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可庵悲秋十首 其二

秋风来高楼,
楼上栋云飞。
登楼杳西望,
阴阴天云垂。
天阔渺无极,
游子去不归。
不归在何许,
意采南山芝。


最后修改于2025-09-24

更多推荐

山居即景

爱向丹溪住,门庭少俗氛。云开山露脚,风起水生纹。村犬吠残月,归鸦带晚曛。更欣新寓后,处处见耕耘。

—— 胡惠生

壬戍腊月初七日大风雪

黯云低压北风烈,寒气中人欲僵裂。重裘不暖炉不温,浑身脉络几凝结。此夕真成鹤讶年,阶下平铺盈尺雪。当窗老树剩丫杈,著雪更形势奇拙。俯仰只见如掌飞,别有天地推莹洁。晚来饱饭拟安眠,无奈布衾冷似铁。展转联想驰心神,冻极四体发炎热。因念街头乞食儿,尚闻庚癸声凄咽。又念朱楼绮阁中,终宵歌舞资忻悦。居境宁能同日论,富贵贫穷各殊辙。甑中有米灶有薪,算至初春不愁缺。我运虽厄犹可生,痛绝人间惟泪血。

—— 姚彝伯

秋居杂诗 其一

皎月临窗棂,西风撼旧扉。虫鸣因底事,劳劳砌下悲。有客不成寐,竟夕涌幽思。披襟步庭院,搔首将胡为。漫托心头意,问天天不知。

—— 姚彝伯

秋居杂诗 其二

天地既生予,乌能乱暴弃。古人有名言,丈夫贵立志。毅力向前途,穷通宁所计。忧患造英雄,有忍乃有济。不观绮罗中,谁曾名于世。

—— 姚彝伯

秋居杂诗 其三

浮生若幻泡,其言信非虚。百年经转瞬,不朽谁自居。嗟嗟彼细人,流俗历崎岖。微名复微利,得失争须臾。男儿当造命,遑论处瘠腴。

—— 姚彝伯

秋居杂诗 其四

行年满廿六,赧颜仍故我。学剑又学书,十事九不果。志难合时宜,孤立将毋左。须知为国民,天职应负荷。咄彼巢许流,矫情安足摩。

—— 姚彝伯

书愤

政敝易招怀璧罪,时衰几见接舆歌。龙归沧海经千劫,佛化灵山哄百魔。除恶失机滋蔓草,洗兵无术挽天河。屈原文字长沙泪,同是遭逢坎坷多。

—— 姚彝伯

壬辰秋病起题照寄隽、丽两儿

神清尚复忆当初,病后龙钟更不如。欲慰天涯游子意,开缄强似数行书。

—— 姚彝伯

安公子 舟泊枫桥,游重建寒山寺,怀张懿孙

打桨烟云里,白公堤下孤舟倚。点点萍花,流不尽真娘珠泪。懒去寻秋,没个南朝寺。君莫笑,海外神仙吏。乘海风吹到,访遍寒山故址。结构今何似,亏他摹写诗中意。渔火江枫,谁省识当年愁思。一样钟声,搅破离人睡。过夜半,夜色阑珊矣。祈满天霜月,今古都成韵事。

—— 姜胎石

水调歌头 寿佩忍六十

意气动湖海,我最爱元龙。记曾橐笔黄埔,恰喜与君逢。同是鸾飘凤泊,赖有花香鸟语,吟兴十分浓。转瞬卅年矣,尊酒不曾空。追往事,历燕粤,浙西东。倦游偶息,鞭影握手到吴中。忽报行年六十,我愧犹迟五载,鬓秃更头童。两字祝清健,韵语当呼嵩。

—— 姜胎石

百字令 和声隐老人《啸社百期雅集》韵

此何声也,记儿时、遍访龟年遗躅。多少痴情和热血,付与豪丝哀竹。去日堂堂,余音袅袅,未断先求续。曲难离口,敢夸余耳闻熟。何意四海扬波,孤悬一岛,大有阳春曲。读到百回同不厌,总似清言霏玉。啸爱孙登,浦临黄歇,空羡双梅屋。万年三塔,愿君垂老多福。

—— 姜胎石

即用原韵问瘦鸳行踪

春风度过夕阳桥,人是湘云水是潇。我向沙鸥问消息,不知江上去来潮。

—— 姜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