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林兰香丛语
- 第一回 录勋旧瞒照蒙恩 弹甲科祖圭获咎
- 第二回 叩彤廷信义全朋 览副奏抒诚爱妇
- 第三回 茅御史摘奸成案 林夫人相婿结婚
- 第四回 三夫人前厅论婿 二小姐密室谈情
- 第五回 说火灾木氏知因 误药性燕媛抱恙
- 第六回 耿存忠痛哭燕玉 任自立急呈香儿
- 第七回 思旧侣爱娘题壁 和新诗梦姐遗簪
- 第八回 全司礼奏赦梦卿 茅指挥媒说宣爱
- 第九回 话病源胡医荐友 弄幻术叶道摄魂
- 第十回 平彩云因思致梦 茅大刚为色伤生
- 第十一回 全节义甘为侧室 感情怀拟结同心
- 第十二回 老鳏夫妄思继娶 瞎婆子滥引联婚
- 第十三回 任香儿被底谗言 宣爱娘花间丽句
- 第十四回 激义侠一夫独往 适心意三女同归
- 第十五回 燕梦卿让居别院 林云屏承理家私
- 第十六回 聆游歌良朋劝友 宴夜饮淑女规夫
- 第十七回 三公子大闹勾阑 二秀才浪游灯市
- 第十八回 中和日助款良朋 寒食节怜伤孝女
- 第十九回 刑部郎执法如山 任氏女出言似蜜
- 第二十回 聪慧姿一姝独擅 风流事五美同欢
- 第二十一回 水成疾海氏能医 药未投爱娘解病
- 第二十二回 泗国公病中遗语 杨安人梦后劝言
- 第二十三回 宣爱娘赌诗博趣 燕梦卿书扇留疑
- 第二十四回 全司礼进言秉正 茅都堂立议怀私
- 第二十五回 金匮伤胎倾彩艾 玉池炼汞蛊童观
- 第二十六回 彩云一日几般妆 耿服三秋无限恨
- 第二十七回 贝锦箕芳双入室 青裳丹棘两同归
- 第二十八回 半老佳人学密约 双盲才子赴幽期
- 第二十九回 彩萧报愤泄谗言 宣喜抒情传笑语
- 第三十回 蛊婢淫鬟彰秽恶 良姊义妹话幽微
- 第三十一回 居别院香儿擅宠 理家私平氏希权
- 第三十二回 温柔乡里疏良朋 冷淡场中显淑女
- 第三十三回 奋功名冑子从戎 争节志文人讲武
- 第三十四回 婚孤儿良友为媒 写遗肖情人作伴
- 第三十五回 季子章转战三关 燕梦卿重惊旧兆
- 第三十六回 三尺剑借成功业 一封书寄断心情
- 第三十七回 情侍密语畅兰闰 倩女幽魂惊虎帐
- 第三十八回 孟元帅力荐良臣 康诰命痛思淑女
- 第三十九回 宣爱娘爱钟幼子 燕梦卿梦慰慈亲
- 第四十回 老司礼祭设一坛 众仆人哭分三奠
- 第四十一回 遇蛊毒萧推彩艾 觅邪术观唆童蒙
- 第四十二回 彩云借物取新欢 瞒照观容添旧恨
- 第四十三回 抚幼子继居侧室 承先人再结同心
- 第四十四回 偷鞋才子识原鞋 觅扇佳人得旧扇
- 第四十五回 俏丫鬟挥剑驱邪 贤侍女弹琴解愤
- 第四十六回 访蓬户良友雄谈 侍翠帷淑姬丽语
- 第四十七回 逞前技谋移东所 思旧患出继伯家
- 第四十八回 旧朋感义结新亲 小妾叨恩成大妇
- 第四十九回 泗国府成遗爱府 九臯亭作冷心亭
- 第五十回 三女观容赋悼亡 众鬟斗物征留爱
- 第五十一回 才子情深真才子 佳人义重果佳人
- 第五十二回 凶医蛊婢败奸谋 贼道淫僧遭恶报
- 第五十三回 宝剑瑶琴归旧主 花簪诗扇获新评
- 第五十四回 水深火热病萧郎 梦想魂思逢倩女
- 第五十五回 不用流连思往事 且将风雅继当年
- 第五十六回 弟兄郎舅大登科 父子夫妻同贵显
- 第五十七回 守贞义重三姊妹 分产情联四弟兄
- 第五十八回 祭中元春畹伤生 悲重九云屏谢世
- 第五十九回 识火攻永镇海疆 解梦事双归林下
- 第六十回 春畹贻簪深诫子 伯宣试剑勇勤王
- 第六十一回 丹棘青裳思旧主 性澜情圃上新坟
- 第六十二回 后苑喜邀群士子 前庭情话老佳人
- 第六十三回 缇萦再见演梨园 金谷重悲弹瞽女
- 第六十四回 养正焚修隆一祠 伯宣梦警邯郸道
『林兰香』第三十六回 三尺剑借成功业 一封书寄断心情
- 本章共 2.5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男儿自古夸从戎,谁信闺闱有战功?
遗恨当年书一纸,轻教香散海棠风。
却说孟征在海口息兵,令人送回朱伸灵枢。又令季狸搜山,耿朗祭海。耿朗因写家信一封,着朱伸的家丁带回,自己驾船出海口而去。再说季狸各处搜查,旬日之间,俱皆平定。一日单骑在海岸上闲走,忽见洋面上飞了一只船来,船头一条大汉声诺道:“子章别来无恙!”季狸视之,乃赫连照也。季狸下拜,赫连照道:“今日贤契统兵前部,正丈夫有力之秋。我之此来,特为助你。目今冥光、朱陵、黄罗三国,虽都听了山镇、宣惠、徐无为之言,按兵不出。而三姑妖术可惧。若除得三姑,则三彭不足擒矣。”季狸道:“三彭虎踞海岛,拥胜兵十数万,必护卫周详,不知三姑如何可以除得?”赫连照道:“贤契所佩剑,乃燕氏宝物也。借我一用,不过旬月间可致三姑之首于孟公矣。”季狸大喜,解剑奉上。赫连照又道:“此地颇险,贤契作速回营为是。”季狸上马,那只船已自去远。季狸徐徐而行,来至半途,恰遇耿朗祭海回营,便一同下马,在山崖前少坐。季狸道:“自入山以来,三月有余,身经大小数十战,中刀箭伤十余处,至今尚有未平复者,不知足下身体若何?”
耿朗道:“前在大渊、绛官二关,并未身临行阵。惟在地户关日夜相杀,彼时火枪竹箭,迎面飞舞,实不可当。身上衣甲,尽多破裂,但未知怎的,竟未入肉?”季狸道:“焉有此理?”
耿朗乃解衣与季狸看,果然无伤,季狸惊讶。及至看到护身软甲上又多有损坏痕迹,且闻得透鼻的兰麝粉腻之香,就破处撕开,谁知里面铺满了黑发,一片一片,又厚又密。更兼油帛相衬,所以将枪箭俱都滞住。季狸大惊道:“怪得身上不受伤,原来有此宝物,不知从何处得来?”耿朗道:“此系家内带至,正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季狸大加赞赏,坐了一回,各自进营缴令。过了数日,孟征得令,大小船只,尽数起行。季狸统定前军进发,一连夺了几座小岛。山镇、宣惠、徐无为三人,带了冥光、朱陵、黄罗三国的使臣及进贡表物来见。孟征即令三人领三国的使臣赴京,一面督季狸直捣三彭巢穴。是时孟秋已过,洋面生寒。所喜者日无阴晦,海不扬波,大小船只,鱼贯而进。起初三彭原依三国为援,今三国已纳款中朝,三彭势孤,人心不固,驾船出降者日日不绝。以此季狸尽知彼中底细,多备狗血秽物,以便破三姑邪法。三彭亦自恃有三姑,整兵迎战。
是日西北风大作,中国的艨艟巨舰顺流而下,势若山崩,急如电转。贼船支持不住,被撞得七零八落,死伤无算。三彭得命,逃入岛中,负固不出,命三姑在深山作法。不想法未作成,俱各死在山内,首级俱被割去。
三彭慌乱不知所为,一怒统兵复战。是时岛中出降者益多,直叩先锋营献上首级宝剑,禀说道:“前日有异人下降,说三姑妖祸,吾杀之以救众人。故将首级传与众人,拿来投降。并宝剑一柄,以为信证。”季狸知是赫连照所为,慌忙传入中军。
孟征大喜,将三颗首级号令行营,即将宝剑赐给季狸。乘三彭人心慌惑,加力攻取。杀气连天,军威大振。时值秋凉八月,鲸波怒吼,声添鼙鼓之呜呜,蜃雾狂飞,势助旌旄之烈烈。胡继虞所统,乃海岱精强。冯志宁所部,尽荆襄枭果。季狸所领,多沿海一带材官储将,中后两营,偏裨又多请缨投笔之徒。人人用命,个个争先。三彭岛虽地广粮足,怎当得官军有进无退,有死无生。外边岛屿多被取辱,孟征又令贺嘉草了一篇《歼厥渠魁胁从罔治》的赦文,传入岛内。以此贼人营中疑惧交加,向背各异矣,这且不提。
再说梦卿自先秋坐蓐以后,直至八月,病势有增无减。原先的火疾水症,一并齐来。名医罔效,良药无功。林云屏忧形于色,终日忽忽,如有所失。宣爱娘极力调护,不离左右,寝食俱废。任香儿对人则忧,背人则喜。平彩云人来己去,人去己来。正是各人心事各人自知,一时外亲内眷,来看病者门庭若市。冉安人亦看病来,因私向香儿说道:“燕家姑娘这样一个人,如何得此不起之症?可惜可惜!”香儿冷笑道:“可惜了人家,忘了自己。怪道作三朝办满月,都合那些势利鬼一般样的行走。”冉安人道:“这是何说?人望人好,阎王望鬼好。燕家姑娘若无好处,除了至亲,谁来作甚?如依你的话,竟是从房顶上开门了,何以去得?”香儿听说,心甚不喜。这日午后,梦卿偶觉精爽,倚枕而坐,爱娘相陪,梦卿道:“目今秋气正寒,海潮正盛,一月有余,未有信来,不知身体若何?”
爱娘道:“初看朝报,说是克期出海,大约此时正是进攻之际。未有便人,安得有信?”两人正说未了,汀烟手托着一封书信,说道:“这是爷从出兵处寄来,内除给老夫人请安之外,五位奶奶并无书信,只有七言小诗四首,大娘看过,叫送过来与二娘、三娘看。”爱娘接过,见一副红笺细字,是与老夫人问安的,都是些平安慰问之语。又见一片桑白纸,行书有栗子大小,并无别项言语,只有绝句四首。梦卿道:“前者成国公战殁,我兵阵亡者既多,则受伤者想亦不少。今请安书内,写着身体无恙,仆马平安,屡经战斗,未有创伤,则慰心者,此数语足矣,原不必另费笔墨也。”说毕,再看那诗,其词曰:
刀枪林里日徘徊,旧国云山望帝台。
为问屏前金井下,海棠又得几枝开?
敷文宣武敢言劳,鼙鼓爱敲山月高。
为忆娘行不怕险,梦魂飞过海波涛。
得君任用便忘身,奉命香花祀海神。
寄语儿家休怅望,旌旄伫看返征轮。
高堂平赖众卿贤,莱子彩衣代舞鲜。
一纸云鸿千万里,好将情谊谢尊前。
看完,汀烟拿往西一所而去。梦卿道:“姐姐看他是何意思?”爱娘道:“前两首是怀思,后两首是慰谢。不过是于军务倥偬之中,走笔而成,有何别意?”梦卿道:“虽无别意,却有隐词。姐姐只就每句第三个字想去便知。”爱娘果然默诵一过,因笑道:“是将大娘与我及四娘、五娘的姓名隐藏在内,然既称夫妇,又远地寄信,自当词严义正,不该稍涉戏耍,这正是一马勺坏一锅,待怨那个?”梦卿道:“人是五个,诗只四首。可见那人记将小妹当作死之久矣!”说毕昏然迷去。爱娘、春畹几乎吓死,慌忙扶住。停了些时,方慢慢醒来。爱娘再三劝慰,梦卿道:“适才觉得凉气从脚根渐逼至腹下,以及胸前顶门。如有人一按,遂眼黑耳鸣,不省人事。若使此心把持不定,早已归于乌有矣!”说毕又息了一息,向爱娘道:“小妹之久不弄笔墨,原以解从前之失。今当永诀,不知肯借笔墨一用否?”爱娘遂令春畹取过纸笔,梦卿乃草书一绝道:
梦里尘缘几度秋,卿家恩意未能酬。
仙源悟处归宜早,去去人寰莫再留!写完,搁笔端坐,瞑目不语。众人就近来看,已神消气散,奄然死去了。正是全受全归,不愧不怍。有分教:淑女之行,不传而传;萧郎之恨,欲解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