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世界衛生組織過渡委會編
作者: 世界衛生組織 、 字数:181 字、 更新:2023-06-14
世界卫生组织(英文名称: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缩写WHO,中文简称世卫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置在瑞士日内瓦,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三因極一病源論粹 四
作者: 陈言 、 字数:96 字、 更新:2023-06-14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全书18卷,分180个门类,录方剂1050余道,近24万字。内容包括内、外、五官、妇、儿等科病症。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陈言[约1121-1190],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 , 《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
三因極一病源論粹 三
作者: 陈言 、 字数:100 字、 更新:2023-06-14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全书18卷,分180个门类,录方剂1050余道,近24万字。内容包括内、外、五官、妇、儿等科病症。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陈言[约1121-1190],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 , 《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
三因極一病源論粹 二
作者: 陈言 、 字数:96 字、 更新:2023-06-14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全书18卷,分180个门类,录方剂1050余道,近24万字。内容包括内、外、五官、妇、儿等科病症。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陈言[约1121-1190],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 , 《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
三因極一病源論粹 一
作者: 陈言 、 字数:122 字、 更新:2023-06-14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全书18卷,分180个门类,录方剂1050余道,近24万字。内容包括内、外、五官、妇、儿等科病症。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陈言[约1121-1190],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 , 《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
西域行程记
作者: 陈诚 、 字数:6.85 千字、 更新:2022-10-12
明陈诚、李暹著。诚字子鲁,江西吉水人,洪武中进士,永乐初任员外郎。暹,长安人,洪武中举于乡,永乐初授户部主事。当时明成祖在位,致力于向异域宣扬明朝国威,吸引诸藩朝贡,与遣郑和下西洋同时,又遣诚、暹等人出使西域各地,前后凡五次往返。永乐十二年(1414)正月,诚、暹等从肃州(今甘肃酒泉)出发,经嘉峪关、哈密、火州(今新疆吐鲁番东阿斯塔那)、土尔番(今新疆吐鲁番)、阿力马力(今新疆霍城东)、亦息渴儿(今伊塞克湖)、养夷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塞蓝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达失干(今哈萨克斯坦塔什干)、渴石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勃兹)、买母纳(今阿富汗迈马纳)等地,该年闰九月抵达哈烈城(今阿富汗赫拉特)。永乐十四年后,诚、暹二人将此次出使的路程、时间、道里以及途中所见闻之地形、山川、城市、各族头人迎送等情况写成该书,按月、日顺序排列,详尽而言简。该书对于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及西域、中亚地理有重大价值。该书无刊本流行,民国时国立北平图书馆曾将其明抄本影印,收入善本丛书第一集中,前附谢国桢所作跋文一篇。谢文对该书作了初步研究,但将李暹与宦官李达混为一人,则误。
« 上一页 1 … 11 12 13 14 15 … 18 下一页 »