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中藥淺說

作者: 丁福保字数:107 字、 更新:2023-06-15

古时民智未启,未识耕种畜牧之法,以自然产生之植物,为生活资料,草木中含有催吐促泻之性质者亦径取而食之,至神农氏,始辨别其何者为催吐,何者为促泻,并用催吐之草木以治心窝苦闷之,患用促泻之草木以治,腹胀便闭之患是卽中药萌芽之始世传神农本草遂托始,于是时汉平帝纪诏天下举知方术本草者后历后汉魏吴以至于赵宋蒙元代有着述至有明李时珍荟萃众说撰本草纲目遂集本草之大成厥后虽代有纂述然皆等诸自邝以下矣

中國醫學概論

作者: 陳永梁字数:102 字、 更新:2023-06-16

中国医学,经过悠久的年,能延续到现在,还保持他本来的面目,一部分固由于它自身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大部分却由于先哲启迪发明的功绩,才能使它在中国学术史上,占一重要地位。可惜近百年来,我国思想运动,受专制思想所影响,学术界的活动,完全以科举做中心,一般学者,只知对八股骈文用功夫,以致中国学术,陷入严重的偏枯状态.....

世界衛生組織過渡委會編

作者: 世界衛生組織字数:181 字、 更新:2023-06-14

世界卫生组织(英文名称: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缩写WHO,中文简称世卫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置在瑞士日内瓦,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三因極一病源論粹 四

作者: 陈言字数:96 字、 更新:2023-06-14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全书18卷,分180个门类,录方剂1050余道,近24万字。内容包括内、外、五官、妇、儿等科病症。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陈言[约1121-1190],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 , 《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

三因極一病源論粹 三

作者: 陈言字数:100 字、 更新:2023-06-14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全书18卷,分180个门类,录方剂1050余道,近24万字。内容包括内、外、五官、妇、儿等科病症。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陈言[约1121-1190],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 , 《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

三因極一病源論粹 二

作者: 陈言字数:96 字、 更新:2023-06-14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全书18卷,分180个门类,录方剂1050余道,近24万字。内容包括内、外、五官、妇、儿等科病症。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陈言[约1121-1190],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 , 《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

三因極一病源論粹 一

作者: 陈言字数:122 字、 更新:2023-06-14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全书18卷,分180个门类,录方剂1050余道,近24万字。内容包括内、外、五官、妇、儿等科病症。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陈言[约1121-1190],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 , 《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

荒政丛书

作者: 俞森字数:12.71 万字、 更新:2022-12-12

清俞森编。系宋代董煟、明代林希元、屠隆、周孔教、钟化明、刘世教及清代魏禧七家著述及俞森所撰《常平仓考》、《义仓考》、《社仓考》的汇刊本,计五卷。末附俞森撰《郧襄赈济事宜》及《捕蝗集要》。其中俞森撰《三考》详细地论述了积储对救荒的重要作用及利用仓储进行救灾的办法。

西域行程记

作者: 陈诚字数:6.85 千字、 更新:2022-10-12

明陈诚、李暹著。诚字子鲁,江西吉水人,洪武中进士,永乐初任员外郎。暹,长安人,洪武中举于乡,永乐初授户部主事。当时明成祖在位,致力于向异域宣扬明朝国威,吸引诸藩朝贡,与遣郑和下西洋同时,又遣诚、暹等人出使西域各地,前后凡五次往返。永乐十二年(1414)正月,诚、暹等从肃州(今甘肃酒泉)出发,经嘉峪关、哈密、火州(今新疆吐鲁番东阿斯塔那)、土尔番(今新疆吐鲁番)、阿力马力(今新疆霍城东)、亦息渴儿(今伊塞克湖)、养夷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塞蓝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达失干(今哈萨克斯坦塔什干)、渴石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勃兹)、买母纳(今阿富汗迈马纳)等地,该年闰九月抵达哈烈城(今阿富汗赫拉特)。永乐十四年后,诚、暹二人将此次出使的路程、时间、道里以及途中所见闻之地形、山川、城市、各族头人迎送等情况写成该书,按月、日顺序排列,详尽而言简。该书对于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及西域、中亚地理有重大价值。该书无刊本流行,民国时国立北平图书馆曾将其明抄本影印,收入善本丛书第一集中,前附谢国桢所作跋文一篇。谢文对该书作了初步研究,但将李暹与宦官李达混为一人,则误。

西河旧事

作者: 佚名字数:2.65 千字、 更新:2022-10-12

地理杂志。佚名撰,清张澍(1781—1847)辑。不分卷。澍有《蜀典》已著录。此书久佚,今存十九条,乃张氏于《后汉书注》、 《太平寰宇记》、《水经注》、《太平御览》、《史记索隐》、《世说注》、《初学记》、《酉阳杂俎》诸书中辑出。内容为记河西地区地理、山脉、物产、人物等。如凉州城、酒泉得名、白山、天山、祁连山、焉支山、河西牛羊、沙州沙鸣、流沙碛位置、大宛天马、鲁般(即鲁班)于凉州创佛图等。是研究酒泉、武威、张掖、敦煌、金城等河西五郡地方史的参考资料。有《二酉堂丛书》本。


1 11 12 13 14 1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