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期-文硕阁独家整理公共版权可商用电子书分享大合集

目前,文硕阁网站已经整理出1.4万本公共版权的书籍。由于本文章的篇幅限制,因此会将书籍分成多个文章进行分享。这是第 290 篇,更多的书籍将在后续的文章中陆续分享给大家。

关于文硕阁

文硕阁网站(www.wenshuoge.com)是一个网络图书馆,专门收录公共版权书籍。成立于2019年,目前已经累计收录了1.4万本公共版权书籍,并提供PDF和EPUB两种格式的下载。最重要的是,这些书籍可以用于商业用途而无需额外授权。

文硕阁网站的出现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可以免费获取和阅读大量的公版书籍。无论是对于学习、研究还是娱乐,文硕阁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通过文硕阁的努力,这些珍贵的公版书籍得以传承和保护,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其中的智慧和乐趣。

上传书籍赚钱

文硕阁网站自豪地宣布推出了全新的功能,为所有注册用户提供了一个赚钱的机会:现在,您可以在文硕阁网站中发布自己的原创书籍或您精心整理的公共版权书籍,并在每次下载时都享受到收益!

这项全新功能的目标非常简单:我们希望鼓励更多的文硕阁网站的用户参与,一同分享和传播宝贵的书籍资源。不论您是一位热衷于创作的作者,还是一个喜欢整理和分享公共版权书籍的文化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发挥空间并获得收益。

文硕阁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多便捷、有益的功能,帮助您更好地探索知识和文化。我们期待着您的加入,一同共享这个令人兴奋的新特性,并为文硕阁社区的繁荣和文化传承添砖加瓦!不要错过这个机会,立即登录并开始分享您的书籍,享受丰厚的下载收益吧!

去发布书籍:/publish/

关于公共版权

什么是公共版书籍呢?根据中国现行的著作权法规定,除了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之外,中国公民对自己的著作享有的法定权利在作者死亡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截止。超过著作权法保护期限后,这些作品就进入了公有领域,也就是公共版权。这些因为作者已故而失去发行权、改编权等著作权利的书籍,就被称为公共版权书籍,简称为公版书。

让我们一起加入到文硕阁的行列中,为中文公版书的传播和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让这些宝贵的作品继续闪耀光芒,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知识和启迪。


书籍分享

外经微言

外经微言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43/

养生著作。原题岐伯天师传,陈士铎述,实为后人托名之作。撰者与成书年代已无可考。原书目录始见于《汉书·艺文志》。全书分为9卷81篇,正合《黄帝内经素问》卷篇数。分述养生、经脉、脏腑、阴阳、五行、四时、运气、病因病机及治则等内容。所论与《内经》相承,亦有不同之处。其中有部分养生专篇,如命根养生篇,论述了养生之道首要慎精,精动由于心动,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因此安心才能利精;红铅损益篇,论述了方士采红铅以接命之理;善养篇,论述了调四时则病不生,不调四时则病必作,及养阳而不损于阴,养阴而不损于阳。书中所论,简明扼要,对于中医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有清精抄本,1984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外科传薪集

外科传薪集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44/

外科著作。清马培之撰。一卷。培之有《纪恩录》已著录。是书载方二百一十余首。皆述其主治、药物组成、剂量、药物炮制和用法。所载方剂,除马氏自拟方外,兼采成方及民间秘方、验方。末附“许恒君传用法”。培之医学造诣颇深,内外俱精。所载方剂,疗效颇佳,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一九三六年世界医书局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外科大成

外科大成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45/

《外科大成》系外科专书。4卷。清·祁坤(广生)撰。刊于1665年(康熙4年)。祁氏世代医家,自幼聪颖好学,更热衷于岐黄之术,对外科造诣较深。曾任太医院御医。他鉴于当时习外科者,临症时多以外治法为主,甚而轻视脉理,忽视内治法在外科临床中的重要意义,故殚精竭虑,参《素问》、《灵枢》之奥旨,搜古今名贤之确论,并结合其家传与个人的经验汇编成《外科大成》。本书对痈疽之原委、症候、诊法、经络、治法等作了全面的论述,特别对内、外治法理论的阐述有了进一步提高,书中所记述的“痈,以寒为内消;疽,以“热为内托”以及用循经取穴的方法原则等,均较其它方书有所发展。本书分类清楚,列症详明,方法善备,堪称集外科之“大成”,是清代外科之名著,对后世外科学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官修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的不少内容便取材于本书。今流传除康熙4年原刻本外,尚有乾隆年间诸刊本,建国前也广有刊行,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


外科发挥

外科发挥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46/

外科著作。明薛己撰。八卷。己另有《内科摘要》已著录。本书刊于嘉靖七年(1528)。约六万字。书中记载有关治疗肿疡、溃疡、脑疽、肺疽、作呕、时毒、疔疮、肺痈、肺痿、肠痈、痔漏、脱肛、乳痈、疮疥等三十一种外科病证,后附治验。论病简明扼要,辨证治法通俗易懂。如论“肿疡”、“肿高焮痛,脉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肿硬痛深,脉沉者,邪在内也,宜下之。”寥寥数语即将邪之在表、在里,以及宜托、宜下的治则阐明,确有可取之处。所载汤、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颇切实用,足资临床参考。有明刊本,《薛氏医案》本。


研经言

研经言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47/

医论。清末莫枚士撰。四卷。枚士字文泉,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原致力于古代经学,精于训诂,后转习岐黄之术。著有《神农本草经校注》、《经方例释》等,以考证、释经、训诂为长。是书亦为解经之作,成于同治十年(1871)。卷一载原因、原荣卫、原易、伤寒湿热诊治论、论河间说伤寒之误等论三十四篇。卷二载学医、诊诀说、内经热病说、七传辨误说等三十八篇。卷三载伏冲解、中风伤寒解、秋伤于湿解、伤寒论六经解等论三十八篇。卷四载素问平人气象缺文辨、仲景法非北学辨、金匮非论杂病书辨等论二十九篇。全书共载医论百三十九篇。以论、说、解、辨等体裁发明经旨,并论述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断、辨证施治、论方析药等内容。所论剖析或阐释医经经文,论述或发明古奥医理,订正谬误,并对乖僻字词正音释义。为莫氏研究《内经》等古典医籍之论文集。颇多作者见解。对于研究古代经典著作颇有参考价值。有光绪五年(1879)月河莫氏初刊本,一九一六年绍兴医学报社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龟山玄箓

龟山玄箓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48/

全名《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已着录此书,《无上秘要》亦引述此经。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上卷题作《龟山丹皇飞玄紫文》,内载飞玄紫文(篆文)三十六字。据称此文乃元始天王授西王母,藏于龟山洞中,内隐丹皇(西王母)之名号、衣冠及真形。修道者依法默诵咒诀,书刻真文,即可飞升龟山而为上仙。经文中卷题作《九灵太妙龟山玄箓》,内载三元章句(五言赞颂诗)一首,以及「九天真文」、「龟山真符」等真文符箓。据称此真文符箓皆刻书于龟山,隐含上天仙真、功曹、符吏、将军之名号数额,「其旨隐奥,其音宛妙」。修道者依法诵章服符,可制伏魔王恶鬼,游行上清。经文下卷题作《上清始生变化玄箓》,言存神变形之法。内称上天众圣诸神皆随四季运转而变形化景,其形容衣冠在春夏秋冬各不相同。修炼者应知晓诸神之变形,并于不同季节存思其形,斋戒沐浴,诵咒佩符。久修此道则有真人下降,能目睹真形,随炁变化,飞升太空。


外科集验方

外科集验方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49/

方书。明周文采撰。二卷。文采有 《医方选要》已著录。鉴于《医方选要》详于内科而略于外科,故兴献王朱祐杭又命搜集外科方书中奇验之方。文采乃遍览古名医外科诸书,择其运用巧妙、药证相符之方,于弘治十一年(1498)汇编成书。书中首为疮科总论,次分五发痈疽、疔疮、瘰疬、肠痈、痔漏、乳痈、肺痈、诸疳疮 (附骨疽)、诸疮、癣疥、臁疮、便毒,凡十二门。每门皆述其病症机理,阐发病症之源,并详加考证。论下选方,其方切而实用,并论述制方之理及用法,可供外科临症参考。有嘉靖二十四年(1545)南京礼部刻本。


外科精要

外科精要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50/

外科医书。别称《外科宝鉴》。3卷。宋·陈自明(良父)撰。约刊于1263年,是宋代有代表性的一部外科专著。陈氏三世业医,在医学方面有较深造诣,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陈氏鉴于当时专攻疡科的医生,多只重视外症而忽视医理方脉,每遇痈疽之症,“无非对病阅方”,甚而“心中惶惑,当下不下,悠悠弗决,迁延日久”,以致发生“轻者重,重者死”之不良后果,遂决心广辑古今医家之“得效方论”并结合其个人的经验编撰而成。《外科精要》一书较早见于明·《文渊阁书目》,传于后世者有明·熊宗立校本及薛己注本,熊本流传甚少,今广为流传者为薛己注本。薛氏在注释的同时,又增补个人治验及附录一卷,厘为四卷,畅发了原著的义理,提高了原著内容的学术水平,成为历代习外科者必读之书。本书在论述痈疽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等内容的同时,强调按八纲辨症而选方,反对拘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攻伐之剂; 并对疡科用药次第作了恰如其分的归纳、整理,从而使后学在辨症治疗上有所遵循,对中医外科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全书有55论,选方70余首,虽属个人撰著,但它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水平,有其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科方外奇方

外科方外奇方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51/

方书。清凌奂撰。四卷。奂有《本草害利》已著录。撰者喜搜辑汉、唐以来方书,潜心研究,并自炼膏丹。为传其经验而撰此书,成五万余字。因其方皆为外科不传之秘方,故名。卷一,升降、围药、内消、内护部; 卷二,化毒、点头、拔毒、去腐、止痛、生肌收口、去管、膏、药部; 卷三,疔疮、喉、诸疮部; 卷四,臁疮、癣疮、痔疮、口牙、鼻耳、脚部及补遗。凡二十二部,收方约三百七十余首。以外科方为主,兼及五官及皮肤科。每方均详述配制方法及服法。因系经验所得,故较信实可靠。有 《三三医书》 本。


外科精义

外科精义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52/

二卷。元齐德之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嘉靖年间收于《东垣十书》中。上卷载有外科医论三十五篇,论述疮肿痈疽诊候,明辨脉形,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疮肿证候,以及外治法。下卷广泛收录诸家行之有效的汤、丸、散、膏、丹等一百四十五方。附有论炮制诸药和单方。齐氏此书中对疮疡的诊治和辨证论述精细,论述病因简明,理论联系实际。参考《难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及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名家之论,对后世外科发展影响颇大。齐氏鉴于当时某些习外科者,常单凭外症所见,不重视疮疡病的脉理变化以及治疗上偏于外治的倾向,故十分强调医理、诊脉在疡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便把二十六种脉象变化结合疡科所见作了详细的论述,构成了本书之特征。又先后阐述疡科症候,并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在治疗方面包括灸法、砭磏法、贴熁法、溻洗法、针烙法、追蚀法、内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临床应用。书中所论内容全面、系统,颇有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说:“德之此书,务审病所以然,而量其阴阳强弱以施治,故于疡科之中,最为善本。”有明刻本,嘉靖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四库全书》 本。


药鉴

药鉴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53/

本草类著作。明杜文燮撰。二卷。共五万字。卷一为药性总论,首载二百四十四种药物“寒热温平四赋,增补东垣未尽之意”,继载:用药分根梢、制药资水火、药性阴阳论、论各经补泻及专主泻火药、引经药性、十八反药性、五郁主病、六气主病、病机赋、运气诀要、论升麻柴胡等二十三论,讨论用药、制药之法,药性阴阳升降、引经、禁忌以及运气主病、病机和药物应用的关系等。卷二为各论,详细论述人参、黄芪、白术等一百三十七种常用药物性味、归经、炮制、功能、配伍及临床应用。是一部简明的本草著作。有一九七五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外科理例

外科理例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54/

外科专书。7卷,并附方1卷。明·汪机辑撰,为汪氏晚年之作。刊于1531年(嘉靖10年),后收入《汪石山医书八种》中。汪氏鉴于当时之疡科医生,在诊疗病患时,往往只靠外症所见,不重视脉理虚实之殊,经络表里之异,故撰辑此书。他在“外科必本诸内,知乎内以求乎外”的思想指导下,广辑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等金元医家有关疡科之论,并收录当代医家薛己的疡科临症经验。此书从医学理论出发,较深入地阐述了诸外科病的症治经验,每论一症之后,均附有医案,并以按语形式加以剖析。本书之所以取名“理例”,意在使后学重视整体,学其理,仿其例,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对痈疽的治疗大体以调补元气、先固根本为主,重申“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的观点,反对滥用刀针,不轻易投用寒凉之剂,强调详审脉症,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根据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观点。此书理论联系实际,在处方遣药方面,随症变通,不拘成法,对后世外科治疗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建国后有排印本出版。


外科启玄

外科启玄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55/

外科著作。明申斗垣撰。十二卷。斗垣名洪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医家,治验丰富,擅长外科。撰有《伤寒观舌法》等书流行于世。申氏广辑前贤精华,博采民间“奇方异论”,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撰成此书。全书九万字。卷一至卷三,论述疮疡证候病因、病机、诊断与治则,共七十二条。卷四至卷九,论述外科病证一百九十余种,共二百余条。论述病证均先明部位、所在经络,继言主证与治法,附有插图。卷十为痘疹专论,卷十一、十二列有外治应用方剂。内容丰富,治疗据证分型,因病论治,详列治法与方药,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有益于临床。有万历三十二年聚锦堂刻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证治全生集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56/

外科专书,又名《外科全生集》。4卷。清王洪绪(维德)撰。刊于1740年(乾隆5年)。卷一载痈疽的病因、症候、诊法并列症29种;卷2扼要地论述外科诸病治则及王氏家传经验,并收有内、妇、儿各科病症治疗经验; 卷3为外科常用药的炮制法及常用方百余首。本书以“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 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为理论依据,创用滋阴散寒、阳和解凝等治疗原则,从而为疽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著名的阳和汤便是这一治则的代表性方剂。与此同时,再次强调“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应是痈疽初期主要治疗原则。书中所载之犀黄丸、小金丹、梅花点舌丹等均为外科之有效方剂,迄今仍为临床医家所常用。但另一方面,王氏过分强调自家的经验,如把外症之白陷,一概作疽症论未免失于片面; 又在治疗上反对刀针排脓、反对使用丹药等,亦属偏见,反映其治疗思想保守的一面。但清·马培之注本对原书作了较为正确的评介,纠正了原书某些不足,故本书仍不失为一部有影响的外科专书。从清·乾隆到光绪年间多次刊刻,流传甚广,建国前亦屡有发行,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有影印本出版。


卫生宝鉴

卫生宝鉴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57/

二十四卷。元罗天益撰。罗天益,字谦甫,真定 (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曾从著名医家李东垣学习,为李氏得意门生,尽得其师倾囊所授,故造诣颇深。兼承师意,撰有《内经类编》一部,惜无传本。《卫生宝鉴》为罗天益代表作,系以《内经》、《难经》理论为指导,继承其师学术思想,兼采诸家之说,结合自己心得体会撰成。卷一至卷三为药误永鉴,凡二十五论,论辨发明误治之弊。卷四至卷二十为名方类集,按证治分十四门,采古今精要之方,使后人有所依据。卷二十一为药类法象,论药性用法。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为医案治验,述作者临证经验。后附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作,专论伤寒证治。作者对其师学说多有发挥,如其论脾胃病因,强调饮食所伤有饮伤和食伤之分;劳倦所伤有虚寒和虚热之别。此说更为详辨。作者在前人脏腑辨证启示下,对三焦证治独有创见,阐明了气分实热与血分实热的异同,对后世研究三焦病机多有启发,颇受医家重视。此书有蒋用文所作序一篇,称其书“论病则本于《素》、《难》,必求其因。其为说也详而明,制方则随机应变,动不虚发。其为法也简而当,大抵皆采摭李氏平日之精确者,而间概括己意,旁及于诸家者也。”有明永乐十五年(1417) 吴郡韩氏刊本,弘治中刘氏刊本,惜阴轩丛书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十三方考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58/

外科著作。张觉人编。《外科十三方》约为明代著作。原书记述外科病的13个有效方剂。作者姓张,佚名,是一位民间医生。本书依赖师徒授受,相互抄录流传至今。有多种传本,因珍秘而从未刊印。编者根据所看到的几种抄本,加以校勘考证,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并将自己的一些其他验方附入其内,编撰而成。1955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印行(修订本)。


外科证治全书

外科证治全书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59/

外科著作,5卷。清代许克昌、毕法合撰,刊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前4卷将外科病证分为发有定处和发无定处两类,详述阴阳、脏腑、经络及内景证治、外因杂伤证治等。卷5为外科常用治法,包括针、砭、灸、熨、药物方剂和中毒急救。本书有方有论,内容较为丰富,切于临床实用。同治六年(1867)重刻时,书后附有王洪绪医案15则及曹畸庵《疡医雅言丹药集方》,虽系后人所加,于外科临证亦有所补益。


外治寿世方

外治寿世方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60/

又名《外治寿世方初编》。方书。清邹存淦撰。四卷。存淦字俪笙,海宁(今属浙江)人。作者认为年老体衰,幼年体嫩,皆不易服药;痘瘄、产科生死攸关,惟外治较为稳妥。故广收博采各科外治法之名方,仿吴师机《理瀹骈文》体例,编辑成帙。全书约八万字。成书于光绪三年(1877)。卷一,以病症分类。包括伤寒、感冒、中风等二十六门。卷二至卷三,以部位分类,自头至足共分三十六门,其中含有淋症、遗泻、疮痈、诸伤等病症。卷四,分妇科、儿科、痘瘄、急救、杂症、余录六门。凡六十八门,载方约二千三百余首,包括临床各科外治法的治疗方药,而以外科病症居多。分类详细,治法稳妥实用,可供临症参考。有光绪三年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61/

外科著作。明陈实功撰。四卷。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崇川(今江苏南通)人。行医四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尤以外科见长。提出“五戒”、“十要”作为外科医生守则,重视外治法。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撰成此书。卷一为痈疽门。卷二为上部痈毒门。卷三为下部痈毒门。卷四为杂疮毒门。分述常见外科病证一百二十余种,载方一百五十六首,补遗一百五十七首。每证均首明病因、病理,次论诊断要点,又详其治法,并示验案,最后记载炼制诸药方法。全书内容丰富,论述简明,层次清楚,文图并茂。陈氏重外治,常以刀针或腐蚀药清除坏死组织,并强调扩创引流,“使毒外出为第一”,力辟当时只要内治,轻视外治倾向。书中记述之鼻息肉摘除术,死骨剔除术,乌龙针剔除,目部异位及下颔脱臼之整复法等,颇为后世医家重视。以“列症详、论治精”见称。是书为重要的中医外科文献,对中医外科发展,影响颇著。有万历四十五年刻本,崇祯四年(1631)刻本,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片玉心书

片玉心书的书籍封面

在线阅读/book/6762/

儿科著作。明万全撰。五卷。全有 《育婴秘诀》 已著录。是书刊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卷一至卷三,总论儿科疾病的辨证及治疗方法,并附歌赋及望诊图; 卷四、卷五,叙述胎毒、变蒸、惊风等三十二类疾病证治。系万氏儿科临证经验之谈,颇为详明实用。有 《万密斋医书》本,清顺治十一年 (1654) 刻本,一九五八年麻城卫生工作者协会铅印本。


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