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方麓集
作者: 王樵 、 字数:22.37 万字、 更新:2022-12-16
明代诗文别集。王樵(字明逸)著。《四库全书》收录其集时,曾说明其版本情况:“其集凡有 二本,一为文九卷、老子解一卷、诗一卷;一即此本,凡诗文十四卷,又《戊申笔记》一卷、《紫薇堂札记》一卷,较初本颇为完备。”前本计11卷,现已无刻本存,但有清抄本流传,从中可知此版本情况。后者虽有明刻本传世,但现存的两本已有残缺,这样,就显出《四库全书》所收14卷本的珍贵。《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说:“樵研思著述,于《易》、《书》、《春秋》及《四书》皆有解诂。《江南通志》称其性素简默,至谈经则娓娓不倦,故文章具有根柢。又《通志》述樵之言曰:‘士大夫以留心案牍为俗吏,文墨诗酒为风稚,夫饱食官禄,受成吏胥,谓之风稚可乎。’故其文章颇切实际,非模山范水、嘲风弄月之词。其诗虽不能自辟门径、而冲和恬淡,要亦不失雅音。盖当七子争驰之日,尤能守成,宏先正之典型焉。”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还指出其诗有“清婉轶伦”的特长。其诗文风格确实少见激昂蹈厉之辞。
方简肃文集
作者: 方良永 、 字数:5.53 万字、 更新:2022-12-16
十卷。明方良永(约1506前后在世)撰。方良永,字寿卿,福建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大约生活在正德元年 (1506)前后。弘治三年 (1490)进士,历官浙江左布使政,其时,钱宁方得志,众公卿不敢出一言,方良永讼诛之。世宗时,官至右副都御史。谥号简肃。著有《方简肃文集》十卷。此集为沙南按察使郑茂所编。隆庆年间,方良永之孙山东布政使方攸续刊之。方良永为官颇有作为,故乞休后廷推屡及,他均以养亲为由推辞,如此奏疏俱收在本集中,进退颇为不苟。其文信笔挥洒,虽不刻意求工,而和平坦易不事钩棘。其论劾朱宁一疏,慷慨壮烈,犹有牵裾折槛之风。曾写信给王守仁,探讨定乱大计及生平言学,而信中之语皆隐刺王守仁,可见,其既使对所好者,仍是卓然不阿。该集有 《四库全书》 本。
遵岩集
作者: 王慎中 、 字数:11.44 万字、 更新:2022-12-16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明王慎中撰。明隆庆五年(1571年)刊刻。《遵岩集》二十四卷,按文体分卷编次,诗七卷,文十七卷。计:五言古诗一卷,七言古诗一卷,五言律诗二卷,五言排律(附五言绝句十首)一卷,七言律诗一卷,七言绝句、古乐府(附词)一卷;记一卷,序三卷,志铭三卷,墓表一卷,传一卷,行状一卷,祭文二卷,杂著一卷,书四卷。王慎中早期的诗歌辞藻浮艳,罢职以后其诗又杂入道学家讲学之语,颓然自放,成就不高。但也有少数诗篇写得清新流畅。他的五言诗似乎比其他体裁的诗歌要好一些,朱彝尊在《明诗综》中称赞他的五言诗文理精密,嗣响颜谢。其诗受六朝的影响较深,有邃穆简远的特点。王慎中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方面。他的早期散文创作,受七子的影响,摹拟秦汉古文,后来仔细阅读了一些唐宋著名散文家的文集,转而肯定唐宋古文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并焚毁旧作,重新创作遂成为明中叶文坛上颇有影响的一位散文家。王慎中的散文演迤详瞻,卓然成家,重视构思立意,意定而后辞立就。结构严谨,铺叙详明,语言华美而又意味深长是王慎中散文的明显特色。《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海上平寇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文章宛曲流畅,气势雄奇,句法富于变化,描绘生动,说理透彻,很能表现出他的散文特色。《遵岩集》有明隆庆五年(1571年)刻本,系慎中子同康和其婿庄国祯整理而成,较为精整。《四库全书》所著录的即是此本。另有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遵岩先生文集》四十二卷本,清李光墺、李光型所编,闽中同人书社藏板。
高阳诗文集
作者: 孙承宗 、 字数:26.42 万字、 更新:2022-12-13
明代诗文别集。孙承宗(字稚绳)著。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公文集一百卷,兵火之后,苕上茅元仪往吊,得之颓垣败屋中,南司马范景文刻之金陵。”此刻本今已不存。今存者乃其孙孙之汸“遍检残编,多方捃辑”而成,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刊刻行世。凡20卷,卷1至卷9为五、七言诗,卷10为诗余,卷11至卷20为杂文。集前有佟国器序。因其书曾列入禁书,所以传本极稀。钱谦益评其集说:“公生长北方,游学都下,钟崆峒戴斗之气,负燕赵悲歌之节,作为文章,伸纸属笔,蛟龙屈蟠,江河竞注,奏疏书檄,摇笔数千言,灏溔演延,幕下书记,多鸿生魁士,莫得而窥其涯涘也。为诗不问声病,不事粉泽,卓荦沉塞,元气郁盘,说者以为高阳之诗,信矣。”(《列朝诗集小传》)钱谦益为孙承宗所取进士,所论不免过誉。但也说明了其诗文的特点:激昂畅达。惟其诗时有粗糙浅率之处。
覆瓿集
作者: 朱同 、 字数:2.74 万字、 更新:2022-12-13
七卷。《附录》一卷。明朱同撰。朱同,字大同,自号紫阳山樵,又号朱陈村民,安徽休宁人。翰林学士升之子。《明史》附见升传末。著有《覆瓿集》。是集末有范檩跋,称洪武中以人材举,为东宫官,寻进礼部侍郎。而同时范准作《云汉归图》跋,则云其由吏部员外郎升礼部侍郎。范准字平仲。尝受业于升,与朱同交至契,所记宜得其实。《明史》只载朱同坐事死,而不著其详。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乃称朱同以词翰受知,宫人多乞书便面。一日,御沟有浮尸,帝疑之,遂赐死。其说颇荒唐,未可信。集中凡诗三卷,多元末之作,爽朗有格;文四卷,议论纯粹,不愧儒者之言。惟编录者不解体裁,知有拗体律诗,而不知何者为拗体。遂以七言古体之八句者,列为律诗,甚为疏陋。是集收入《四库全书》,还有《粤十三家集》(丛书本),题为《秋晓先生覆瓿集》。
凫藻集
作者: 高启 、 字数:4.42 万字、 更新:2022-12-13
五卷。明高启 (1336—1374)撰。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不受。尝赋诗有所讽刺,后被太祖借故腰斩。其诗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对明的统 一也作了歌颂。又能文。著有 《高太史大全集》 十八卷、《凫藻集》五卷《扣舷集》一卷。有人评其诗。说:“高启诗才富健,工于摹古,为一代巨擘。而古文则不甚著名。然生于元末,距宋未远,犹有前辈轨度,非洪宣以后渐流为肤廓冗沓,号台阁体者所能及之。”此集为文集,不知何人所编,共五卷。以其按诗集体例编次,可能为高启自定。集末有《魏夫人宋氏墓志铭》。魏夫人是江苏苏州知府魏观之母。按《明史》本传,高启坐为魏观作《上梁文》见法,则为其末年之作。盖平生古文,尽于此集。初无刻本。周忱为苏州巡抚时,始得其抄本于郡人周立。周立之姑,即高启之妇。正统九年(1444),监察御史浙江钱塘(今杭州)郑士昂又得本于忱,因命教授张素校刊,而周忱为之序。此本为雍正六年(1728)浙江桐乡金檀所刻,即因郑本而正其讹,多所校正。金檀辑注其诗题为《高青立诗集注》并附 《扣舷集》、《凫藻集》 刊刻行世,而成一家完书。
枫山集
作者: 章懋 、 字数:8.87 万字、 更新:2022-12-13
四卷。《附录》一卷。明章懋 (1437—1522)撰。章懋字德懋,号暗然子,晚号谷滨遗尧,浙江兰溪人。成化二年 (1466)举进士第一,改庶吉士,授编修,因疏谏元夕张灯,庭杖谪官,迁福建按察司佥事,政绩甚著,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著有《枫山集》、《枫山语录》(已著录)。此集为嘉靖二十年 (1542)虞守愚刻本,收入章懋所作诗文共四卷。集前有余祜、唐龙序。章懋为人耿直,以敢于直言相谏而闻名,但他对诗文创作却不十分重视,有人劝其著述,则以文章“小技耳,予弗暇”,“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对之。可见其于语言文字之间非所留意,而刻意于身体力行。陈田的《明诗纪事》也说他“以清望重一时,不欲以文藻见长。”集中的首篇 《原疏》,考元旦张灯未为失德,反复力陈其根据,虽有些言语过激,仍不失于秉公持正,有君子之风。从其诗 《禁中闻莺》“不随舞袖歌金缕,却伴仙韶奏玉墀。长信梦回欹枕处,琐闺吟罢绮阑时。”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章懋虽不着意于诗,但诗中仍不乏清丽可诵之句。章懋所作的诗文虽不多,但所存诗文皆辞意醇正,有和平温厚之风。除本集外,《枫山集》还有嘉靖九年 (1530) 张大纶所刻九卷本 (收入《金华丛书》) 传世。
华泉集
作者: 边贡 、 字数:12.60 万字、 更新:2022-12-13
十四卷。明边贡(1476—1532)撰。边贡字廷实,号华泉,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升太常丞,出任卫先军,荆州知府,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因人弹劾其纵酒废职,罢归。著有《华泉集》。边贡的诗文集先由刘天民编辑,于嘉靖十七年(1538)刊刻行世。此集为万历年间魏允孚刊刻;共十四卷,包括诗八卷,文六卷。其诗在当时颇享盛名,尤其是五律创作的艺术功力,一向为论者所叹赏。何良俊《四友丛说》评论说:“世人独推李、何为当代第一。余以为空同关中人,气稍过劲,未免失之怒张,大复之亮节俊语,出于天性,亦自难到,但工于言句而乏意外之趣。独边华泉兴象飘逸,而语尤清圆,故当推此人。”陈子龙在《明诗选》中也说:“尚书才情甚富,能于沉稳处见其流丽。声价在昌谷之下,君采之上。今考其诗,才力雄健,不及李梦阳、何景明善于用长。意境清远,不及徐祯卿、薜蕙善于用短。”陈田《明诗纪事》指出:“华泉古诗佳作不及何李之多,律体翩翩,自是风流一代人豪。”这一评价似较为全面、公允。
« 上一页 1 2 3 4 … 4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