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秦始皇
- 卷一 二世
- 卷二 汉高帝
- 卷二 惠帝
- 卷二 文帝
- 卷三 景帝
- 卷三 武帝
- 卷四 汉昭帝
- 卷四 宣帝
- 卷四 元帝
- 卷五 成帝
- 卷五 哀帝
- 卷五 平帝
- 卷五 王莽
- 卷六 后汉更始
- 卷六 光武
- 卷七 明帝
- 卷七 章帝
- 卷七 和帝
- 卷七 宏帝殇帝附
- 卷八 顺帝
- 卷八 桓帝
- 卷八 灵帝
- 卷九 献帝
- 卷十 三国
- 卷十一 晋泰始元年起
- 卷十二 惠帝
- 卷十二 怀帝
- 卷十二 愍帝
- 卷十三 东晋元帝
- 卷十三 明帝
- 卷十三 康帝
- 卷十三 穆帝
- 卷十四 哀帝
- 卷十四 帝奕
- 卷十四 简文帝
- 卷十四 孝武帝
- 卷十四 安帝
- 卷十四 恭帝
- 卷十五 宋武帝
- 卷十五 营阳王
- 卷十五 文帝
- 卷十五 孝武帝
- 卷十五 前废帝
- 卷十五 明帝
- 卷十五 后废帝
- 卷十五 顺帝
- 卷十六 齐高帝
- 卷十六 武帝
- 卷十六 鬱林王
- 卷十六 明帝
- 卷十六 东昏侯
- 卷十七 梁武帝
- 卷十七 简文帝
- 卷十七 元帝
- 卷十七 敬帝
- 卷十八 陈高祖
- 卷十八 文帝
- 卷十八 宣帝
- 卷十八 后主
- 卷十九 隋文帝
- 卷十九 炀帝
- 卷二十 唐高祖
- 卷二十 太宗
- 卷二十一 高宗
- 卷二十一 中宗伪周武氏附于内
- 卷二十二 睿宗
- 卷二十二 玄宗
- 卷二十三 肃宗
- 卷二十三 代宗
- 卷二十四 德宗
- 卷二十五 顺宗
- 卷二十五 宪宗
- 卷二十六 穆宗
- 卷二十六 敬宗
- 卷二十六 文宗
- 卷二十六 武宗
- 卷二十六 宣宗
- 卷二十七 懿宗
- 卷二十七 僖宗
- 卷二十七 昭宗
- 卷二十七 昭宣帝
- 卷二十八 五代上
- 卷二十九 五代中
- 卷三十 五代下
- 卷末 叙论一
- 卷末 叙论二
- 卷末 叙论三
- 卷末 叙论四
『读通鉴论』卷十五 顺帝
- 本章共 67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国无人焉则必亡,非生才之数于将亡之国独俭也。上多猜,则忠直果断之士不达;上多猜而忠直果断者诎,则士相习于茸靡,虽有贞志,发焉而不成。宋自孝武迄于明帝,怀猜忌以待下,四十余载矣,又有二暴君之狠毒以闲之,人皆惴惴焉旦夕之不保,而茸靡图全之习已成。其不肖者,靡而之于恶,以戴叛逆、戕君父而不愧,则褚渊之流是已。其贤者,虽怀贞而固靡,其败也,则不足立皎皎之节,即使其成,而抑无以收底定之功,则袁粲、刘秉是已。粲与秉孤立,而思抗悍鸷多徒之萧道成,不爱死以报刘氏,则固无容深求者。粲闻道成废立之谋,而不能抗辞以拒之,秉以军旅一委道成,授之以篡逆之柄,且置勿论。徒其决计以诛道成,幸而克矣,不知二子者,何以处沈攸之,而终延宋祚也? 苍梧之昏虐,安成之巽愞,皆道成所不以置诸目中者,所与争天下者,攸之而已。攸之又岂有刘氏之子孙在其意中乎?攸之之欲为道成也,非一日也。兵已顺流直下,而道成授首于内,则攸之歌舞而入,挟重兵,居大功,握安成于股掌,二子欲与异而固不能。委社稷于攸之,掷宗祊于道成,有以异乎?吾知二子者,歧路仓皇,欲如今日之捐生以报国,不可得已。此无他,以刚决为嫌,以深谋为讳,自孝建以来,士大夫酿成雍容观变之习,蔡兴宗已启其源,而流不可止也。故兴宗之死,无可为宋惜者。兴宗存,则为袁、为刘,否则为谢朏而已。史称粲简淡平素无经世材,非无材也,狎于全身避咎之术,以逃猜主之鼎鑊,气已茶而不可复张。宋末之人材,大抵然也。故以猜驭下者,其下慑焉而旁流,刚化为柔,直化为曲,密化为疏,祸伏而不警,祸发而无术,为君子者,无以救其亡,而小人勿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