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

心息久相依,
息调心自住。
忽焉不自知,
根尘失所寓。
向来尚有锥,
今我已忘兔。
似入无功乡,
不由嵇阮路。
暴气燎原火,
浅量盈浍水。
不见杨关西,
此生真已矣。
谁言佩豭由,
不作缊袍耻。
至道傥有闻,
客尘如脱屣。
世儒读论语,
未脱小儿气。
岂悟无弦琴,
中藏千古意。
颜渊默然处,
曾子亦心醉。
处处傥逢渠,
字字皆有味。
人心有默契,
晤语不在多。
一笑离凡情,
万象皆含和。
孰是忘言人,
听此无声歌。
有怀阅古堂,
梦中时一过。
浮云作秋阴,
细雨如朝雾。
放形山水间,
意适无艰步。
忽遇古招提,
空翠森回互。
倚杖听泉鸣,
悠然不能去。
小舟适久雨,
疏篷常自蔽。
形留一席间,
心与天地际。
逝者不可作,
遗编等蝉蜕。
一念无古今,
千载若符契。
胸中有佳处,
妙意不期会。
弄笔作五言,
心手无内外。
千古陶渊明,
秀句含天籁。
偶然游其藩,
遂尔厌彫绘。
渊明已黄壤,
诗语馀奇趣。
我行田野间,
举目辄相遇。
谁云古人远,
正是无来去。
展卷味其言,
即今果何处。
老珃言道德,
颇复求自已。
但于阁辟机,
未免容或使。
列庄犹反约,
申韩遂殊轨。
所差适毫釐,
奚翅缪千里。
扬雄窥圣域,
何啻越距楚。
断然著成书,
准易与论语。
古来文字学,
似此奚足数。
谁谓千秋人,
斯言果轻许。
王通礼法士,
谈道则未然。
虽闻一字中,
尚倚诸子偏。
区区尊孔子,
未悟失其传。
自圣犹不疑,
续经何足愆。
堂堂陆忠州,
谈辩如倾河。
从容仁义途,
步武寻丘轲。
一斥不复返,
方书事研磨。
至今谏草存,
沧溟遗一波。
我行何所挟,
万里一毛颖。
服劳发欲秃,
木语意先领。
畸人如告我,
心清事自省。
从今中书君,
亦复免驰骋。


最后修改于2025-11-15

更多推荐

客中寒食

漫道出门好,出门剧可怜。禁烟寒食节,疏雨杏花天。有梦思乡里,无方扫墓田。瀛洲知己在,我欲寄诗篇。

—— 夏霖

中秋喜闰

补看今宵月,平分又一秋。莫言前度雨,还上旧时楼。晚桂花重放,新篘酒共酬。者番良会续,不羡幔亭游。

—— 韩承晋

登镇海塔绝顶

凌霄耸绀塔,峻极镇龙宫。拾级偕吟客,凭阑溯梵公。镫光虚夜月,铃语杂春风。欲尽诸尘相,都归一望中。

—— 韩承晋

晚望

徙倚板桥东,残星落晓风。霜高人影白,叶落水流红。空谷樵歌隐,丛山客梦通。晨炊烟乍起,暧暧还村中。

—— 朱景文

山楼晚晴

溪边才过雨,薄暮兴何长。曲径侵流水,高峰挂夕阳。江明帆影乱,风定竹声凉。更有怡情处,穿霞雁几行。

—— 翟翥缑

题清风渔隐图为项雪村作

清溪一渔人,岂是披裘客。悄然倚孤舟,倒影寒潭碧。终日求鱼鱼不得,笑他用拙钩何直。心已灰,头半白,达观肯被一丝牵,何不将竿尽抛掷。

—— 沈清正

留别武昌潘东柳先生

旅馆消长夏,论文慰索居。秋风吹大别,落日忆三闾。天远独为客,舟孤惟载书。好尝汉阳酒,不钓武昌鱼。

—— 沈清正

喜南畇彭夫子札至

捧手知何日,离忧直到今。吴江春水阔,嵩室暮云深。魂梦三千里,乾坤一寸心。空中传尺素,珍重比南金。

—— 沈清正

同曹晰庭过蔡桐川适园

泛泛渔舟去,桃源路未赊。一双鸥立石,几点水流花。麟脯何须擘,龙团信足夸。漫论沧海事,小憩蔡经家。

—— 沈清正

登汴城楼

匹马西风立戍楼,繁台艮岳剩荒丘。蝉声咽断千林雨,雁影横来万里秋。故井梧桐寒露落,废宫禾黍暮云愁。古今不尽英雄泪,滚滚黄河天际流。

—— 沈清正

早行

沈沈箭漏月轮低,向野提鞭一望迷。鞍上续成残店梦,驿边惯听异乡鸡。寒飘露气侵人骨,暗入瓜田碍马蹄。自笑我游方外久,也来路口问东西。

—— 沈清正

晤华山王踵息于青阳道院即席限韵

当门老树饱秋霜,翠蔼深深带草堂。高卧看花人独健,雄谈扪虱客何狂。百年天地诗千首,万里风烟剑一囊。快矣骚坛逢老将,今朝又露旧锋铓。

—— 沈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