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习庵陈先生

厥闻忠孝者,
所出同一源。
子于所亲孝,
移忠理必然。
亲贤亦子训,
忠节贵两全。
杀身能成仁,
扬名斯永延。
是亦孝所在,
岂但知色难。
嘻其叔世风,
本末嗟倒悬。
若曰能养耳,
食美衣华鲜。
苟求胡弗至,
侧媚谄笑肩。
彼其良自多,
喟叹达者观。
向来欧阳公,
拓落夷陵年。
夫人告之公,
淡泊吾所安。
慎毋为险变,
守节当弥坚。
卓哉名母训,
纪历伊谁传。
恭惟奉常君,
矢心直似弦。
立朝几抗论,
凛凛高回天。
力苏愦愦徒,
若障狂澜川。
人知君守固,
当识君母贤。
想其勉励时,
谆勤诲膝边。
怡愉一领解,
心注靡变迁。
升而高为天,
下而沉为渊。
但知慈训在,
此外浮云焉。
兹来从吏隐,
斲屋新数椽。
曲槛花葳蕤,
虚窗月婵娟。
雅意寓一赋,
懦立贪以廉。
我诵顺亲记,
有泪如迸泉。
我贫母亦老,
苒苒发已宣。
家徒空四壁,
箪笥笑且便。
惟虞官箴旷,
勿以温饱牵。
泽深百川赴,
火明斯聚蝉。
投君以臭味,
君子毋弃捐。


最后修改于2025-10-07

更多推荐

次韵刘石香寄怀二首 其一

平生六凿溷天游,文囿名场亦暂留。江上偶然馀一秃,世人犹自说三刘。薄寒正蜡寻山屐,夜雨偏回泛剡舟。万众天涯同怅望,岂容宋玉独悲秋。

—— 翁同和

次韵刘石香寄怀二首 其二

一沤一发一如来,处处圆明性地开。难得甘黄挛下泽,莫因寒拾钝天台。尖风冷月无边相,瘦竹孤花未易才。山鸟不知吟啸事,看人开卷辄疑猜。

—— 翁同和

蓉洲王丈所藏宋拓小字仙坛记庚申之冬曾为题句蓉丈既卒其家请濒石杨公铭墓因以此拓赠之今藏其嗣吉南献叔处辛丑正月持以见示开卷怆然用前题诗韵

蓉丈书律守晋法,濒兄笔妙兼刚柔。二公一质一通敏,我获师友同时求。道光以来台阁体,峻拔竞尚柳与欧。元和脚硬瘦金峭,更有北派浩莫收。颜公此书信奇绝,蹙缩寻丈归寸璆。不知巧工谁著手,黄仙鹤辈烦雕锼。忆当春明庙市盛,金鱼换此珊瑚钩。道州嘉善两题记,皆饮老坚锋芒遒。馀年四十亦赓续,芜词颣句黄茅稠。略如少陵拜杜宇,颇疑天实开龙湫。呜呼,定陵北狩日,神京门户勤绸缪。吾侪未暇论文史,时时北望云山愁。中兴大政焕一变,干戈渐戢礼乐修。如何客星犯帝座,又见华盖西南流。乾坤苍莽倏卌载,故人零落俱千秋。草堂人日客携示,墨痕依旧春云浮。抚时怀旧百虑集,安能竟学忘机沤。老夫浪语客莫笑,世论于今多谬悠。

—— 翁同和

春申舟次偶成

春申浦畔子胥祠,正是山寒木落时。四裔竟将魑魅禦,寸衷尚有鬼神知。老韩合传谁能辨,刘李同官莫漫疑。此去闭门深谷里,会须读易更言诗。

—— 翁同和

费屺怀太史以苏斋旧藏张公方碑见示次册中苏斋观碑等图诗三首选一

米市东偏菜市前,青棠门巷一凄然。却从江国柧棱梦,證到兰堂塔影边。

—— 翁同和

出宿一舍回首黯然

风帆一片傍山行,滚滚长江泻不平。传玉蛟龙莫作怪,老夫惯听怒涛声。

—— 翁同和

题戴文节画扇

愈涩愈生笔愈灵,当年妙语我曾聆。可怜十月江南景,一角残山分外青。

—— 翁同和

题蒋文肃画花卉卷

矮纸曾题字数行,旁人怪我语苍凉。湖山自是幽人福,漫与前贤并较量。

—— 翁同和

题吴渔山真迹二首之二

二百年来有后生,庙堂拜疏乞归耕。尖风凉雨秋如此,谁识挑灯作画情。

—— 翁同和

题唐人书十一面观自在念诵仪轨经 其一

世运滔滔感不禁,偶然失脚便浮沉。儒门自有长生法,第一真传是养心。

—— 翁同和

题唐人书十一面观自在念诵仪轨经 其二

养心无药亦无方,动辄随缘静退藏。任尔邪风吹不去,蠲除芥子白檀香。

—— 翁同和

题家藏灵飞经真迹

狐鸣篝火眩妖符,巨石风刀事有无。敢遣过江衣褶在,烽烟澒洞满皇都。

—— 翁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