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子分类: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儒理哲学" in /var/www/html/wp-content/plugins/wsg/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1742
Warning: foreach() argument must be of type array|object, null given in /var/www/html/wp-content/plugins/wsg/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1875
定性书
作者: 程颢 、 字数:1.70 千字、 更新:2022-07-06
又称《答横渠先生定性书》、《答张横渠子厚先生书》,北宋程颢著。论述己性不分内外物我,主张通过定性的方法,达到廓然大公、顺应万事而不动情感的道德境界。张载提出“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的问题,为此,程颢特作《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表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张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张载“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既然以“己性”为内,“以外物为外”,就不免要产生“己性”为外物引诱、“定性未能不动”的问题。程颢主张“性”无内外,宇宙之心同为一体,没有物我之分和主、客观之别。“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大公,物来而顺应。”若能懂得不“以内外为二本”,就不会产生不能“定”的问题。世上一般人受外物之累而丧失“天理”的根本原因是“自私”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自私”就会为追逐私利行为无所顾忌,和“廓然大公”相对立;“用智”就不能明白顺应自然的道理,和“物来顺应”相对立。程颢认为,“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做到了“内外两忘”,应顺万事而不动感情,就能达到“定性”的道德精神境界,“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程颢的“定性”即“定心”。他作定性说的目的,是反对张载道德论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为“灭私欲,存天理”提供理论依据。
拘虚晤言
作者: 陈沂 、 字数:0 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明陈沂撰。此书皆为陈沂所著杂说之文,一卷,分三十四条,二千余字。其体例有些近似连珠体,先取两事排比成句,作为比喻,而后阐明其寓意,即不用韵,也不注意修辞,语言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如:“刀剑,凶器也,而可以御凶;荆棘,恶材也,而可以防恶;阿魏,臭物也,而可以止臭。故纳叛以治叛,岂非善驾驭者之术哉!”“火无逾光之烛,鉴无过形之照,器之所使也。故君子尽人之能而已矣。”“与人之取,则天下无竞人;取人之舍,则天下无弃物。故智者用是以为术,贤者达是以为理”等等。其所阐发多警世之语,可为天下治世者之参考。此书先后收入《今献汇言》、《说郛续卷四》、《广四十家小说》、《丛书集成初编·哲学类》、《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中。
礼记要义
作者: 魏了翁 、 字数:0 字、 更新:2022-07-06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提要》一篇进呈,原书三十三卷,失去一至二卷。始知尚存残本。此本光绪丙戌苏局用姚氏咫进斋所藏影宋抄本校刊。此书取有关《礼记》注疏,据事列类,摘取要义,删节注疏,存其简当,去其繁冗。每段之前,各有标目,以便观览理解。《礼记正义》疏文繁多义理丰富,但不易得其涯略,此书将其删汰过半,又甚精允,可作为研究《礼记正义》的精本。书中第五卷《王制》分上、下,实有三十四卷。今存本缺《曲礼》上、下两篇,故实存三十二卷。今存《四库全书》。
叙古千文
作者: 胡寅 、 字数:397 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宋胡寅 (1098—1156)撰。黄灏 (生卒年不详) 注。胡寅字明仲,崇安 (今属福建)人。胡安国弟之子,宣和三年(1121)进士,授校书郎,受学于杨时。金人南侵,上书高宗,建议兴师北向,反对遣使讲和。著作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等。黄灏字商伯,都昌(今属江西)人。擢进士第,光宗即位 (1190),官太常寺簿。是书综合史事,故名“叙古”。卷末有朱熹、李昴英二跋。朱氏云:“叙事立言,昭陈法戒,实有春秋经世之志。至于发明道统,开示德门,又于卒章深致意焉。新学小童,朝夕讽之而问其义,亦足以养正于蒙矣。”李氏云:“其叙古字,凡千不重。虽饮席间谈笑成之,而上下数千载,关系大处,包撮略尽,兴君昏主之理乱,哲佐悖臣之功罪,吾道异端之正偏,一字森严,百世确论。”是书有《粤雅堂丛书》本。
家范[全译本]
作者: 司马光 、 字数:12.25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北宋名儒司马光所撰关于修身齐家之规范。10卷。唐狄仁杰著有《家范》10卷,史志虽载其目,但书已不传,司马光取仁杰书旧名,加以甄辑以为后学准绳。首载《周易·家人卜辞》,及节录《大学》、《孝经》、《尧典》、《诗·思齐》篇语,作为全书之序。其后自 “治家”至 “乳母”凡19篇,皆杂采史事可为法则者,亦间有司马光论说。认为 “治家莫如礼” ,齐家的规范应是: 为人祖者,要“以义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 (《家范》卷2) ; 为人父者,“爱子教之以义” (同书卷3) ;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同上) ; 为子者,则以孝为天经地义,为行动之准则。此书节目备具,简明扼要,切于日用,且大旨归于义理,以敏德为行本,是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修身齐家的规范。《四库全书》、《留余草堂丛书》收录。另有《朱文端公藏书》、《洪氏唐石经馆丛书》收录清朱轼评点的《家范》。此本为《家范》译文本。
凝斋笔语
作者: 王鸿儒 、 字数:0 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明王鸿儒撰。王鸿儒字懋学,南阳 (今属河南)人。少工书,家贫,为本府书佐。成化二十三年(1487)第进士,累擢山西副使。武宗时迁南京户部尚书。王鸿儒清正自持,为学务穷理致用,为世人所推。卒谥文庄。著有《凝斋笔语》等。此书共一卷,其中论《易》十三条,论《尚书》者一条,论《左传》者一条,论《周礼》者三条,论《四书》者三条,论史者三条,论子书者三条,论《诗》者三条,引《朱子答王子合书》一条,作者自己立论的只有“男女有别”一条,共计三十二条,近两千字左右,篇幅较短,大都掇拾旧说,无甚新义。其中也有疏误之处,如其论《诗》下武条云“下武,自三后言之也,三后在天,武王在下,故曰下武”,即将“下武”解释为“天在上,而武王在下”。而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原为“皇帝以上圣之资,膺下武之运”,作者未加考证,便断然凭己意为此下注,此其误也。此书版本很多,有《百陵学山》本、《说郛》本、《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本、《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百陵学山》本影印 《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 上一页 1 …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