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業地理

中國棉業地理

作者: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編

中国棉业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不晚于公元9世纪。在9世纪,当时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中国看到棉花,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目前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元代初年,朝廷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设立木棉提举司,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据记载每年多达10万匹,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明朝也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 成书年代:近代
  • 最近更新:2023-10-20

在线试读

中國棉業地理-1.pdf

预览结束

仅能预览前20页

全本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中國棉業地理-2.pdf

预览结束

仅能预览前20页

全本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