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秦始皇
- 卷一 二世
- 卷二 汉高帝
- 卷二 惠帝
- 卷二 文帝
- 卷三 景帝
- 卷三 武帝
- 卷四 汉昭帝
- 卷四 宣帝
- 卷四 元帝
- 卷五 成帝
- 卷五 哀帝
- 卷五 平帝
- 卷五 王莽
- 卷六 后汉更始
- 卷六 光武
- 卷七 明帝
- 卷七 章帝
- 卷七 和帝
- 卷七 宏帝殇帝附
- 卷八 顺帝
- 卷八 桓帝
- 卷八 灵帝
- 卷九 献帝
- 卷十 三国
- 卷十一 晋泰始元年起
- 卷十二 惠帝
- 卷十二 怀帝
- 卷十二 愍帝
- 卷十三 东晋元帝
- 卷十三 明帝
- 卷十三 康帝
- 卷十三 穆帝
- 卷十四 哀帝
- 卷十四 帝奕
- 卷十四 简文帝
- 卷十四 孝武帝
- 卷十四 安帝
- 卷十四 恭帝
- 卷十五 宋武帝
- 卷十五 营阳王
- 卷十五 文帝
- 卷十五 孝武帝
- 卷十五 前废帝
- 卷十五 明帝
- 卷十五 后废帝
- 卷十五 顺帝
- 卷十六 齐高帝
- 卷十六 武帝
- 卷十六 鬱林王
- 卷十六 明帝
- 卷十六 东昏侯
- 卷十七 梁武帝
- 卷十七 简文帝
- 卷十七 元帝
- 卷十七 敬帝
- 卷十八 陈高祖
- 卷十八 文帝
- 卷十八 宣帝
- 卷十八 后主
- 卷十九 隋文帝
- 卷十九 炀帝
- 卷二十 唐高祖
- 卷二十 太宗
- 卷二十一 高宗
- 卷二十一 中宗伪周武氏附于内
- 卷二十二 睿宗
- 卷二十二 玄宗
- 卷二十三 肃宗
- 卷二十三 代宗
- 卷二十四 德宗
- 卷二十五 顺宗
- 卷二十五 宪宗
- 卷二十六 穆宗
- 卷二十六 敬宗
- 卷二十六 文宗
- 卷二十六 武宗
- 卷二十六 宣宗
- 卷二十七 懿宗
- 卷二十七 僖宗
- 卷二十七 昭宗
- 卷二十七 昭宣帝
- 卷二十八 五代上
- 卷二十九 五代中
- 卷三十 五代下
- 卷末 叙论一
- 卷末 叙论二
- 卷末 叙论三
- 卷末 叙论四
『读通鉴论』卷末 叙论二
- 本章共 839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天下有大公至正之是非为,匹夫匹妇之与知,圣人莫能违也。然而君子之是非,终不与匹夫匹妇争鸣,以口说为名教,故其是非一出而天下莫敢不服。流俗之相沿也,习非为是,虽覆载不容之恶而视之若常,非秉明赫之威以正之,则恶不知惩。善亦犹是也,流俗之所非,而大美存焉;事迹之所阂,而天良在为;非秉日月之明以显之,则善不加劝。故春秋之作,游、夏不能赞一辞,而岂灌灌谆谆,取匹夫匹妇已有定论之褒贬,曼衍长言,以求快俗流之心目哉?庄生曰:“春秋经世之书,圣人议而不辩。”若华督、宋万、楚商臣、蔡般,当春秋之世,习为故常而不讨,乃大书曰“弑其君”。然止此而已,弗俟辩也。以此义推之,若王莽、曹操、朱温辈之为大恶也,昭然见于史策,匹夫匹妇得以诟厉之于千载之下,而又何俟论史者之喋喋哉? 今有人于此,杀人而既服刑于司寇矣,而旁观者又大声疾呼以号于人曰:此宜杀者。非匹夫匹妇之褊躁,孰暇而为此?孟子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惟其片言而折,不待繁言而彼诈遁之游辞不能复逞。使圣人取中肩之逆、称王之僭,申明不已,而自谓穷乱贼之奸;彼奸逆者且笑曰:是匹夫匹妇之巷议也,而又奚畏焉。 萧、曹、房、杜之治也;刘向、朱云、李固、杜乔、张九龄、陆贽之贞也;孔融、王经、段秀实之烈也;反此而为权奸、为宦寺、为外戚、为佞倖、为掊克之恶以败亡人国家也;汉文、景、光武、唐太宗之安定天下也;其后世之骄奢淫泆自贻败亡也:汉高之兴,项羽之亡,八王之乱,李、郭之功;史已详纪之,匹夫匹妇闻而与知之。极词以赞而不为加益,闻者不足以兴;极词以贬而不为加损,闻者不足以戒。唯匹夫匹妇悻悻之怒、沾沾之喜,繁词累说,自鸣其达于古者,乐得而称述之。曾君子诱掖人之善而示以从入之津,弭止人之恶而穷其陷溺之实,屑侈一时之快论,与道听涂说者同其纷呶乎?故编中于大美大恶、昭然耳目、前有定论者,皆略而不赘。推其所以然之繇,辨其不尽然之实,均于善而醇疵分,均于恶而轻重别,因其时,度其势,察其心,穷其效,所繇与胡致堂诸子之有以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