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回 灵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服 九幽十类尽除名
-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 第九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 第十回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丞相遗书托冥吏
- 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
-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猴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 第三十四回 魔头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
-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河 金木垂慈救小童
-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左“山”右“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 第五十三回 神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破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 第六十四回 荆束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像伏妖王
-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主还归大道真
-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致旱 孙大圣劝善施霖
-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土授门人
-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会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 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毒 圣显幽魂救本原
-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铲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西游真诠』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 本章共 2.7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悟一子曰:此炼神还虚之妙用,施为变化之上乘也。前伏狮魔之心,而得初乘;伏象魔之性,而得中乘;末伏鹏魔之气,而得上乘。来了真如之大道,虽曰心神居舍魔归性,而神气未曾合一浑忘,还之太虚,则此心性终滞于有,而不能超脱凡笼。故大鹏不伏气,而狮、象亦复从,“魔群欺本性”也。先师曰:“伏气不服气,服气须伏气。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鹏不优气,是任真乙之气,纵横于天地而不能归伏,为魔滋大。
“狮”,喻心,属火,多猜,故色青。火未发而烟起,火兼木也,为修道之领袖,行道之起脚,故称老魔。擅其号曰“狮驼岭狮驼洞”。“象”,喻性,属土,生金,故色白。上寄体而位乎西,土兼金也,为载道之大力,体道之灵明,故得称二魔。能伏二魔,则臻二乘法门,修性之妙用也。大鹏者,即《庄子》所云北溟之鲲,化而为鹏,九万里而图南是也。北溟,水也,“至阴肃肃,其中有阳。”水中之鲲属阳,化而为鹏,九万里而图南,则极阳九之数。而“至阳赫赫,遂乎大明之上”矣。鹏为凤属,南方之朱雀也。《石函记》曰:“朱雀炎空飞下来”,丹经所称“赤凤”同义,俱指真阳之气,而言修命之妙用也。读《南华》者,亦知其为自言,而不知其实阐大道之要妙如此。
篇末如来说出“混沌初分,天开地辟,万物皆生。凤凰又得交感之气,育生孔雀、大鹏”,以及“封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诸语,明此气实所以生仙、佛、圣人、万物,绝非荒诞,故曰“佛母”。狮、象皆跨于佛下,鹏独在于佛顶,先天至清之气也。其封号“大明王”,亦本《逍遥游》“遂乎大明之上”之义,故能扩狮驼洞而独大之曰“狮驼国”。后人读至此等言说,不解其妙,莫不骇为不经,未免作鷃鹍之笑。悲哉!
篇首“老魔咬去八戒”,木火遭木火之魔;“二魔卷去沙僧”,土金遭土金之魔;“三魔挝去行者”,水金遭水金之魔。捆在一处,因未能收伏,浑化归一,即是本性为魔,而欺本性也。
“一翅九万”,即“鹏抟九万”之义,前解已明。唯阅九十九回中叙难内开“怪分三色”,为“六十二难”,则鹏怪赤色而金翅,北溟南抟,浑合狮、象二色,乃五行先天真乙之气,不显其色,不专其名,此其所以为大也。出世之道,必修伏此气。倘专了心性以为真,则吾身后天之气,皆在其吞啖循环、轮复消化之中,万万不能脱根,而出其牢笼。故前小钻风云:“我大王一口能吞十万天兵。”又云:“我大王意欲争天。”又云:“五百年前吃尽了狮驼国,夺了江山。”即已伏此义矣。
“老魔赞其力量智谋,命小妖打水刷锅,抬出铁笼,烧火蒸僧,各散一块。”又道:“捆在笼中,料应难脱。”数个小妖轮流烧火,以待空心受用。”言不能脱其五行轮流蒸气之中,而骨肉必至解散也。“长老哭对行者道:‘怎么得命?’二僧亦一齐痛哭。”言人皆不知有得命之道为可悲。“行者笑道:‘师父放心,兄弟莫哭。凭他怎的,决然无损。’将其身出神,跳在半空。”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人欲得命,自有跳出其身之法也。
人生五行之中,如入铁笼中受蒸,火到候足,无有不肉烂骨糜。故人之死,如日之有夜,无一获免。得命之道,先在伏龙节欲制情,作灶底抽薪之法,而使火性不腾。大圣遣北海龙王入锅下护持,伏龙抽薪也。次在戒气怡情养心,开坦荡畅适之襟,而使气性不郁。八戒发“闷气”、“出气”之论,因行者盖上而云“今夜必死”。“长老嘤嘤啼哭”,明闷气之为魔,最可痛也。八戒道:“咦!烧火的长官,添上些柴怎的,要了你的哩!”妙哉!天蓬身遭铁笼之惨遇,当危急之地,而潇洒玩弄如无事戏耍,然知其俯视一切,不足为魔,其胸怀为何如也?宜乎烧火小妖瞌睡寝息矣。
“行者现身来救,八戒道:‘救要脱根救,莫又要笼蒸。’”谓能逃五行蒸气之外为脱根,不能逃五行蒸气之外为复笼。倘修行之人不能超凡出世,虽德行无亏,仍在轮回之内,终是凡体生根,难免入笼复蒸之患。故行者道:“若不为师父是个凡体,我三人不管怎的也走了。”但此脱根出世之道,乃劈破鸿蒙、凿开混沌之大超脱,非不顾行检、算计爬墙之小法门。
师徒爬墙,而魔头忽起,纷纷拿住,势必复蒸,不省已错报怨于人,果有何益?然何以不复蒸,把唐僧抱住不放,入于锦香铁柜之中,设为生吃谣传之计?盖明世间一切旁门小术,俱是爬墙,必至入柜而后已。若欲借此逃命,反自促其死,不必俟五行之气极而肉烂,即已自罹戾气而生就魔口矣。伤哉;世人多犯魔口之夹生活嚼,三藏犹然,大圣闻之,能不心如刀搅,泪如泉涌而放声大哭?曰:“努力修行共炼魔”,“气散心伤可奈何”,此大哭也!乃大哭世人当于此时困心衡虑,砥砺增益之时,故现身设法,急急回头,扫荡狮驼洞而猛省,见如来念《松箍咒》,以图超脱也。你看“径上灵山”,“哮吼如雷”,抑何勇往精进耶?
如来指示老魔二怪之主,说出大鹏系凤凰所生,与孔雀一母同气,是亦佛母也。所言孔雀出世之时,一口吸四十五里之人,如来亦被吸去,即“一口能吞十万天兵”之意。但如来已修成丈六金身,故能入魔口而剖魔脊。三藏未成金身,未免为魔口所吞而不能超脱。故必收伏此魔,而后能成丈六金身也。然则凡魔之捆我、蒸我、吞我、柜我,皆魔之所以爱惜我、生育我、陶铸我、造化我,非唯有大仇,而有大恩也。孔雀、大鹏,皆大慈大悲而真为怫母,夫复何疑?后人见孔雀封佛母,以佛法冤亲无等为痛,殆未深得孟氏“动心忍性,生于忧患”之义;亦未深识大鹏喻真乙之气,实为生仙、佛、圣人之母耳。夫美珠沉于海底,坚金炼于烈火,至真出于大魔,极贯之物,未有不从难险而获。学道若不遭大鹏而勇猛收伏,终不能成仙作佛,不易之定理也。
“如来引文殊、普贤至狮驼国,命行者与怪交战,诱至佛前。那怪见过去、未来、现在三尊佛像及罗汉、揭谛,认得主人公。”非认得心为主人公也,所以者何?“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狮、象两怪,乃心性之魔,认得非心性,乃得真心胜。归正现相,泯耳皈依,心性之归于一气也。
“只有三魔不伏,扶摇直上,如来用手往上一指,那怪飞不去,只在佛顶上,现了本相,乃是一个大鹏金翅鹊。”此一个,即一粒金丹真乙之气,如来已明明指示收伏之法矣。“对如来叫道:‘你怎么使大法力捆住我?’”大法力,乃佛门正法眼。教外别传,言不能显。“欲脱难脱,只得皈依。”“佛祖不敢松放,只叫在光焰上做护法。”所谓“得其一,万事毕。”炼神还虚,脱根救度之无上乘也。
然必发大勇猛、大刚断,方能制伏此魔。大鹏云:“猴头!寻这等狠入困我!”狠处正是慈处,即是能施真法之人。不能施真法,则为狮魔、象魔、鹏魔而成群魔;能施真法,则为狮真、象真、鹏真而合一体。行者悟到如来施法伏魔,沙僧一棒打开铁柜,救僧上路,仅是狠人狠法,百折不回之真人。故曰:“真经必得真人取,魔怪千般总是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