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游华楼与孝陆访名山第一碑

雨后松风夹岘吹,
夕阳涧底路逶迤。
华楼未揽琳宫胜,
先访名山第一碑。


最后修改于2025-10-20

更多推荐

李提举挽诗 其一

荣涂久历似羊肠,蓬省归来发欲黄。麟笔正烦朱邸客,骃丝还要锦窠郎。观鱼濠上归思切,吟雁峰前遗爱长。金凤赓酬知乐甚,玉楼谁召去何忙。

—— 林希逸

李提举挽诗 其二

早岁声喧翰墨场,晚寻兰芷到湖湘。刘郎未得文章力,涪老空怀书传香。埋璧奈何从石衒,好竽滋甚况琴亡。山房宿处成终诀,怅忆交情四十霜。

—— 林希逸

陈提举挽诗 其一

三为一疏凤鸣阳,去国投閒两鬓霜。早有重名居豸府,晚因同姓误君王。恰还使事逢新政,已峻卿班入太常。止尼不知何物祟,清时竟失鲁灵光。

—— 林希逸

陈提举挽诗 其二

岭海清声玉雪如,门庭尤峻是閒居。吹嘘昔日班扬赋,受用馀年老易书。亭列百间多筑圃,舟移数里自穿渠。春来红紫应岑寂,花外无因见小车。

—— 林希逸

陈提举挽诗 其三

别无久近不相忘,见面虽疏意味长。向摧梁初驰唁疏,已埋玉后送铭章。我惭临穴诗黄鸟,儿报移阡谶白羊。絮酒何时浇宿草,些成三赋泪沾裳。

—— 林希逸

赵通判挽诗 其一

世守祗儒术,才优奏最频。官终半刺史,孝事两家亲。长葛碑仍在,甘棠爱尚新。赵公陂上下,遥想泣遗民。

—— 林希逸

赵通判挽诗 其二

碎剧更尝久,跻攀鬓已皤。题舆嗟命啬,制锦得名多。铭好传千载,梁摧付一窠。书丹惭钝笔,回恻甚于苏。

—— 林希逸

山长陈刚父挽诗 其一

名在江湖久,青袍鬓已霜。苕人师凿齿,莲幕客君房。甫为思芹去,还遭撼树伤。清朝公道厄,埋骨竟凄凉。

—— 林希逸

山长陈刚父挽诗 其二

君本轻场屋,何心第太常。吟姿如岛瘦,直性似萧刚。已恨婵娟误,争知禅化忙。功名虽有命,诗在莫俱亡。

—— 林希逸

林宗院母挽诗

鹤发贤哉母,冰清又玉温。早同夫傃隐,晚受子貤恩。箕笔营新竁,铭文托后村。登堂曾及拜,吟望暗伤魂。

—— 林希逸

丘进道内子挽诗

鸂鶒同看去,闺营不少须。幼痴儿哭母,死孝妇从姑。牛卧图形好,鸾栖镜影孤。藁砧铭石语,悽寄挽郎歌。

—— 林希逸

梁秘阁挽诗 其一

江幕归来喜脱簪,当门小筑似山庵。名于世见林间一,爵以仁尊天下三。早失偏慈心已懒,晚虽漫仕性难堪。非无忧爱閒成僻,雷雨曾传旧奏函。

—— 林希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