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九年式改良爐竈圖說
总理于民生主义讲演词中云:「民生第一个问题,便是吃饭问题。」又于物质建设第五计划中云;『厨用燃料,在中国为日用所必需,最贫乏乡村之人,每年费工十分之一以采集柴薪;城市之人,买柴薪之费,占其生活费十之二;故柴薪为国民最大耗费。今当使乡村中以煤炭代柴草,城市用煤气或电力,然欲用煤炭,煤汽,电力,皆须有特别设备,卽设置制造煤汽,电力,火炉诸工塲。 』此皆从国民经济方面着眼,从国民个人利益立言者也。如使一国之内,原有森林砍伐以尽:新植苗木,不能成林;则不但家室器用,无所取材;水旱风沙之害,亦将与日俱增;前途祸患,何堪设想!此又历年以来政府所以推行造林运动之至意。曩时管子所以特标:「山林救于火,草木植成。」为国富第一事之初旨也。 ——余对于厨用燃料之节约,与厨房炉流之改良,自民国二十三年开始为初步之探求。以当时温州市上木柴价格每元三百斤,社会人士不甚了解燃料节约问题之重要性,故虽言之数数,而同情者寡。而杭州各地通都大邑,则渐有采用电力火炉之趋势;同时广东式之铁懂,价既不昂,柴亦甚省,都市家庭,乐于采用;因此余之研究,仅将永嘉民间所用之砻糠略事改良,俾可兼燃木柴而止,在余家庭应用此,虽获节省时间与省木柴之益,但余对于炉之构造与应用,无论就燃烧原理方面,抑或就外形构造方面,尚无澈底之认也……
- 成书年代:近代
- 最近更新:2023-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