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观音像赞

声音语言形体绝,
何以称为光世音。
声音语言生灭法,
何以又称寂静音。
凡有声音语言法,
是耳所触非眼境。
而此菩萨名观音,
是以眼观声音相。
声音若能到眼处,
则耳能见诸色法。
若耳实不可以见,
则眼观声是寂灭。
见闻既不能分隔,
清净宝觉自圆融。
以无执故则有光,
虽有千臂如两手。
以无分别故寂灭,
虽有千手如一身。
既无分别亦无执,
虽有千眼两目同。
故称光音寂静音,
及观世音三种异。
稽首对现妙色身,
遍一切处如虚空。
妙哉此像非笔画,
厌足佛子欣慕心。
藕丝铢衣春雾白,
覆此随好光明聚。
一切众生热恼灭,
我手方舍甘露枝。
唯佛子因心清净,
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画工百巧技,
如暗室眼以灯见。
了知此画非工有,
谓灯能见其可哉。
我无此像乃能赞,
如眼见物不自见。
自能说偈不蓄像,
眼有见矣灯亦可。
愿持此大解脱门,
施众生作无所畏。
世世但无碍辩才,
称赞观世音功德。


最后修改于2025-11-14

更多推荐

赠李节妇

猝猝多羝屈,幽幽独雉经。借渠施粉黛,聊与照丹青。孤槥何年寄,重泉底处扃。有人能缩地,不隔短长亭。

—— 李谨思

王以道三丧未举

岂无一弓地,载子三世碑。碑端语云云,碑下冢累累。白杨秋气深,碧草春露滋。翻怜会稽山,禹穴不得窥。

—— 李谨思

红梅

月香水影眩锦画,冰魂雪骨酣华春。神仙狡狯本玩世,处士游侠聊惊人。怒艴不顾杀气横,忠赤自与晴曦亲。山林著汝吾未许,绛衣朱襮鏖缁尘。

—— 李谨思

怀古

昔我从耆英,图史娱朝昏。咄嗟陵与谷,永谢西州门。梦中亦识路,欲往先销魂。往还无须臾,失声强复吞。西山照公槛,南山亘公垣。平生五亩池,东海遥崩奔。公门山海并,遂斡造化元。招公在薇菊,酬公有佳尊。行吟闻地籁,飞奏劘天阍。公来月星悬,公归江汉翻。六籍未渠央,百圣谅斯存。翩翩媚学子,风节当谁敦。我发日以变,洮面留心源。庶无骍汗流,独此清泪痕。英英出灵变,杳杳通绪言。因风荐商参,秋思随孤骞。

—— 李谨思

补疏斋题鹅湖

客来谁与期,微钟度山椒。松风如起予,间以笙与箫。逸响谅斯存,幽踪莽难招。极目不知还,新诗坐泬寥。

—— 李谨思

寄进士熊退斋 其一

犹存火后书,罕识卷中字。无笔补玄经,有金酬载记。漫漫岁月驰,忽忽春秋閟。欲辨已忘言,涕泪空垂泗。

—— 李谨思

题文丞相吟啸集

南人不识两膝贵,曲摺百态卑且劳。斯人护膝不护头,故以颈血沾君刀。蟠胸孤愤擘不碎,杀气千丈缠旌旄。援桴亲鼓尽南海,背水更用蜑丁鏖。俘来吮血语神语,咄咄尚与天争豪。须臾赤日减颜色,玄云莽莽风飕飕。或言巨灵收拾付真宰,读罢拊臆生长号。又言丰隆列缺对愁绝,疾指玉鞭鞭六鳌。雨瓢倒翻水怪舞,斗枢横轧天籁号。怜伊肝胆苦复苦,亦见曩昔真离骚。劫灰满地莫挂眼,蓬莱虽远容轻舠。长驱疠鬼尚堪战,尽闲未许飞仙遨。乃言兴废在尔不吾与,吾死吾主吾焉逃。鲁叟闻言拍手笑,斯人六经为骨为皮毛。斯人捲取六经去,空将赝本传儿曹。

—— 李谨思

题汪水云诗卷

江湖牢落叹蘧年,说着乾淳泪泫然。折桂昔为天上客,餐松今作洞中仙。南窗寄傲陶元亮,东海归来鲁仲连。紫凤天吴颠倒褐,抱琴又泛楚江船。

—— 李嘉龙

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道人爱山出天姿,自谓计黠人嫌痴。独游名山看不足,每得胜处行为迟。谁人能知物外赏,世上自有灵中奇。一行作吏困汩没,便与好境相参差。脱兔投林今适愿,穷猿得木吾何之。芒鞋竹杖恣如往,烟蓑雨笠长相随。青山愈好足力尽,此意未止驽骀疲。路逢行人说大尹,正见谕蜀扬舲旗。好贤招邀每虚席,问俗疾苦时褰帷。才华落落清庙器,诗笔粲粲珊瑚枝。胸吞楚泽八九尽,气压巫峡群山低。大峰联娟争媚妩,苍壁徙倚供游嬉。巴东巴峡古所重,作云作雨今胡为。有情飞鸢送迎客,无数棹歌来去时。昔日画图曾见者,何意忽此今逢兹。迩来丰碑在人口,已与流水争东驰。政用中和得大体,智出毫末非全施。不与英声流上国,已有诗卷传江湄。狼烽长閒士鼓腹,耕陇不见愁生眉。都门髣髴记分袂,蜀道脩阻常支颐。持谒见公敢论旧,抚髀顾我清无缁。樽俎频开闲共话,歌讴聊与民同嘻。忽然晨旦往东壁,但见山月来峨嵋。行吟何独壮三峡,在处山林来乞诗。

—— 李嘉谋

题清虚庵皇甫真人坦之隐居

宝墨光分眄禁春,超然晏坐寂怡神。力辞汉殿从游乐,乞得康庐自在身。黄屋记曾参扈从,白衣犹忆指山人。恐虚立马前宵梦,柱下无材忝世臣。

—— 李塾

八六子 次筼房韵

乍鸥边、一番腴绿,流红又怨苹花。看晚吹、约晴归路,夕阳分落渔家。轻云半遮。萦情芳草无涯。还报舞香一曲,玉瓢几许春华。正细柳青烟,旧时芳陌,小桃朱户,去年人面,谁知此日重来系马,东风淡墨敧鸦。黯窗纱。人归绿阴自斜。

—— 李演

声声慢

轻鞯绣谷。柔屐烟堤,六年遗赏新续。小舫重来,惟有寒沙鸥熟。徘徊旧情易冷,但溶溶、翠波如縠。愁望远,甚云销月老,暮山自绿。嚬笑人生悲乐,且听我尊前,渔歌樵曲。旧阁尘封,长得树阴如屋。凄凉五桥归路,载寒秀、一枝疏玉。翠袖薄,晚无言、空倚修竹。

—— 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