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怀诗四首

幡幡彼瓠叶,
颜色葾以黄。
问言何憔悴,
实繁本已伤。
甘苦惟自喻,
濩落理之常。
瓠成储作器,
根则萎而僵。
生子徒为累,
不如乌与羊。
衔哀倏五日,
逝将适东方。
搴帷瞻灵榇,
恸哭辞高堂。
出门时怀故,
我行悲故乡。
晨风何凛冽,
晔晔上朝阳。
素衣临积水,
葛屦履严霜。
山川恍隔世,
不辨存与亡。
驱车洛阳道,
行人何旁旁。
前溪载歌舞,
后庭激清商。
棘人对此景,
慷慨动中肠。
人生寄天地,
轻若飙尘扬。
死生亦大矣,
于世诚何伤。
立身显亲名,
念兹安可忘。
中夜不能寐,
起坐独神伤。
俛仰念吾父,
今逝适何方。
寒灯怀旧事,
怛恻不能忘。
傥如术者言,
魂魄今来降。
束衣起徘徊,
夜色顾未央。
室人相戒起,
无语各悽惶。
孤灯远檐际,
红烛隐深堂。
摄斋登木杪,
四顾何茫茫。
繁星渺天末,
落月凄屋梁。
故园阻云水,
狐鼠塞道旁。
幽都不可处,
儿曹今在望。
兰堂犹华好,
椒糈郁芬芳。
父兮其来归,
异乡莫彷徨。
朝阳出汤谷,
辗转照我房。
房中有孤子,
三叹仍馀伤。
鸡鸣忆晨省,
蹑足上高堂。
望帷闻欬息,
入室见空床。
药铛馀宿火,
果饵不复尝。
柔翰尘封壁,
遗念衣满箱。
静言一怀故,
恸哭回中肠。
去者日以远,
来者日以忘。
春阳被葵藿,
在煦不知旸。
一朝忽西谢,
天地尽凄凉。
漫言终图报,
斯世已茫茫。


最后修改于2025-10-08

更多推荐

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 其一 次韵被命出城共汎

三骢忽出乘楚艘,直气突兀如吴涛。大都智勇皆世豪,横身破浪亲战舠。回舷受箭谁畏曹,猛士心伏寒生毛。风声鹤唳传九皋,何用宝刀称孟劳。右持酒杯左持螯,功成各慕前人高。不言大享烹太牢,下与尺鴳翔于蒿。

—— 梅尧臣

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 其四 汴渠

我实山野人,不识经济宜。闻歌汴渠劳,谩缀汴渠诗。汴水源本清,随分黄河枝。浊流方已盛,清派不可推。天王居大梁,龙举云必随。设无通舟航,百货当陆驰。人间牛骡驴,定应无完皮。苟欲东南苏,要省聚敛为。兵卫讵能削,乃须雄京师。今来虽太平,尽罢未是时。愿循祖宗规,勿益群息之。譬竭两川赋,岂由此水施。纵有三峡下,率皆粗冗资。慎莫尤汴渠,非渠取膏脂。

—— 梅尧臣

吴冲卿出古饮鼎

精铜作鼎土不蚀,地下千年藓花幂。腹空凤卵留藻文,足立三刀刃微直。左耳可执口可斟,其上两柱何对植。从谁发掘归吴侯,来助雅饮欢莫极。又荷君家主母贤,翠羽胡琴令奏侧。丝声不断玉筝繁,绕树黄鹂鸣不得。我虽衰苶为之醉,玩古乐今人未识。

—— 梅尧臣

吴冲卿示和韩持国诗一卷辄以为谢

叶公所好者,熟已识头角。一日真物来,骇汗沛且渥。我初见韩子,蜿蜒喷雷雹。子复蛟龙文,气象不可捉。畏怀但惊顾,得与前事较。

—— 梅尧臣

吴冲卿学士以王平甫言淮甸会予予久未至冲卿与平甫作诗见寄答之

老马力尽道路长,岂若壮骥思腾骧。项穷临流叹不逝,燕骨埋没庸可伤。我今六十趋南北,饥肠不足面黧黑。少年心志一点无,千里区区安所得。往居闾闬乏经过,闭门读书多废食。便从冠带向仕途,强颜希禄非贪职。昨逢王倩昧平生,一见如旧心相倾。谈经树下任日炙,酒狂便欲骑长鲸。谁意同行有迟疾,先入大梁凡几日。大梁故人怜钝衰,迭为寄唱辞严密。卒章言买羊与酒,虽齿动摇能饫溢。亦知红颊教新成,更愿旧朋邀六七。

—— 梅尧臣

吴冲卿鼓契

暮契出,朝契归,出入未尝逢日晖。雄雌曾不离钟室,百年刓弊知者稀。时移世异不改易,俗眼厌旧君前非。君王万年千年寿,独怜古器与众违。昨日霜华厚如雪,百官冻靴朝紫微。吴王偷就温漏火,始一识之增叹唏。不知逢逢六街鼓,自此发号通帝闱。人间钟鼓有多少,多少乱鸣谁肯讥。

—— 梅尧臣

吴殿丞代州通判

举才不避势,必也知其长。王官诚济济,岂得佐边疆。代郡实雄要,昔已选帅良。功名乃欲取,叱驭登太行。

—— 梅尧臣

宋中道失小女戏宽之

宋子失汝婴,苦将造物怪。造物本无恶,尔责亦已隘。且如工作器,宁复保存坏。收泪切勿悲,他时多婿拜。

—— 梅尧臣

宋中道快我生女

尔尝喜诅予,生女竟勿怪。今遂如尔口,是宜为尔快。亦既以言酬,固且殊眦睚。慰情何必男,兹语当自戒。

—— 梅尧臣

宋次道一百五日往郑拜墓

去不避风雨,泣望松柏门。飒然风悲响,如感泉下魂。沃酹向坟土,空湿陈草根。人归夜月冷,石马在九原。

—— 梅尧臣

宋次道家摘宝相花归清平里

往岁见此花开迟,手撷群芳因醉嗅。今来须约烂漫看,及过风雨又已后。主人为我特殷勤,架底深深掇孤秀。密枝阴蔓不争开,薄红细叶尖相斗。先时已落已扫除,最晚堪怜子所厚。呼童归遗不可缓,金盘付与急奔骤。暮还已见映雪髻,初拈尚觉香在袖。官桥夜市正沽酒,沽酒共赏莫待昼。

—— 梅尧臣

宋次道得广南金橘为饷且有诗因和酬

越橘如金丸,烂然已盈箧。谁传岭外信,尚带霜前叶。莫嫌道路远,得与樽俎接。主人无吝心,怀归予敢辄。

—— 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