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芷湘行状(二首) 其一

不见陈公久,
萧疏二十春。
过髡曾炙毂,
怒臂敢当轮。
择义明如雪,
临危断若神。
博浪倘天幸,
谁谓蜀无人。


最后修改于2025-11-14

更多推荐

禦街行二首 其二 游子

寒蛩断续循风入。驿边客,凭窗涕。乡思时已满行囊,心底不堪其坠。天边勺斗,几多容量?能把闲愁计。高堂白发经年积,不曾减,膝前累。秋时还念寄寒衣,儿让娘心操碎。何时归去,朝朝反哺,一解多年愧。

—— 崔荣江

琵琶仙以原意次韵高凉词

莺燕还啼,婉声里、却道春归消息。阡陌颜老红微,重逢不相识。谁卸了、浓妆淡抹,换描作、别离愁色。柳眼桃腮,随春嫁远,何处相觅。剩怜客,离酒频斟,独孤处、浇肠饮空寂。收拾者般滋味。付残笺衰笔。凭小字、流连旧梦,许得寻、往日痕迹。怎奈愁绪飘摇,乱飞云极。

—— 崔荣江

满庭芳网友名情僧。戏题之。

云暗经楼,灯明禅殿,鹧鸪间断钟声。木鱼频起,敲破这三更。趋避红尘日久,缘何事、不入空明?无端泪,何堪面佛,才拭又盈盈。伶仃。浑不解,当年盟约,两隔冥冥。惹双肩赢瘦,人若残英。此怨凭谁慰矣!又经岁、暮鼓伤听。怔忡未,依稀天外,一月半边明。

—— 崔荣江

燕山亭七夕之丢魂

折叠心笺,愁字懒书,却向眉头成皱。弦月一弯,浸白罗衣,痴眸渐迷更漏。蛩唱凄惶,竟听得、两肩嬴瘦。依旧,只影似当年,别离时候。还妒天上双星,怕吟鹊桥仙,更思人偶。韶华日老,不复佳期,何托那颗红豆?无那燃灯,乞个巧、相思难绣。经宿。魂已去,是谁偷走?

—— 崔荣江

江城子重阳

泠风穿户皱蛾眉,问苍茫,月盈亏?萦怀花事,不堪与人私。且裹秋裳寻旧梦,听菊语,倚疏篱。鬓丝淩乱又霜披,恨垂髫,已成衰。韶华去了,不想弄胭脂。又近重阳风雨日,人老矣,有谁思?

—— 崔荣江

千秋岁汶川地震有女护子

爱当如此,甘愿为儿死。一世叹,因伊止。倾楼谁重负?先自脊梁委。魂消处,还遗真爱柔如水。呵护心头蕊,不惜形神毁。人彻痛,天垂泪。卒读一句话,悲恸千秋岁。此间祭,不知天上人听未?

—— 崔荣江

汉宫春秋乏

舍外风徐,送鹧鸪啼晚,长短声儿。疏篱花老,几枝斜影参差。春浓渐淡,不消除、盈日相思。身懒懒、青笺叠角,无心去写新词。纵有相如琴律,奈知音远矣,弹与阿谁?还听一声雁去,更把人痴。云烟浩渺,不曾知、君的归期。无奈也、千般心事,来年说与逢时。

—— 崔荣江

水调歌头 邀梅

无寐思疏影,凭月倚窗斜。曳来几段香脉,人醉一些些。不妨邀来对酒,共赴瑶台幻境,了了此生嗟。又憾缺音色,谁与弄琵琶。有时候,虽咫尺,若天涯。灵犀不透,南歌怎和北胡笳。枉赋人间绝唱,空让韶华老去,头白似蒹葭。既有三生约,何不到侬家。

—— 崔荣江

水调歌头 汶川地震,八方来援。为填一首

天柱横腰折,地壳裂原开。蜀间刹那混沌,触目尽残骸。十万生灵涂炭,广厦残垣断壁,无处不人哀。我号哭千泪,滴滴为斯灾。命何堪,悬一线,苦难挨。九州惊震,八方援手自天来。叱咤风云军旅,志愿情怀民众,一扫旧尘霾。纵是天不测,大爱也无涯。

—— 崔荣江

最高楼非孟浪

秋寒著,又去一华年,夤夜蹙眉弯。凭杯浮就月儿影,呼伊煮酒饮亭轩。醉还斟,酣此夜,到更天。非孟浪、篱前堪剪菊。非孟浪、案前堪剪烛。执素手,却无言。今宵过后成风竹,此身可否倚香肩。口难开,将诸事,寄毫端。

—— 崔荣江

瑞云浓七夕

天河浩淼。高沄长隔鸾凤。肠断千回总无用。玄衣幸惜。赖万羽、今宵能共。块垒积经年,得桥头放纵。应叹星移,相见短、归时更痛。未解相思又新种。较之尘事,似十分、那般沉重。我亦牵牛,倩谁了梦。

—— 崔荣江

扑蝴蝶七夕调寄王母

金簪乱划。浑天随尽坼。漫漫亘远,阻仙凡两隔。怎生剪断多情,织女怨生一脉,重楼忍怀落索。几声泣。淡冲仙粉,泪新遮旧迹。红尘败舍,郎儿哭到黑。幸赖鹊羽弓虹,纵是须臾见了,差强尔心如石。

—— 崔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