884—1918),名玄瑛,字子谷,出家后法号曼殊,广东中山县人,文学家。着作有《曼殊全集》。他的坟墓在杭州西湖孤山。
〔4〕H君指许钦文,浙江绍兴人,当时的青年作家。作品有小说集《故乡》等。
〔5〕“前驱”高长虹在一九二六年八月号《新女性》所刊的“狂飙社广告”中,说《狂飙》是“与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及少数最进步的青年合办”。“落伍”,参看本卷第67页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