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 ├ 诸菩萨所生庄严大会法典品第一
- └ 叹会品第二
- 卷二
- ├ 无盖法门品第三
- ├ 庄严法本品第四
- └ 八光品第五
- 卷三
- ├ 大哀品第六
- ├ 大哀经开化品第七
- ├ 道慧品第八
- ├ 宣劫世品第九
- └ 处处品第十
- 卷四
- ├ 了三世品第十一
- ├ 了众生所品第十二
- ├ 号众种类品第十三
- ├ 晓众生根本品第十四
- ├ 普游品第十五
- └ 一心定意品第十六
- 卷五
- ├ 知众生本行品第十七
- ├ 彻视品第十八
- ├ 诸漏尽品第十九
- ├ 四无畏品第二十
- └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一
- 卷六
- ├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馀
- └ 如来道品第二十二
- 卷七
- └ 八总持品二十三
- 卷八
- ├ 往古品第二十四
- ├ 大哀经智本慧业品第二十五
- ├ 智积菩萨品第二十六
- ├ 叹品第二十七
- └ 嘱累品第二十八
『大哀经』号众种类品第十三
- 本章共 755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佛告族姓子。如来悉知世间众类若干种形不可计身。云何知之。其身所为积於罪。如来悉知。若以其身积累功德。如来悉知。若以其身种于秽恶。致无拥护不获济界。如来悉知。又如来者悉知境界眼界色界眼色识界。了其本末根源所起。云何知之。其内则空於外亦空。内外亦空。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意法识一切诸界。了其本末所从出也。云何知之。内空外空内外皆空。地种水种火种风种亦复悉空。云何知之。了如虚空是故知之。亦知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云何知之。知从想念而致注此有为界无为界。知有为界无行为想。知无为界不以非行而造想矣。知尘劳界因从客尘致欲之相。知瞋恨界其本清净鲜洁为相。知於行界从不顺念无明为相。知泥洹界因从顺念显明为相。世间众人身所猗界。为如是也。所可住界所催迫。因界现仪。专精其界。从志性界。因界而住。由界而生。如来悉知。随其所知而应说法。是为第四之业。佛於是颂曰:
其人中师子,皆晓了诸界。於斯世间人,从身之所行。其界所兴起,广普不可限。安住一切智,根源所从出。
罪福所从生,诸身所因出。由缘所可归,及身之所生。由是界所立,因得脱诸种。咸知如是身,最胜为大圣。
眼种亦如是,色种并意种。最胜悉知空,本净无忧慼。耳鼻亦如斯,舌种及身界。其意法诸种,当知悉为空。
地水火风种,此诸界適等。其人中师子,等解如虚空。欲界亦如此,色无色界然。别知是诸界,因思想成立。
佛知因客相,起欲为自然。安住解瞋恚,亦复为本净。分别觉於此,诸行及无行。又复计泥洹,则无有三想。
所因界出相,犹从不解明。一切所因出,如巧师合散。是世身无数,其形为若干。佛佥晓了知,不自念我知。
犹如於虚空,十方无边际。其人中师子,普知诸境界。彼最胜圣慧,极上无崖底。众人所不及,不能知涯际。
是为第四谊,圣人离垢秽。善明识诸界,因开化众生。以律启悟意,所作罪福业。
不复起瞋恚,其志悉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