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序
- 附刻原疏
- 凡例
- 总次
- 缘引
- 传法正宗记序
- 释氏护教编后记
- 叙七佛
- 卷第一(天字号)
- 卷第二(地字号)
- 卷第三(玄字号)
- 卷第四(黄字号)
- 卷第五(宇字号)
- 卷第六(宙字号)
- 卷第七(洪字号)
- 卷第八(荒字号)
- 卷第九(日字号)
- 卷第十(月字号)
- 卷第十一(盈字号)
- 卷第十二(昃字号)
- 卷第十三(辰字号)
- 卷第十四(宿字号)
- 卷第十五(列字号)
- 卷第十六(张字号)
- 卷第十七(寒字号)
- 卷第十八(来字号)
- 卷第十九(暑字号)
- 卷第二十(往字号)
- 卷第二十一(秋字号)
- 卷第二十二(收字号)
- 卷第二十三(冬字号)
- 卷第二十四(藏字号)
- 卷第二十五(闰字号)
- 卷第二十六(余字号)
- 卷第二十七(成字号)
- 卷第二十八(岁字号)
- 卷第二十九(律字号)
- 卷第三十(吕字号)
- 卷第三十一(调字号)
- 卷第三十二(阳字号)
- 卷第三十三(云字号)
- 卷第三十四(腾字号)
- 卷第三十五(致字号)
- 卷第三十六(雨字号)
- 卷第三十七之上(露字号)
- 卷第三十七之下(露字号)
- 卷第三十八(结字号)
- 卷第三十九(为字号)
- 卷第四十(霜字号)
- 卷第四十一(金字号)
『佛祖纲目』序
- 本章共 76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续藏经 佛祖纲目
明 朱时恩着
佛祖纲目序
余不佞。浮沉史局。垂五十年。而知古今事。无更难於史者。无论正史难。即偏记小录亦难。无论稗史难。即璅语杂簿亦难。若更进而史天史地。又进而史仙史佛。自非以山河为法身。以人天为手眼者。未有能撮其要而荟其成者也。心空居士。以三十年精力。汇为佛祖纲目一书。於是梵网有总持。法门有纪载。宗教有源流。废兴有考核。而合之则曰。此七佛以来。一部大史也。宋元徽中。王俭为七志。仅以佛书。附图谱之末。梁初。命任昉等。於文德殿。列藏众书。於华林园。另集释典。其后阮孝绪。博采经籍。独尊佛录。於七录之外。然亦不过资博览示瑰异而已。唐宋以来。宗学炽盛。枝叶各分。自景德传灯录出。续之者至。合为五灯。於是曹溪之后。思让再分。马祖以来。五宗各显。至宋僧法盘。别立教宗。以法华为经。天台为统。止观为门。此佛祖统记所繇作也。迨元僧智常。复作统载。名依统记。而立例则殊。始用史家编年之法。其意以宗为主。以教为辅。凡净行神足。性相义观。无所不备。而识者摘其漏误。至不可置辨。盖史之难如此。居士宿身了了。自谓明教嵩再来。故於定祖正宗大义凛凛。巨纲细目标识精详。至其略化迹而重机缘。合宗乘而归净土。则又善诱曲导。无非融和水乳。吹亮薪传。俾见性成佛之旨。人人开卷。直下领会。将居士显化。报恩之愿。於是焉毕矣。何至如小师诤士。横分正闰。妄划南北。始以病史而究。为宗教戈矛哉。嗟乎。韦昭仗正书落窖坑。崔浩触讳族冤骈覆。至使贞臣节士。默标张俨之文。私存孙盛之本。木天金马阱厕盈途。岂如旃檀林边。可以逍遥撰述。大圆海畔。从无意外风波。人鬼天龙俱供笔削。闼城鹿苑倚作直庐。如居士之肩史责。谁谓极乐国中。珥毫簪笔。无其位。无其人也。
皇明崇祯岁在甲戌仲秋吉旦 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 实录副总裁董其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